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节miR-125a-5p的表达实现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的高效转化。方法应用MicroRNAs高通量测序与分析,miR-125a-5p的筛选、靶基因(APC)的预测与验证;miR-125a-5p前体miR-125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包装,miR-125a-5p过表达hiPSCs细胞株的构建、筛选及其向多DA能神经前体细胞与D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实时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印迹(WB)法检测miR-125a-5p过表达hiPSCs与对照hiPSCs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诱导分化过程中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底板细胞标志物Foxa2、DA能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En1、DA能神经前体细胞分选标志物Corin、神经元标志物Tuj1及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的表达。结果 MiR-125a-5p在hiPSCs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神经元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miR-125a-5p靶向调节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APC,稳定过表达miR-125a-5p的hiPSCs细胞株能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分化,其诱导分化效率与对照hiPSCs相比在神经前体细胞(NPCs)阶段FOXA2、EN1、CORIN的表达明显增高,神经元阶段TH、DAT和Nurr1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过表达miR-125a-5p的hiPSCs具有更好的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潜能。结论 MiR-125a-5p能通过靶向下调APC的表达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促进hiPSCs向DA能神经前体细胞及D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方法。方法:人iPS细胞悬浮培养4 d形成的拟胚体(EB)经维甲酸(RA)诱导4 d,诱导后的EB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筛选并扩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检测iPS细胞多能性基因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神经元标志物β-tubulinⅢ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表达。结果:(1)人iP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稳定传代,表达多能性基因Nanog、Oct4和Sox2,去除饲养层后悬浮培养能形成球形EB;(2)经RA诱导后的EB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筛选培养第1 d贴壁生长,周围爬出细胞;第3 d,在高倍镜下可见中央聚集的细胞呈环形的rosette结构,rosette结构增多到第7 d达高峰。对照组未观察到rosette结构。随后大部分rosette细胞脱离瓶壁悬浮生长,形成神经球样克隆。免疫荧光显示神经球呈nestin阳性表达。贴壁培养的神经球能分化成β-tubulinШ和GFAP阳性细胞。结论:RA诱导结合无血清培养基筛选法能诱导iPS细胞高效分化为NSCs。  相似文献   

3.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纯化BMSCs,并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forskolin(FSK)和多巴胺(DA)联合对BMSCs进行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是否具有成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DA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Nurr1、Ptx3、和Lmx1b的表达。结果显示:诱导2周后,电镜下可见细胞浆中有大量密集的呈扁平囊状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一些游离核糖体,以及神经丝。RT-PCR结果显示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e)、Nurr1、Ptx3、Lmx1b和TH的mRNA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2周后TH阳性细胞的表达较诱导3d后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表明BDNF、FSK和DA可以在体外诱导人B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探讨成人骨髓来源的Muse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的技术方法。从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中筛选出Muse细胞,采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qPCR技术鉴定Muse细胞的多能干细胞特性;通过神经诱导培养基体外诱导Muse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Muse-NPCs),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qPCR技术鉴定其神经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从hBMSCs中分选出约0.58%的Muse细胞,Muse细胞表达多能干细胞标志物SSEA-3、Nanog和Oct4,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BMSCs(P<0.01);诱导后的Muse-NPCs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βIII-tubulin,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BMSCs及Muse 细胞(P<0.01)。从成人骨髓中成功分离出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的Muse细胞,用体外诱导形成Muse-NPCs,可为今后细胞治疗修复神经损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激活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促进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定向分化为腹侧底板类细胞。方法将hiPSCs设3个实验组:LDN193189+SB431542组(LSB组)、SHH C24-II+Purmorphamine组(SHH组)和Cyclopamine组(CYC组)。采用RT-qPCR检测诱导第7天各组细胞背侧前脑标志物PAX6、腹侧底板标志物FOXA2和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SHH、Ptc-1、Smo、Gli-1及诱导第11天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LMX1A、EN1的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ICC)检测诱导第7天FOXA2、PAX6及分化第25天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物TH的蛋白表达。