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肘关节改良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4~60岁,平均42.3岁。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尺骨冠状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标准分型: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3.7 d。采用经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显露,部分切断屈肌腱腱膜的改良前内侧入路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前臂肌力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肘关节活动度,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MEPS)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3个月。患者冠状突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周。术后患者手部握力无明显减退,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伸屈及内外翻稳定性良好,肘关节活动度为屈曲100°~140°,平均123.3°;与术前比较伸直丢失0°~20°,平均6.7°;旋前60°~85°,平均76.0°;旋后55°~90°,平均75.8°。患者MEPS评分为65~100分,平均90.3分;获优10例,良4例,中1例。结论采用肘关节改良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手术治疗入路和合并损伤的处理。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32.6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优势侧4例,非优势侧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均为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2亚型或3亚型,均采用肘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行微型接骨板固定,其中3例行冠状突固定后肘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检查可见肱桡间隙增宽,表现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桡侧副韧带未进行探查修复。术后石膏固定2周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表现出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石膏固定4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和稳定情况,肘关节力量和手部握力,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5~13个月,平均9.3个月。患侧肘部和手部力量均同健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29.0±6.5)°(120°~135°),平均伸直(4.0±4.2)°(0°~1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4.0±6.5)°(75°~90°),平均旋后(89.0±7.1)°(80°~100°),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感觉症状并于半年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出现肘关节疼痛、不稳定,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可采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间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可适度延长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的12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桡骨头骨折用微型钢板或螺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撕脱用骨锚缝合修复。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5(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伸直平均25.6°(0°~40°),屈曲平均113°(90°~140°),前臂旋前平均55°(30°~80°),前臂旋后平均63°(40°~80°)。疗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4例,可3例。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可以稳定肘关节,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32例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男21例,女11例;年龄26~57岁,平均37.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冠状突骨折使用微型接骨板给予固定,尺骨鹰嘴骨折使用解剖接骨板给予固定,术中均达到牢固固定。记录骨折复位、固定后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8~25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4例失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12.8周。末次随访时肘部屈曲活动度113°~128°,平均125°;肘部伸直活动度0°~30°,平均6°;前臂旋前54°~82°,平均75°;旋后69°~94°,平均81°。根据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20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僵硬。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尺骨鹰嘴并冠状突骨折,可以有效复位及固定牢靠,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上尺桡关节松解改善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尺桡关节松解改善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12月共收治12例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患者,男9例,女3例;左侧3例,右侧9例.患者初次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7.7岁(27~48岁).原始损伤包括:"恐怖三联征"3例,尺骨近端骨折4例,桡骨头骨折4例,冠状突骨折1例.11例患者松解术前有手术史.受伤至松解手术时间平均9个月(6~27个月).松解术前患者前臂旋前平均17.5°(0~80°),旋后平均39.1°(0~9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56.7°(0~130°).7例采用后侧入路,3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2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术中去除上尺桡关节周围增生瘢痕及骨赘,如上尺桡关节已融合,则切除中间骨桥,注意保护肱二头肌腱止点,尽量保留桡骨头,术中尽量达到旋前80°,旋后90°.术后第1天开始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并常规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3个月(14~25个月)随访.松解术后患者旋前平均70.8°(60°~80°),旋后平均86.7°(70°~9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57.5°(130°~170°).术后前臂旋转功能按Failla标准 [2]评定:12例患者皆为优.6例合并异位骨化患者松解术后1例复发异位骨化,7例采用后侧入路患者2例出现皮下血肿,均未做特殊处理.12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肘关节不稳定及上尺桡关节脱位等情况.结论 对于肘部创伤后前臂旋转受限患者,术前审慎评估肘关节功能情况,术中仔细松解上尺桡关节,尽量保留桡骨头,术后早期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连霄  曾云记 《中国骨伤》2017,30(1):9-13
目的:探讨经肘前方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Regan-Morrey 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肘前方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Regan-Morrey 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12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3~65岁,平均43岁;左侧4例,右侧8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临床评价包括手术并发症的分析,运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12例均应用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术后检查肘关节均稳定。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6周,无异位骨化、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肘关节屈曲(127.0±5.6)°(120°~135°),伸直(4.2±4.5)°(0°~10°),前臂旋转活动度旋前(86.0±6.1)°(75°~90°),旋后(87.0±6.9)°(80°~10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96分,平均88分,优2例,良10例。结论:肘关节前方入路可以清晰显露Regan-Morrey 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改良小切口前侧入路,该入路能够微创、清晰的修复复杂尺骨冠突骨折。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我科共有8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接受这种新的入路治疗,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3~56岁,平均37.5岁。该入路沿肘前肱血管和正中神经间隙进入,长度仅3cm。术后随访患者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肘关节功能用Mayo评分法评估。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患者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活动度:伸展10.2°、屈曲123.6°、旋前75.3°、旋后70.1°。Mayo评分优5例,良2例,差1例。1例出现关节炎、关节僵硬并发症。结论改良前侧小切口入路具有安全、微创、暴露清楚的特点,术后肘关节Mayo评分优良率高,可作为尺骨冠突骨折手术治疗入路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交换棒技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别取肘关节标准近侧前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肘关节前正中入路,采用交换棒技术,于前正中入路直接将加压螺钉固定于骨折处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34岁,平均26.6岁;左侧2例,右侧4例;6例患者均为同侧肘关节半脱位伴冠状突骨折而无桡骨头骨折;按照Regan-Morrey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根据O'Driscoll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结果 关节镜下及术后X线片均示骨折复位良好,固定螺钉位置与骨折线垂直.