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打印导板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后路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 分为传统组和3D组各29例,分别采用传统X线和3D打印导板辅助后路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置钉时间、X线透视次数、置钉准确性.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和透视次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螺钉置入的优良率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透视次数,但不能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李永军  陈棉智  庞祖才  杨鸿川 《骨科》2021,12(2):132-136
目的 探讨辅助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激光定位仪(简称激光定位仪)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 前瞻性地纳入32例拟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单椎体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用激光定位仪引导置钉,对照组采用正侧位透视置钉.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辐射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482-1486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69例单节段椎体滑脱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3D组36例患者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置入术,传统组33例患者采用传统置钉法置入椎弓根。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单个椎弓根螺钉术中置入时间、准确率、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时滑脱的腰椎节段矢状曲度恢复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单个螺钉置入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学(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1个月,平均(19.34±4.89)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3D组35例(97.22%),传统组29例(87.87%)螺钉完全置于椎弓根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腰椎固定节段矢状曲度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能够有效缩短术中操作时间,并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3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颈椎压缩骨折,术前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置入椎弓根钉。比较术前模拟与术后C_(1~7)椎弓根置钉角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结果 32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内固定断裂。术后CT显示C_(1~7)椎弓根置钉角度与术前模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2±0.5)分,较术前(7.2±3.7)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5.2±3.4)分,较术前(9.3±4.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个性化3D打印导航模板治疗颈椎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置钉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8-04诊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不稳,采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隙高度、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改良MacNab评分、植骨融合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可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王鹏  杨建东 《骨科》2017,8(1):73-75
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国内外各项研究均已证明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技术在各级椎体的椎弓根置钉中不仅能取得较高的准确度,而且能显著降低椎弓根螺钉误入椎管、穿透皮质以及椎弓根骨折的发生率。在所有的置钉方法中,虽然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技术的精确度略低于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但其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低廉以及近似的准确度使得该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就该技术在椎弓根内固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窥镜辅助下寰枢椎不稳症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和开放式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寰枢椎不稳症21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内窥镜辅助下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等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症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8.7±13.8岁(17~84岁);根据颈椎后路手术是否使用导板辅助置钉分为导板组及徒手置钉组。导板组(30例)采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徒手置钉组(30例)采用角度尺辅助颈椎弓根置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周行颈椎CT扫描,按照Kaneyama标准判断椎弓根置钉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处于椎弓根中,没有穿破骨皮质;1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2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但没完全穿出;3级,完全穿出骨皮质。记录椎弓根置钉准确率(0级+1级螺钉占比)及因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脑脊液漏、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果:导板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2枚,其中0级74枚,1级68枚,2级10枚,3级0枚,置钉准确率93.4%;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36枚,其中0级53枚,1级61枚,2级18枚,3级4枚,置钉准确率83.8%,导板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置钉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5~29个月(14.2±7.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精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 对156例胸腰段窄小椎弓根的脊柱疾病患者行后路螺钉置入,窄小椎弓根双侧中一侧采用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采用传统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采用Abul-Kasimhierarchy分级系统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优良性。结果 在T10~L3窄小椎弓根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56枚,其中胸椎置钉60枚,置钉优良率机器人辅助侧为93. 3%(28/30),传统手术侧为80. 0%(24/30),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腰椎置钉396枚,置钉优良率机器人辅助侧为96. 0%(190/198),传统手术侧为81. 8%(162/198),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段窄小椎弓根螺钉置入能提高置钉优良率。  相似文献   

10.