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分化第7天,SHH组FOXA2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PAX6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S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HH、Ptc-1及Gli-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Smo的表达无明显变化;ICC结果显示LSB组、CYC组以PAX6+细胞为主;SHH组以FOXA2~+细胞细胞为主;分化第11天,SHH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标志物LMX1A及EN1的mRNA表达量较LSB组高(P<0.05);分化第25天ICC结果显示SHH组TH+细胞数量较LSB、CYC组多。结论分化早期激活SHH信号可诱导hiPSCs定向分化为FOXA2~+的腹侧底板细胞,该类细胞能进一步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及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帕金森病(PD)时,黑质内是否存在神经祖细胞,并进一步观察其增殖和分化的情况.方法成年大鼠纹状体内立体定位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并作行为学分析,筛选PD动物模型.取不同存活时间鼠脑黑质节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抗巢蛋白(Nestin)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抗Ⅲ型β-微管蛋白(Tuj1)抗体、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分别显示神经祖细胞、分裂细胞、神经元前体细胞和多巴胺(DA)能神经元.光镜观察并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结果PD模型大鼠右侧黑质内可见:1.Nestin反应阳性细胞:注射6-OHDA后第10 d,黑质致密部可见少量Nestin阳性细胞;第14 d时,出现大量Nestin阳性细胞;第17 d时开始减少;第21 d几乎检测不到.2.抗PCNA反应阳性细胞:注射6-OHDA后第7 d即可检测到较弱的PCNA阳性细胞;第14 d出现大量PCNA阳性细胞;至21 d开始减少、减弱;28 d时则检测到少量阳性细胞.3.抗Tuj1反应阳性细胞:注射后第10 d,开始出现少量Tuj1阳性细胞;第14 d出现大量Tuj1阳性细胞;第17 d开始减少,第21 d几乎检测不到.4.抗TH反应阳性神经元:注射6-OHDA后第7 d,黑质致密部抗TH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成年大鼠纹状体内注射6-OHDA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能诱导黑质内神经祖细胞在一段时期内大量增殖并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不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Desert Hedgehog(DHH)对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NP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大鼠DHH病毒上清感染COS7、NIH/3T3和9L细胞, 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HH表达。分离培养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条件细胞表达DHH成功后分别与上述NPCs共培养10d,免疫荧光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 DHH在COS7、NIH/3T3和9L细胞中成功表达;同时,分离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特性,但两者共培养10d后偶见TH阳性的细胞。结论 DHH编码的蛋白不能或不能单独诱导与其共培养的NPCs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获取均一的神经干细胞群(NSCs)的有效方法,并建立神经干细胞体外稳定传代扩增体系。方法首先采用无血清的诱导培养基贴壁诱导mESCs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NPCs)。然后将经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无血清培养基短暂悬浮培养后的NPCs再贴壁培养,诱导形成NSCs。通过细胞系46C监测NPCs的形成,同时对分化细胞进行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在不同水平检测细胞分化效果。结果 mESCs神经诱导5 d出现大量Sox1+的NPCs;NPCs悬浮培养后,进一步诱导可得到形态均一的NSCs。第2代和第6代NSCs的神经干细胞标志定量PCR检测结果为:Pax6、Nestin、Mash1、BLBP高表达。第8代NS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90%以上的细胞均为Nestin、RC2和Pax6阳性。结论成功诱导mESC生成神经干细胞群,并且可以在体外连续稳定的传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的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神经前体细胞(NPCs)分化过程中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ESCs分为正常组、空载体组和Olig2转染组,用含有RA、Purmorphamine、bF GF和PDGF-AA的培养基将其诱导分化为NPCs;分别在诱导分化的第11 d和14 d,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经Olig2-GV218慢病毒转染后的mE SCs,Olig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增强;诱导分化后11 d,三组细胞Nestin蛋白表达无明显区别;14 d时,正常组和空载体组仍能检测到较高的Nestin蛋白表达,而Olig2转染组Ne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mESCs向NPCs分化过程,过表达Olig2可降低Nest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ertoli细胞对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的营养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Sertoli细胞与胚胎13d大鼠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共培养5、7、10、14d后,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元前体细胞标记物β-Ⅲ tubulin、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神经干细胞中nestin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β-Ⅲ tubulin阳性细胞数在共培养7d时较多,TH阳性的神经元在共培养10d时数量最多。而且在各时间段TH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单独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结论Sertoli细胞能够诱导与其共培养的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源于小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方法,为大量稳定地获得神经元及提供种子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奠定体外实验基础。方法: 源于小鼠的iPSCs在不同的诱导培养基中经悬浮、贴壁、再悬浮和再贴壁培养。免疫荧光检测iPSCs多能性标志物、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标志物的表达。RT-PCR检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基因表达并行神经元基因测序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iP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 源于小鼠的iPSCs表达干细胞多能性标志物Sox2、Oct4和SSEA1。