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的胸腰椎新鲜性骨折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43.1±10.4)岁。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16例,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20例。观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指标。结果经皮组出血量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经皮组VAS、ODI均较开放组明显偏低(P0.05)。在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方面,两组间各个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相对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更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1诊治的3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行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20例经伤椎固定(观察组),16例跨伤椎固定(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结果 36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以更好地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脊柱稳定性维持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浙江创伤外科》2017,(2)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采用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50例患者实施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54例患者实施单侧伤椎置钉术。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加重,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均明显优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随访调查发现,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后远期丢失率和内固定失效率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术前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术中谨慎操作,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单侧伤椎置钉手术的适应证较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6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51例采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组),58例采用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8~24)个月。跨伤组螺钉断裂者4例,螺钉拔出2例,感染1例,5例慢性腰背痛;经伤椎组螺钉尾帽脱落2例,无断钉及螺钉拔出,切口感染1例,慢性腰背痛2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较跨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周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较跨伤椎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6个月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在减少椎体复位后角度丢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1)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诊治的46例AO-B型胸腰椎骨折,23例采取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3例采取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术后1年、2年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伤椎相邻节段退变UCLA等级。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2(24~46)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退钉及螺钉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1年、2年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相邻节段退变UCLA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9,P=0.027)。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脊柱退变速度较慢,术后可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测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1例螺钉断裂.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7.
《临床骨科杂志》2018,(6)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35例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压缩程度及Wolter指数。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DI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85~105 min,术中出血量50~70 ml。术前15例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1周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术后Cobb角、伤椎压缩程度、Wolter指数均优于术前(P 0. 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伤椎压缩程度、Wolter指数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ODI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优于术前(P 0. 001)。结论经皮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1)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7-05采用手术治疗的61例AO-B1型胸腰椎骨折,3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31例采用传统后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结果 61例获得平均13(10~2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 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损伤小、能保存肌肉神经支配、术后疼痛较少、恢复较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神经功能;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1、6、12个月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45~60(50. 5±6. 5) min,术中出血量50~70 (60. 2±5. 6) ml,住院时间5~9(6. 5±1. 3) d。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4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个月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无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失败,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 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康复迅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跨伤椎组(A组)34例,经伤椎组(B组)18例。损伤节段:T114例,T1212例,L131例,L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及CT,比较2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A组中有11例发生椎体前缘高度降低,4例发生内固定失败;B组有3例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经伤椎置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后凸、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以及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轻中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64例单节段胸腰椎轻中度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按固定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不稳定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胸腰椎骨折,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47.5±8.6)%恢复至术后(90.3±5.8)%,Cobb角平均从术前(17.6±6.20)°恢复至术后(2.0±1.30)°,微创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开放组(91.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开放组(1.9±1.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94.0±21.3)min,与切开组(98.5±16.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4.4±12.6)mL,与切开组(289.1±2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开放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两组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可达到开放复位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11)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17-01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6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术中透视下将眼睛分为8区,以眼睛纵轴中线平分为内外侧,从上到下、从内往外依次为1~8区,入针点定在4、6区域均可,此时可操作性更强,而在4区最佳。结果本组共置入144枚椎弓根钉,术后椎弓根置钉准确性按Lee等标准评定:0级134枚,1级6枚,2级3枚,3级1枚。置钉准确性评价为2、3级者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口服营养神经、止痛、脱水等治疗后症状消失。36例术后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术中穿刺针入针点在中外份,进入椎体后缘未超过眼睛内缘可确保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4±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4±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9)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需减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4-06诊治的43例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1例(切开组),经皮伤椎置钉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2例(微创组)。结果 43例获得平均13.5(10~26)个月随访。与切开组相比,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手术时间更长、X线透视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微创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有效减少了术后患者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采用5钉或6钉三椎体固定。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比较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5.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以及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病例随机平分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观察组)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较术前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比较,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后凸畸形,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率,改善脊髓神经恢复,有效地增加脊柱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结合可注射硫酸钙人工骨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经伤椎GSS-Ⅱ型椎弓根钉系统直接复位、内固定,同时应用可注射硫酸钙人工骨灌注伤椎.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均得到满意的复位,伤椎后缘侵入椎管的骨块明显回纳,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无慢性腰背痛,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 经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术后远期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弧度可得到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