Zeng YW  Wang DL  Wang LM  Xu J  Wang GR  Zheng SN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72-1674
目的探讨“钥匙孔式”开窗椎弓根探查结合盲置法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介绍“钥匙孔式”开窗椎弓根探查结合盲置法的置钉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此法行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X线和CT观察骨性愈合和椎弓根螺钉位置,螺钉穿透皮质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1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5个月,28例患者固定良好,并已达骨性融合;3例局部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螺钉穿透皮质率仅为6.74%。29例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仅有1例神经症状加重。结论“钥匙孔式”开窗椎弓根探查结合盲置法是一种良好的颈椎椎弓根固定方法,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90-2194
[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与常规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6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病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CT、X线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3D打印组给予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JOA评分、置钉情况、伤椎复位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1周、半年、1年时,3D打印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3D打印组置钉准确率为95.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89%(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升高,矢状位后凸Cobb角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半年、1年时3D打印组伤椎前后高度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矢状位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3D打印组并发症率为2.33%,低于常规组的11.63%(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3D打印辅助可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X线暴露次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后路颗粒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颗粒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4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行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颗粒状骨植骨治疗。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复位丢失和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及功能评定结果:优22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结论脊柱后路颗粒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应力传导分析方法确定胸腰椎椎弓根置钉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6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20例胸腰椎疾病.269例采用应力传导分析方法确定置钉路径进行置钉(观察组),251例采用传统置钉方法置钉(对照组).比较两组胸椎、腰椎一次置钉成功率以及总一次置钉成功率.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徒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应用微创徒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5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腰椎骨折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30~48岁,平均35.2岁.术前CT三维重建及定位钢丝网辅助摄片确定椎弓根体表投影,做2 cm切口,单纯依靠手感行徒手置入椎弓根钉,常规行骨折复位固定术.术后CT评价螺钉置入位置,统计相关的螺钉误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置钉62枚,术后CT扫描优59枚,良3枚.无神经血管及内脏并发症发生,螺钉误置率与国内报道的特殊器具辅助微创椎弓根钉置入技术相当.所有患者术后获3~15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无明显不良后遗症.结论 微创徒手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安全可靠,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导航辅助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内固定术的置钉位置优良率和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2月,Pubmed、Medline、OVID和万方医学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检索,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有关导航下脊柱椎弓根钉置入术与传统手术置钉术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病例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置入2813枚椎弓根钉,其中1561枚在导航辅助下置入,1252枚通过传统方式置入。研究结果提示导航辅助下置入椎弓根钉的优良率[OR=2.58,95%CI(1.18,5.63)]、平均置入时间[WMD=-2.15,95%CI(-2.36,-1.94)]与传统置入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纳入研究未报道导航下置钉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仅一项研究报道导航辅助下钉道准备时间长于传统手术。结论:导航作为脊柱外科手术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提高置钉的优良率,加快置入的速度,减少置钉相关并发症,但由于该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钉道准备时间延长,尚需开展进一步的RCT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报道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6例,I度滑脱18例,Ⅱ度滑脱15例,Ⅲ度滑脱3例;峡部裂型30例,退变性5例,外伤性1例,结果 随访6个月1~2年,术后6个月植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现象。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14例,良20例,可2例。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以取得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彻底减压、融合率高等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AF、RF椎弓根钉系统的手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AF、RF椎弓根钉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手术失误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以来,应用AF、RF椎弓根系统治疗各类胸腰椎疾患60例,对手术疗效,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失误原因进行了随访总结。结果:60中例超过半年以上的完整病史55例。胸腰椎骨折行AF钉复位内固定45例,腰椎滑脱症行RF钉复位内固定10例。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优良率82%。 主要并发症是:钉位差、内固定物松动折断、伤口感染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失稳的患者采用后路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治疗,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融合情况:优29例,良8例;优良率100%。根据JOA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优良率为92.9%,所有病例无螺钉折断、松动,无植骨块脱出、塌陷、移位,无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提高了融合成功率,降低了手术花费,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例,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椎弓根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各项研究均已证明3D打印导板置钉技术在各级椎体的椎弓根置钉中不仅能取得较高的准确度,而且显著降低椎弓根螺钉误入椎管、穿透皮质、椎弓根骨折的发生率。在所有置钉法中,虽精确度略低于计算机辅助导航法,但其简易的操作、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近似的准确度使得该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就该技术在脊柱手术椎弓根内固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