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改变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其中应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截骨(3D打印模具组)19例,常规方法截骨(常规截骨组)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MPTA、FT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3D打印模具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截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FTA、MPTA、VAS、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后倾角较术前轻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FTA、MPTA、HSS评分、VAS评分及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可简化手术步骤,避免反复透视和多次截骨操作,节省手术时间,为术中精确截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9诊治的9例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股骨畸形截骨矫形,然后一期行单髁置换术。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2~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无下肢肌肉萎缩。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股骨截骨处均骨愈合,下肢力线矫正精确,单髁假体位置良好且无脱位迹象。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1~2(1.44±0.53)分,HSS评分83~90(85.44±2.19)分。术后12个月KSS临床评分(88.33±2.87)分,KSS功能评分(86.66±3.54)分,OKS评分(17.33±1.50)分,WOMAC评分(20.56±1.94)分。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一期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可行的,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精确,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技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对于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的精准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内翻骨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61例(64膝);分为3D打印组(43膝)和传统手术组(21膝)。比较两组术前规划与术后的下肢力线(WBL)绝对差及其可接受范围程度、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手术时长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伤口渗出。3D打印组合页点骨折4例;传统手术组5例。3D打印组WBL绝对差(3.7±2.9)小于传统手术组(7.3±5.9)(P=0.01)。3D打印组WBL可接受范围程度(81.4%)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52.4%)。3D打印组MPTA绝对差值(2.5±1.8)少于传统手术组绝对差值(5.1±3.0)(P=0.01)。两组术前和术后P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和传统手术技术相比,所得术后下肢力线与术前规划更为接近,具有更高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内翻畸形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8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行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A、B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测量患者术后14天的股、胫骨机械轴夹角(力线角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记录A组患者术前预定及术中实际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及外旋角度、胫骨后倾角度。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整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4天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股骨远端截骨量、股骨平台截骨量、股骨外翻角、股骨外旋角、股骨后倾角在手术治疗前定值和术中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导板联合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较常规手术方法优势更为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22例(36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6膝),女11例(20膝);平均年龄(41.1±15.8)岁。比较术前计划力线和术后力线的差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平均手术时间(40.1±12.8)min,术中平均透视(13.3±4.5)次。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由术前(83.0±1.8)°矫正至术后(90.1±2.3)°,P0.001。下肢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 WBLR)由术前的(22.6±9.7)%调整至术后的(52.9±3.8)%,P0.001。术后MPTA(90.1±2.3)°,与术前计划MPTA(90.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术后WBLR为(52.9±3.8)%,与术前目标WBLR(54.4±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差值(1.5±3.1)%。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平均为(10.2±3.3)°,与术前PTS(10.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合页骨折2例,其中TakeuchiⅠ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1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移位及矫正力线丢失。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矫正精确,可有效维持胫骨平台后倾,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向器(Patient-specific intrumengtation,PSI)辅助下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自2019-12—2022-02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30例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中14例在PSI辅助下进行胫骨高位截骨(PSI组),16例行常规胫骨高位截骨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与术前目标力线的吻合程度(过矫或不足例数)。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15±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膝关节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PSI组与常规组的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I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组与术前目标力线的吻合程度高,无过矫、矫正不足发生,而常规组过矫9例、矫正不足3例,常规组过矫例数显著高于P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矫正不足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I辅助下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7—2018-07诊治的30例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D打印组),15例采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5(3~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下肢力线恢复满意,假体位置良好。与常规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D打印组与常规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可提高截骨精确度,并且可以优化手术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1995-1997
[目的]探讨泰勒氏架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MO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实施泰勒氏架辅助MO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2~55岁。术后依据"三维空间外架矫正处方"调整泰勒氏架,矫正胫骨内翻畸形和下肢力线,术后3个月拆除泰勒氏架。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测量胫股角(FTA)和髋-膝-踝角(HKA)评估下肢力线。[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截骨端骨不愈合等并发症。1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9.32±1.47)个月。截骨处在术后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少、HSS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膝关节ROM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及HKA术后3个月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泰勒氏架辅助MO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清理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以缓解或消除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正常生物力线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5年5月应用关节镜关节内清理胫骨高位截骨共28例(31膝),术前严格按照适应证筛选病人,计算截骨角度。结果本组病人平均随访2.4年,按HSS疗效评定,优21例,良8例,差2例。结论此手术可恢复内侧间室关节间隙及下肢正常生物力线,有利于退变软骨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膝内翻使患者下肢负重力线经过膝关节内侧,关节内负重力异常分布,内侧胫股关节面负荷增加.长期的异常负荷导致畸形进一步加重,引起骨性关节炎,出现疼痛不适、膝关节侧向摆动和骨质增生.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改变下肢不正常的力线,纠正内侧胫股关节的过度负荷,使内侧关节软骨修复再造,同时截骨使骨内压降低,血液循环改善,从而消除或减轻膝关节疼痛[1],减缓膝关节退行性改变,自1958年Jackson首先提出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以来,该术式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临床效果确切,尤其对于膝内侧间隙退变严重伴膝内翻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1.