本组1例失访,5例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5例患者的肘关节平均伸直为-2°(-10°~0),屈曲为140°(135°~145°);旋前旋后正常,无肘关节不稳定;无发生血管、神经等并发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 关节镜下正确运用交换棒技术能提供优良的视野,解剖修复无需大的手术切口,能保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骨块固定稳固,且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肘后正中切口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内固定治疗21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10.3±2.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6(4.5±1.3)个月。未发生感染、骨化性肌炎、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后伸0°~20°(9.8°±5.2°),屈曲100°~130°(118.3°±7.5°);前臂旋前60°~90°(76.6°±8.6°),旋后55°~80°(68.5°±9.8°);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19/21。结论 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可吸收缝线辅助缝合固定治疗肘关节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1例肘关节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肘关节脱位伴肱骨内髁骨折桡骨小头骨折1例, 桡骨小头骨折伴软骨部分游离6例, 桡骨小头骨折伴肱骨小头骨折6例, 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3例, 肘关节脱位伴桡骨小头尺骨冠突骨折4例, 尺骨鹰嘴桡骨小头尺骨冠突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中使用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辅助固定关节软骨骨折块。术后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 记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13~64个月, 平均23个月。1例因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形成二期行关节松解手术;1例内侧副韧带钙化, 肘关节僵硬。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19.8°(90°~140°), 伸直-3.8°(-45°~0°);前臂旋前78.3°(46°~84°), 旋后79.6°(62°~87°)。肘关节Broberg-Morrey评分为59~95分, 平均91.2分;优12例, 良8例, 差1例。结论通过缝合固定技术修复肘关节软骨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克氏针钛缆张力带治疗MayoⅡ型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克氏针钛缆张力带治疗23例MayoⅡ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6个月。切口均愈合,无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端分离、克氏针及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曲125°~150°(133.5°±6.8°),前臂旋前65°~85°(76.0°±1.6°)、旋后70°~80°(79.0°±1.9°);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70~100分,其中优16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22/23。结论 采用克氏针钛缆张力带治疗MayoⅡ型尺骨鹰嘴骨折固定效果较佳,功能恢复良好,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6-12采用肘关节内侧入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骨折块后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放置尺骨冠状突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调整接骨板尾椎的位置,桨状翼环抱关节囊及内侧副韧带,置入4~6枚直径2.5 mm锁定螺钉固定钢板。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6~21)个月。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尺骨冠状突高度平均18.3(15.9~19.0)mm,滑车切迹开口纵径平均20.1(17.9~21.3)mm,张开角平均29.8°(29.6°~30.3°)。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1°~126°,旋前平均53.3°(41°~58°),旋后平均57.6°(49°~62°)。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按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0.5%。无肘关节不稳、疼痛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肘关节内侧入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能够有效恢复尺骨冠状突解剖形态,维持尺骨冠状突高度,降低肘关节不稳、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1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37.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7例,硬物撞击伤1例。损伤类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7例,冠状突骨折合并同侧桡骨头骨折4例,尺、桡骨近端关节内粉碎双骨折1例,冠状突骨折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折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Ⅱ型2例,Ⅲ型11例;按照O’Driscoll分型: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10例(Ⅱb型8例、Ⅱc型2例),基底部骨折3例。记录尺骨冠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X线片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记录愈合时间。测量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MEPI)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30~55 min,平均38.7 min;术中出血量为90~160 mL,平均109.3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9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2周;2例异位骨化形成。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度屈119~145°,平均132.4°;伸–8~15°,平均7°;前臂旋前68~90°,平均78.6°;旋后76~90°,平均84.3°。MEPI为70~100分;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可以避开肘部重要血管、神经,直视下进行骨折块复位、固定,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16例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患者,其中对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正中入路.术中尽量对桡骨头骨折和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对尺骨近端的固定,7例采用单纯钢板,2例钢板加克氏针,3例钢板加克氏针张力带,1例克氏针张力带加螺钉.结果 末次随访时均无明显疼痛及肘关节不稳定.患肢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0°(0°~14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平均为119°(0°~17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平均为93.1分(67~100分),优良率92.3%.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88.8分(53~100分),优良率76.9%.结论 对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要注意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的关键要重建尺骨近端长度和对线,尽量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屈肌和旋前圆肌肌间隙的肘前侧入路显露尺骨冠突的可行性及临床研究。方法成人肘关节标本5肢,分别经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显露冠突尖、经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显露冠突前内侧面及基底部,测量正中神经由肘部发出至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指浅屈肌的肌支长度、尺神经至尺侧腕屈肌最近端两肌支的长度及发出点和入肌门处距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的距离。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采用肘前侧入路治疗4例左侧尺骨冠突骨折男性患者,年龄16~42岁,平均32岁。按O’Driscoll分型,Ⅰb型和Ⅱb型骨折各2例;采用经屈肌和旋前圆肌肌间隙显露并复位固定尺骨冠突骨折。结果旋前圆肌肌支为2~3支,指浅屈肌肌支以一主干前行至邻近肌肉再发出2~5支短细肌支,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肌支以1支型最多,掌长肌肌支多与指浅屈肌肌支共干。指浅屈肌肌支为跨越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最近侧的肌支,入肌点平均距内、外上髁连线37.22 mm。经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适合显露冠突尖,在指浅屈肌肌支近侧操作;经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适合显露冠突前内侧和基底,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界面进入。4例冠突骨折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冠突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6周至3个月,平均9周。末次随访时,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评分为94~100分,均评价为优。结论经屈肌和旋前圆肌肌间隙的肘前侧入路是显露尺骨冠突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16.
