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和扩散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传染来源、发生及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聚集性疫情由在深圳感染后返乡的病例引发,继而引起其他3位家庭成员感染发病,另2位儿童家庭成员未感染。除家庭密切接触者有发病外,其他1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传染源是经检测密切接触者才发现。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主要经人际间密切接触而传播;及早筛查密切接触者和发现轻型病例传染源,有利于防止疫情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梳理1起群体隐瞒接触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过程,总结调查经验。 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按调查时间分别描述调查经过。 结果 该事件累计报告6例确诊病例,分布在同一家族的3个家庭。该起疫情先后调查4次,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率先介入,而后社区、公安加入调查。首例病例发病前有武汉旅行史。该家族6例病例及家庭成员均隐瞒接触史,在公安机关刑侦技术帮助下,确认首发病例发病后与另5例病例的聚餐史,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41.67%。 结论 该事件为聚餐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多部门联合调查对于查明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的聚集性疫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浙江省金华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和数据。 结果 该起疫情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可能的传播方式为在高速服务区或镇菜市场、市区商场接触到不明传染源,再经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在家庭内播散,要重视有外省返乡人员家庭的疫情防控工作,多部门联防联控在疫情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中山市疫情的防控效果,为该市进一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0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的中山市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合中山市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评价其干预效果。 结果 中山市确诊病例6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3.8 ± 18.2)岁,77.3%的病例具有湖北相关暴露史,71.2%为家族聚集性病例。普通型占95.5%。截至3月10日中山市连续23 d零新增病例,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和死亡病例。 结论 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具有疫情初发地人群接触史及家庭聚集性,治愈率较高。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国内本地疫情阶段广州市白云区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信息系统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白云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新冠病例疾病报告和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本地疫情阶段白云区累计报告新冠病例74例。首例报告于1月21日,报告数高峰在1月29日,末例报告于2月12日。病例分布于14个街镇,中位年龄50(33,64)岁,以女性(58.1%,43/74)和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63.5%,47/74)为主,重型/危重型占比9.5%(7/74)。感染来源主要与湖北接触史有关(89.2%,66/74),涉及18起聚集性疫情,产生392名密切接触者,4.3%(17/392)密切接触者后续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白云区国内本地疫情持续23 d,中老年、女性病例居多,多因湖北相关接触感染。未来仍需警惕境外病例输入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临床资料和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结果 荆州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365例,报告发病率24.19/10万,感染呈单峰暴发模式。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总数的31.06%,93.94%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93%;离武汉最近的洪湖市报告感染率最高达46.73/10万。有79.56%的病例发病前14 d到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27.25%的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过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分别占75.60%和56.26%。确诊病例的年龄越大、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越长、既往病史比例越高的病例群体,临床分型越严重(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要早发现、实施单独隔离,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必要时要限制疫区人员流动,以控制大范围播散。病例救治时,要早发现,缩短病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重点关注年龄大、有既往病史的病例,以降低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聊城市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的41例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对相关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结果 5起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续发率为2.78%~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P<0.01);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32例、10户家庭(族),公共场所聚集性疫情涉及16例、2个场所。一、二、三代病例分别有5、22、12例,传染率分别为100.00%、18.18%、0.00%。4例病例的潜伏期为5~10 d,中位数为7.5 d;聚集性疫情中存在潜伏期传播。有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者4例(9.76%),与潜伏期病例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频繁交谈等有30例(73.17%),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4例(9.76%),未知感染来源3例(7.32%)。 结论 新冠病毒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控制本地的聚集性疫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病例在潜伏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CT影像变化,为当地疫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商城县人民医院和罗山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收治的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治确诊COVID-19病例50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平均年龄为(50.92 ± 14.63)岁,其中45~64岁31例(占62%)。39例(占78%)具有流行病学暴露史,11例(占22%)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暴露史。有6起家族聚集发病现象,共涉及13例病例。潜伏期1~23 d,平均为(5.95 ± 4.24)d。发热(占84%)和咳嗽(占72%)是该病例人群主要症状。入院时43例(占86%)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40例(占8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6例(占52%)C反应蛋白升高。15例(占30%)合并原发基础疾病。40例(占80%)使用2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入院2周后40例(占80%)CT显示病灶逐渐吸收。结论 多数患者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暴露史,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白细胞正常或者减少、血沉增快较多见,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CT表现病灶面积呈先扩大后逐渐吸收的变化趋势,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症状多能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采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Y县3起家庭疫情中病例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暴露情况,探讨每起家庭的传染源,分析其传播链。结果 3个家庭共报告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和2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各确诊病例感染日期与发病日期时间间隔均在COVID-19潜伏期内。每个家庭指示病例均无COVID-19疫区流行病学史。1号家庭病例发病时间最早,2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传染源有聚餐史,3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二代病例有近距离接触史。结论 3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一代病例)是1号家庭的病例C。因此在疫情防控早期,隔离传染源,少聚集和加强个人防护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应急处置期间病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截至7月25日全市共报告COVID-19病例145例,含确诊病例120例,无症状感染者25例;湖北输入病例42例,其他省市输入病例8例,本地继发病例84例,感染来源不明确者11例;27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16例;死亡3例。输入病例和本地继发病例分别于1月23日-29日和1月26日-2月4日出现发病高峰,分别为27例和44例;未央区、莲湖区、新城区和雁塔区报告病例数居全市前四位,共占54.48%(79/145);45~54岁者占全部病例22.76%(33/145)。病例从发病到首诊,发病到隔离,首诊到隔离,发病到确诊,首诊到确诊和隔离到确诊的时间依次为1.33(0.17,3.67)d,3.04(0.59,5.18)d,0.04(0.02,2.00)d,5.50(2.56,9.50)d,3.17(1.56,5.84)d和1.63(1.32,3.35)d。 结论 聚集性发病是西安市COVID-19疫情最重要的流行特征。应急响应后西安市医疗系统接诊后的处置和诊断迅速有力,全市今后的防控重心是防止境外病例输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焦作市解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试行第五版)》流行病学调查指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探讨焦作市解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焦作市解放区自2020年2月1日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以来,确诊病例数共7例,无死亡病例。其中6例来自3起聚集性疫情,这3起聚集性病例均为家庭暴露引发,1起聚集性病例存在明显的病例代际。结论:焦作市解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暴露为主,在居家生活中应注意个人防护,患者应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做好自我隔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常住居民对新冠疫苗的认识,探讨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于2020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邀请广州市荔湾区18~59岁常住居民在线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对新冠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等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5 763名18~59岁常住居民,其中男女分别占23.58%、76.42%,新冠疫苗接种的愿意率为8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为教师(OR=3.009)、家务(OR=2.691)、医疗卫生人员(OR=2.652)、餐饮食品业(OR=2.292)的居民以及认为疫苗安全(OR=24.007)、认为得新冠肺炎的几率很大(OR=17.528)的居民接种意愿较高。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18~59岁常住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意愿较高,职业、对疫苗安全性的认知、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是居民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