胫骨高位内外侧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胫骨内外侧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胫骨内外侧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58例(62膝)。分别对两种术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时间:内侧组平均2.1年,外侧组3.6年。采用HSS标准,内侧组优良率为97%,外侧组83.2%,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但手术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改善度和术后并发症分别经x^2检验和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胫骨高位内侧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有手术难度小、便于膝部其他术式的联合、术后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HTO)联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13例。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症状局限于膝内侧;膝关节内翻畸形,且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外侧半月板损伤或有手术史;膝关节屈曲挛缩>10°;严重肥胖。手术方式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测量术前、目标及术后的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会聚角(JLCA),测量术前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11±3)个月。术后mTFA、MPTA、JLCA及力线位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高于术前[67(60,75) vs. 51(46,61)(Z=-4.22,P<0.001),67(59,71)vs. 55(49,59)(Z=-3.64,P<0.001)];术后mTFA、力线位置、矫正角度及撑开高度与术前规划目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探查发现6例患者伴有内侧半月板撕裂(其中2例患者为内侧半月板后脚根部撕裂),5例存在内侧肥厚或纤维化的滑膜皱襞,4例股骨内侧髁明显骨赘增生,均予以相应处理。 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能获得与术前力线矫正计划一致的精确性;关节镜探查时处理关节内半月板、滑膜及骨赘增生等病理性改变,改善内侧间室的局部环境,是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疗效必要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5-12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8例(10膝)膝外翻畸形,并选取同期常规TKA治疗的6例(8膝)膝外翻畸形作为对照组。按Keblishb分级分为3个观察整体,即轻度、中度、重度膝外翻畸形。比较各观察整体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MFTA。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8~23个月,平均13.45个月。轻度、中度、重度膝外翻畸形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MFT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TKA治疗膝外翻畸形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Miniaci法与力线杆定位法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中力线矫正时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行关节镜下探查清理联合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21例术中采用力线杆定位法(力线杆定位组),C型臂X线机透视下逐渐撑开截骨间隙使力线杆经过胫骨平台宽度的62.5%处;24例采用Miniaci法定位(Miniaci法定位组),采用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确定负重轴计算术中截骨撑开角度及高度。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3~15)个月。与力线杆定位组比较,Miniaci法定位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更少,术后胫股机械角、胫骨近端内侧角矫正程度更优,下肢负重力线矫正至可接受范围的比例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基于PACS影像的Miniaci法术前计划胫骨内侧高位截骨矫正角度比术中使用力线杆透视定位法更为精确,同时可减少术中透视时间,进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性与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笔者自1998-03—2008-05采用闭合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CW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90例(95膝),与自2007-08—2012-07采用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27例(30膝)进行比较。采用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T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估。结果 OWHTO组获得平均60(36~96)个月随访。OWHTO组术后1周内屈曲可达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HS评分、FTA及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WHTO组获得平均144(80~204)个月随访。CWHTO组患者长腿管型石膏管型外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固定行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2周,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FTA、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无腓总神经神经损伤、股四头肌力量及髌骨轨迹改变,无下肢短缩等发生,但行CWHTO截骨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平台骨折发生。结论 2种截骨均能通过恢复下肢力线,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开放楔形截骨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腓骨截骨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按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18例,采用腓骨截骨治疗)与胫骨截骨组(22例,采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H...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10个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x线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截骨部位临床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无1例不愈合,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优良率为90%。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较年轻患者的一种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45例63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0例(15膝),女35例(48膝);年龄45~64岁,平均(54.76±5.54)岁。术前常规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检查,准确测量股胫角大小,根据术前股胫角决定胫骨外侧截骨量,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常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大部分行腓骨中段截骨,部分病例行上胫腓关节松解。术后第2天即行功能锻炼,2周开始无负重下床活动,术后8~10周开始负重。术后第2天、8~10周、半年、1年及以后每年1次拍片复查,对全部病例术前、术后3~5年、术后10~1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疼痛、畸形、功能和运动范围。结果 :43例(61膝)进行了10年及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8~10周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0~14年HSS评分平均76.24±5.27,优27膝,良25膝,可7膝,差2膝。术前与术后3~5年、术前与术后10~14年VAS、HSS、KSS比较有差异,术后3~5年与术后10~14年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室关节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术后积极锻炼,其中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在肿瘤性长骨畸形胫骨截骨矫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2例肿瘤性长骨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3D打印导板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拍摄下肢全长及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负重线比率(WBL)、关节线相交角(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后倾角(PTS)。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下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下肢畸形均得到有效矫正。术后1周,WBL和MPTA较术前明显提升(t=-7.294,P<0.05;t=-4.153,P<0.05),JLCA较术前明显降低(t=-1.463,P<0.05),术前和术后PTS无明显变化(t=2.284,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t=-5.087,P<0.05),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Lysholm评分相比无明显变化(t=1.245,P>0.05)。结论: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肿瘤性长骨畸形截骨矫形,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内翻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骨性内翻型关节炎患者41例(53膝),年龄49~68岁,平均(57.23±4.29)岁,男19例,女22例。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关节镜手术清理后,取胫骨结节内侧切口,在胫骨内侧开放截骨,调整力线后钢板内固定。术后3 d下床不负重活动,术后4周部分负重,8~10周完全负重。对全部病例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恢复情况,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及主观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0.23±10.7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3.74±20.62) ml,术中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1~5年随访,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截骨处8~12周愈合,术后膝关节负重力线明显改变,膝内翻得到矫正,关节疼痛减轻。VAS评分术后1年优于术前,术后3年优于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KSS评分术后1年优于术前,术后3年优于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翻型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