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及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部损伤"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复合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分析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期优化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治疗.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17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d,平均5.4 d.桡骨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2例.采用外侧入路9例,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2例,前侧入路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行摘除1例,内固定16例;桡骨头骨折行内固定14例,单纯桡骨头切除1例,桡骨头置换2例.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并对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不连、骨不愈合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1例,异位骨化2例.末次随访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128.3°±6.8°,旋转74.6°±4.2°.MEPS评分:优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除1例桡骨头切除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肘关节稳定性好,影响评分的主要因素为运动受限和日常生活功能部分丧失.结论 肘部损伤"三联征"为复杂类型的肘关节损伤,应根据骨折和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扩大显露、修复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采用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由深至浅依次修复下列结构: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并用自创的方法对冠状突骨折进行扩大显露,直视下复位与牢靠固定,对肘关节外侧结构的撕裂进行有效修复.本组患者均未做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探查与修复.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肘部屈伸活动度105°~135°,平均120.0°;前臂旋转活动度150°~170°,平均168.3°;MEPS评分93~95分,平均93.3分,均为优.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感染,伤口一期愈合.结论 单一肘关节外侧入路结合相应手术技巧的改进,解决了肘部损伤"三联征"中冠状突骨折复位与固定的疑难问题,对肘关节外侧结构的修复也更加简单、牢靠,是一种临床可行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组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22例桡骨头粉碎骨折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1.5岁;左侧部9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MasonⅢ型粉碎骨折,其中1例Ⅱ型Monteggja骨折脱位,13例合并肘部损伤“三联征”;1例合并肘关节脱位但不伴有冠状突骨折,3例合并Essex-Lospresti损伤,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Acumed组配型桡骨头假体对桡骨头进行置换,冠状突骨折采用克氏针固定,尺骨近端骨折则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对2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同时辅以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2 95)随访.其中1例患者桡骨头假体位置过高,影响肘关节活动,屈肘小于90°;1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假体位置过低,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但出现明显的肘关节侧方不稳定;1例患者术后1个月即出现严重的异位骨化并形成骨桥,最终肘关节完全僵直于屈肘70°;其余19例肘关节功能满意,平均屈肘131.5°±4.4°( 130°~140.),平均伸直受限5.4°±6.3°(0~20°),平均屈伸126.1°±7.7°(120°~140°);前臂平均旋前81.6°±6.4°( 70° ~90°),平均旋后85.6°±3.1° (80°~90°),平均旋转167.2°±8.2°(150°~ 180°),Mayo肘关节评分(MEPS)平均为(94.2±5.1)分(85 ~ 100分). 结论 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组配,是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治疗方法之一,早期疗效较满意,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手术方法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5-09采用改良手术方法治疗的1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中对桡骨头、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以及内侧副韧带复合体重建,而未修复尺骨冠状突。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60(100.10±32.32)min,术中失血量150~500(287.20±132.17)ml。10例均获得随访6~15(10.90±2.77)个月,无切口感染、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再脱位、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10°~130°(118.53±6.11)°,伸展活动度为0°~20°(13.40±6.33)°,前臂旋前活动度45°~80°(63.20±11.46)°,旋后活动度25°~75°(52.91±15.31)°。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94(87.12±4.01)分,优8例,良2例。结论在不固定Regan-MorreyⅠ、Ⅱ型冠状突骨折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固定或修补肘关节其他结构,也能恢复"恐怖三联征"患者的肘关节稳定性,且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Kocher入路单纯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治疗的16例患者资料。男10例, 女6例;年龄36~62岁, 平均45岁;左侧10例, 右侧6例。骨折根据Ring分型:Ⅰ型3例, Ⅱ型3例, Ⅲ型6例, Ⅳ型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外侧Kocher入路, 骨折给予直视下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 最后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术后第2天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 同时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疗效, 同时记录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16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11.3个月), 其中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根据MEPS评分:优8例, 良6例, 中2例;平均89.5分(73~95分)。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屈曲80°~130°(平均113°), 伸直5°~30°(平均15°);前臂旋前62°~75°(平均67°), 旋后50°~90°(平均75°)。结论对于成人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