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影响着5%~10%的育龄期女性。PCOS具有临床复杂性和异质性,而其确切病因目前尚无定论。肠道微生物失调是PCOS代谢和生殖障碍的病因之一,PCOS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生殖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之间的紧密联系也逐渐被发现。肠道菌群可以调节胆汁酸的代谢及转化,而胆汁酸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胆汁酸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了PCOS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与PCOS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PCOS的诊断和治疗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胆囊切除可造成肠道菌群、胆汁酸的变化.而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术后结直肠癌发病对患者影响较大.胆固醇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肠道菌群功能多样;胆汁酸功能复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切除术后胆固醇代谢、肠道胆汁酸和肠道菌群改变及结直...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居首位,并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导致尿石形成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遗传、代谢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以草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随着医学发展,对于泌尿系结石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诊疗体系,近年来尿石的成因及预防开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态体系是以肠道正常定植菌群为核心的人体微生态系统,与肥胖、糖尿病、炎性肠病等多种人体疾病有直接关系,目前发现肠道微生物可能在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机制和预防中起作用,其中研究较多的产甲酸草酸杆菌参与人体内草酸的代谢,可能通过"肠道微生态-肾脏"轴参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本综述主要阐述泌尿系结石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为泌尿系结石的成因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结石的部位、胆道梗阻、胆道感染等因素,具体可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膳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虽然诊断及治疗技术已相对成熟,但胆道结石形成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可能与胆石症的形成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引起代谢变化,导致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胆石症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有关肠道微生态失衡与胆石症发生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其作用机制也不甚清楚。笔者综述肠道菌群在胆石症形成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胆囊胆固醇结石前提发病条件为胆囊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失衡导致胆固醇的过饱和。胆汁的形成和分泌主要由肝细胞来完成。肝细胞内胆固醇/胆汁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肝细胞内胆固醇沉积与结石形成密切有关。本文就与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紧密相关的肝脏核受体LXRs/PXR在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代谢疾病患者肠道微生态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代谢手术治疗代谢疾病疗效确切,而术后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并趋于正常肠道菌群结构.近年来已发现脂多糖、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胰升血糖素样肽、氧化三甲胺参与代谢手术后病情缓解过程.本文总结了代谢疾病中肠道菌群的特点和代谢手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对这些规律与上述指标关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综述人体肠道菌群和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从衰老与胃肠道功能不足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炎症性肠病是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是IBD诱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失衡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从肠道微生态出发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因素做了深入探讨,通过综述国内外实验和临床研究,认为肠道微生态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围绕胆石症的病因研究近年来有了较大的突破和更新,指出胆固醇结石性疾病和胆红素结石性疾病属于代谢相关性疾病,并与肠道菌群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基因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人们对肠道菌群生态状况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基因数量超过人体基因数量的100倍,被称为"人体第二基因库",这些基因赋予各种细菌不同的功能,产生极其复杂多样的代谢产物,对于调节人体消化、免疫、内分泌、乃至神经系统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处于稳态的肠道微生物不但能依附于肠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阻止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和入侵,还能通过黏膜系统促进免疫系统成熟,有助于机体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果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那么宿主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就会随之升高。宿主健康与否会导致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进而通过间接刺激或抑制成骨细胞和激活破骨细胞而打破骨矿化平衡,影响骨健康。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通过维持免疫系统稳态参与调控骨代谢,通过影响生长因子调节、营养物质吸收和宿主代谢通路等参与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相关骨病的发生。目前关于肠道微生物菌群与骨病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菌群差异性对骨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影响骨病的分子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肠道微生物与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道黏膜屏障有助于防止肠道内菌群紊乱,食物、化学药物等直接与黏膜裸露面接触,这对于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其免疫功能对机体的健康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肠道免疫功能具有一般性的屏障作用,还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在机体肠道内环境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免疫屏障构成复杂且受肠道菌群、饮食等的影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研究肠道菌群、免疫系统、骨代谢三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宿主免疫系统来作用于机体骨代谢的机制,这可能对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种新的思维策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肠道免疫功能与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