悬浮培养可以形成类球形拟胚体;经诱导及机械分离后的细胞可形成神经球,神经球经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免疫荧光显示iPSCs可诱导出表达nestin的神经球,贴壁培养的神经球可分化为分别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RT-PCR及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形成小鼠神经元;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化细胞中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63.93%±1.47%和21.40%±1.70%。结论: 源于小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够稳定地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时间效应。方法:取第二代NSCs在含有AngII的诱导分化液中培养,根据诱导持续时间不同,分为A(10d),B(14d),C(17d)和D(21d)四组。终止诱导后,用免疫学法检测分化细胞中DA能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半定量-PCR测定TH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AngII作用下,B,C组分化细胞数量均比A组增多,细胞胞体饱满,突起粗长,而D组细胞部分开始老化、脱壁悬浮。其中,C组TH阳性细胞率最高(15.64%),且THmRNA相对表达量(0.5047±0.021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AngII诱导NSCs分化成DA能神经元存在分化的时间效应,诱导持续达17d时分化细胞中DA能神经元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逐步分化过程中26S蛋白酶体的作用。方法:贴壁分离获得的hBMSCs先经β-巯基乙醇(β-ME)预诱导24h,随后用视黄酸(RA)诱导3d,最后再用生长因子(GF,10μg/LbFGF、20μg/LNGF)持续培养3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诱导阶段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早期神经元标志物Tuj1、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分析不同诱导阶段26S蛋白酶体的表达变化。应用含26S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培养液(5μmol/LMG132、10μg/LbFGF、20μg/LNGF)作用于经β-ME/RA诱导后的细胞,NF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对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未诱导的hBMSCs几乎不表达nestin、Tuj1和NF;经β-ME/RA诱导后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和早期神经元标志物Tuj1表达率增高(34.41%±1.27%,27.79%±1.27%);经β-ME/RA/GF诱导后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F表达率迅速升高(56.72%±2.40%)。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结果证实,未诱导hBMSCs26S蛋白酶体表达水平较低;经β-ME/RA诱导后个别细胞26S蛋白酶体染色增强,26S蛋白酶体mRNA表达水平增至1.33倍;经β-ME/RA/GF诱导后26S蛋白酶体深染细胞增多,26S蛋白酶体mRNA表达水平增至1.77倍。应用26S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后,NF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降低(37.59%±1.52%)。结论:hBMSCs在β-ME/RA/GF诱导下可逐步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26S蛋白酶体在诱导过程中表达水平逐步增高,26S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抑制hBMSCs向成熟神经元分化,提示26S蛋白酶体可能参与诱导h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猪多能性细胞(iPPCs)的优化方案,并探求其向神经谱系细胞特异性分化的方法。方法利用经典的Yamanaka方法,联合应用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VP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及Oct4病毒的重复感染,优化重编程方案,诱导巴马小型猪胚胎成纤维细胞为诱导的iPPCs。通过Real-time PCR检测重编程过程中多能性基因的分子表达。通过维甲酸(RA)及细胞外基质(ECM)的联合培养,诱导iPPCs向神经谱系细胞特异性分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特异性标记物表达。结果应用优化方案,将猪胚胎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PCs。Real-time PCR显示,VPA和Oct4病毒的重复感染可显著促进重编程过程中多潜能基因的表达。5-AZA未显著提高多潜能基因的表达。RA及ECM的联合培养可诱导iPPCs向神经谱系细胞分化,并表达神经特异性标志基因神经元类型Ⅲβ-微管蛋白(Tuj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在利用优化方案建立猪多能性细胞的基础上,将其向神经谱系细胞特异性分化,对人类神经性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羊水干细胞:羊水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异质细胞群,其中包括胎儿脱落的表皮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消化道和泌尿道等体腔管道的脱落细胞、羊膜脱落细胞等。羊水中包含有向内、中、外3个胚层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约占1%,近年来研究发现羊水干细胞在体外通过特殊的诱导微环境能够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使羊水来源干细胞成为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悬滴培养:与传统的二维培养模式不同,悬滴培养提供的三维环境有利于促进各种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以使细胞聚集,相互紧密接触,从而促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或增强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羊水干细胞悬滴培养可形成拟胚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有助于提高定向诱导分化效率。 