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肝细胞移植为治疗各种肝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目的是通过移植细胞的增殖逐步替代或重建受损的肝组织结构。细胞来源是当前阻碍肝细胞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与其组织发育或再生来源不同的细胞类型,可望成为肝细胞移植的重要细胞来源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移植为治疗各种肝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目的是通过移植细胞的增殖逐步替代或重建受损的肝组织结构。细胞来源是当前阻碍肝细胞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与其组织发育或再生来源不同的细胞类型,可望成为肝细胞移植的重要细胞来源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肝损伤时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四氯化碳和乙醇联合诱导慢性肝损伤模型,行30%肝部分切除术,术后10d,经腹腔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分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同时建立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再生,肝功能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总蛋白、白蛋白、AST、ALT、总肝固醇、动脉血酮体比进行比较后,P>0.05,小剂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无明显改善肝功能的作用。②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的AST、ALT、总胆固醇、动脉血酮体比进行比较后,P<0.01,大剂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同时通过电镜和光镜观察,大剂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肝再生。结论:①正常肝脏,或伴有慢性肝损伤的肝脏行部分肝功除术后,肝功能及肝储备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肝脏再生亦有障碍。②应用大剂量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维持一段时间,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肝储备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4.
陈平  韩本立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0):634-636
作者通过肝硬变大鼠模型,行部分肝叶切除术,动态观察再生肝脏Kupffer细胞DNA和RNA合成功能变化规律,探讨肝再生机制与肝细胞功能衰竭的关系。7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20-250g,分为肝硬变大鼠部分肝叶切除术组(C-PH).正常大鼠部分肝叶除术组(N-PH)和假手术组(SO)。N-PH组和C-PH组均切除大鼠肝脏的左叶和中叶。各组于不同时相用流式细胞仪测定Kupffer细胞的DNA和RNA含量。结果表明:C-PH组枯否氏细胞G2期和M期DNA合成的高峰是在术后24小时以后,明显落后于N-PH组;其Kupffer细胞增殖系数的峰值在术后48小时,以后持续高于N-PH组和SO组,但其残肝的重量在术后1周时低于N-PH组;Kupffer细胞RNA含量一直低于N-PH组和SO组,于术后一周时其RNA合成的水平才恢复到术前的水平。作者认为,肝硬变大鼠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后枯否氏细胞功能受抑制,其启动时间的推迟和再生周期的延长是造成术后肝细胞再生能力低下和肝细胞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上讲,肝干细胞并非特指某一类细胞,而是与肝脏胚胎发育及再生有关的各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细胞类型的总称,是一种具有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和胆管细胞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干细胞.根据其起源的不同,通常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脏类器官对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肝脏类器官,通过形态学、PCR和免疫荧光对类器官进行初步鉴定。C57BL/6小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注射200 μL PBS;治疗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移植200 μL类器官悬液。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第1、4、7天收集标本。通过血清生化检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评估肝脏类器官对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结果 类器官体外培养3 d,从直径20 μm的囊性结构扩增到约125 μm的细胞团(P<0.05),直径扩增近6 倍。肝脏干细胞标志基因EPCAM、SOX9和CK19明显上调(P<0.05),传代前后基因保持稳定。免疫荧光显示CK8、Desmin、AFP和PCNA呈阳性。HE显示术后第4天,治疗组肝细胞形态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形态较清晰,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脂肪或气球样变。对照组小鼠肝细胞核仁染色加深,仍有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存在肝细胞坏死区。免疫组化Ki67和Western blotting对增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增殖能力是对照组的3 倍。肝功能检测发现治疗组在术后第4天ALT、AST、TBIL和DBIL明显下降,ALB合成增加(P<0.05)。结论 具有肝脏干细胞属性和增殖能力的肝脏类器官,能通过保护肝细胞、改善部分肝切除术后小鼠肝功能,发挥促进肝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再生是指由损伤刺激(手术、创伤、中毒、感染、坏死等)引起的受损肝组织迅速增生使残肝体积增大,质量增加。根据肝损伤原因和损伤的程度肝再生可以主要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肝细胞主导的肝再生、肝内干/祖细胞介导的肝再生和肝外干/祖细胞参与的肝再生。当肝脏受到轻至中度损伤时,肝脏再生通常由成熟的肝细胞所参与完成;当肝脏受到严重的损伤或肝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时,肝干/祖细胞将参与肝再生过程。除了肝内干细胞参与作用外,肝外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干细胞均参与了肝再生,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笔者就肝再生最新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干/祖细胞参与的肝再生和其潜在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正常的肝脏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急性损伤或肝切除手术后,正常肝脏可以立即进入再生过程,迅速恢复损伤前的肝脏大小、体积和功能。但在遭受严重的慢性肝损伤和纤维化之后,肝脏的再生能力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肝再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尤其是针对正常肝脏在肝切除术和药物诱导肝损伤后的再生机制,也有了较多的了解,但对于基础病变条件下的肝再生仍然报道较少。对合并基础病变的肝脏进行治疗是肝脏外科更常见的情况,如肝细胞性肝癌常合并肝硬化,结肠癌肝转  相似文献   

9.
肝卵圆细胞是存在于肝脏中的一类肝干细胞,目前已证实了它在人及多种动物中存在。卵圆细胞来源并定位于肝内的胆管系统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正常时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当肝脏发生严重损伤且肝细胞再生障碍时才受到激活并大量增殖,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以修复重建肝脏组织,恢复生化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卵圆细胞必将在移植、生物人工肝、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治疗等方面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不同状态的kupffer细胞对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探讨肝脏再生启动的机制。方法 复制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术模型,体外培养肝细胞和KC,测定其上清液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含量和观察肝细胞DNA,蛋白质的合成。结果 肝细胞加上C-PH组的KC上清液时,肝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明显降低,而肝细胞加上正常对照组KC的上清液时,肝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功能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