背景:利用干细胞分化代替受损神经元的设想,已经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虽然具有良好的神经元分化潜能,但由于接种活体动物具有致瘤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目的:建立稳定的羊水干细胞分选、培养、成神经诱导分化体系,探讨其作为神经元再生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经B超引导下,穿刺获取孕19-22周期间的羊水样本10 mL,磁珠分选其中c-Kit阳性的羊水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羊水干细胞标记物Oct-4、Sox2;RT-PCR检测羊水干细胞多次传代后干性标记物c-Kit、Oct-4、Sox2、Nestin的表达;羊水干细胞悬滴培养4 d观察拟胚体的形成情况;采用“两阶段”分步诱导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uro D、Tuj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羊水中可分选出大约1%的c-Kit阳性羊水干细胞;②(75.0±4.6)%的羊水干细胞表达Oct-4,(86.0±2.8)%的羊水干细胞表达Sox2;③RT-PCR方法检测干性标记物c-Kit、Oct-4、Sox2、Nestin的表达量并不随细胞传代数的增加而改变;④经悬滴培养可形成拟胚体并表达Oct-4;⑤免疫荧光证实未经诱导的羊水干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Tuj1,但缺乏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RT-PCR证实不同羊水干细胞标本都能检测到Tuj1的表达,同一样本多次传代也能稳定检测到Tuj1的表达;⑥羊水干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的两阶段分步诱导后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uro D和神经元标记物Tuj1,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特征。 ORCID: 0000-0001-6488-2055(宗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Sertoli细胞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ertoli细胞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将大鼠Sertoli细胞与14 d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脂(GalC),及多巴胺能神经元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神经前体细胞中GFA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β-Ⅲ tubulin 阳性细胞数增多,并出现TH阳性神经元.结论:Sertoli细胞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的生长,但具有显著促神经元分化作用,并能够诱导与其共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整体比较2种促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分化的方法,确定一种稳定、高效的获得NSC的方法,并对NSC进行系统鉴定。方法:方法A:SB431542和drosomophorin的浓度均为5μmmol/L,诱导初始密度100%;方法 B:SB431542的浓度为5 mmol/L,drosomophorin的浓度为1 mmol/L,诱导初始密度为40%。比较及鉴定方法:镜下观察诱导获得NSC的状态;realtime PCR比较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Pax6、nestin、Sox1、Sox2等表达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诱导第16天Pax6阳性率;免疫荧光定性分析神经干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自发分化的能力。结果:方法 A获得的NSC悬起后成球趋势明显,圆形,透明;方法 B诱导获得NSC形状不规则,色灰暗。Real-time PCR结果证明方法 A诱导获得的细胞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方法 B。流式细胞术分析证明第16天,PAX6的阳性率,方法 A高于方法 B。经鉴定,方法 A获得的神经干细胞高表达Pax6、nestin、Sox2等基因自发分化30 d,形成明显的神经纤维束,表达TUJ-1、MAP2及GFAP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论:方法 A整体优于方法 B,我们推荐方法 A作为诱导i PSC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的作用和黄芪注射液对分化细胞活力影响。方法:将人羊膜上皮细胞分为三组,即黄芪诱导组(设立四个浓度亚组)、全反式维甲酸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诱导剂和黄芪注射液诱导hAECs分化为神经细胞,在诱导前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鉴定细胞多能基因Oct4、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基因和神经元标记物NSE,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细胞活力。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RA诱导12 h后,黄芪诱导24 h后,由胞体伸出较长的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且有分支,48 h时100μl/ml黄芪诱导组,NSE阳性率低于RA诱导组(P<0.05),细胞活力较RA组高(P<0.05),两诱导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而GFAP阳性率高于RA组(P<0.05),同时RT-PCR检测到诱导后多能基因Oct4表达减少,而Nestin、NSE表达增多。结论:黄芪和RA都可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黄芪于100μl/ml浓度时效果较好,黄芪诱导后对细胞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ox2对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神经元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hBMSCs中Sox2、Oct4和c-Myc的表达,将携带Sox2和rhGFP编码序列的Tet-On慢病毒感染hBMSCs,通过多西环素(Dox)处理10 d诱导Sox2和rhGFP表达;利用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感染慢病毒的hBMSCs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神经元标记物Tuj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mad 2/3信号通路蛋白在hBM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BMSCs不仅表达Sox2和Oct4,同时还表达c-Myc;光镜下发现Sox2的过表达促进hBMSCs的形态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同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发现Tuj1的表达水平增加; Western Blot证实Sox2基因过表达引起hBMSCs中磷酸化Smad 2/3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Sox2可通过Smad 2/3信号通路增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高效分离和扩增成年大鼠骨骼肌干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混合酶消化法从少量成年大鼠骨骼肌样品中分离出骨骼肌干细胞;采用悬浮培养法培养获得骨骼肌干细胞团,批量扩增骨骼肌干细胞;用q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干细胞标志物Nanog、Oct4和骨骼肌干细胞标志物肌源性因子5(myogenic factor 5,Myf5)、配对盒蛋白7 (paired box protein 7,Pax7)的表达;成脂或成骨分化诱导培养基诱导检测骨骼肌干细胞的多功能性。结果:采用混合酶消化法可获得骨骼肌干细胞单细胞,在悬浮的培养条件下能快速克隆成骨骼肌细胞团,贴壁培养后能看到骨骼肌干细胞从细胞团中爬出来,和传统的差速贴壁方法相比悬浮培养法获得的骨骼肌干细胞纯度更高,细胞状态更好,干性因子Nanog、Oct 4和骨骼肌干细胞标志物Myf5、Pax 7的表达更高(P<0.05);在不同培养基的诱导下能向骨骼肌、成骨和脂肪细胞系分化。结论:悬浮培养法能获得大批量干性好、纯度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骼肌干细胞,从而为肌肉相关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优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