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组(24例)。3D打印导航模板组术前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行3D重建并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后打印、消毒;术中将导航模板与置钉椎体贴合紧密后,通过定位孔钻孔、置钉。传统置钉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钉。统计并对比两种置钉方法的准确率,通过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角度与术后实际钉道角度差异评估进针角度的精确性。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合并症及术前是否牵引复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68枚,置钉准确率94.1%,置钉时间2.2±0.4min/枚,透视次数4.6±1.1次,手术时间197±41min,术中出血量395±64ml;传统徒手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76枚,置钉准确率76.3%,置钉时间3.4±0.7min/枚,透视次数9.4±2.7次,手术时间245±67min,术中出血量552±79ml。两组置钉准确率、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导航模板组的内倾角及头倾角与预设值无统计学差异0.05),置钉角度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术后3d、6个月及12个月患者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同时还可缩短置钉时间、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C_2椎弓根和侧块螺钉置钉与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探讨3D打印导板在C_2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采用C_2椎弓根螺钉和C_2侧块螺钉后路内固定患者64例,根据辅助螺钉置入方法的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置钉组(A组)和计算机导航置钉组(B组),其中A组又分A1(导板置入C_2椎弓根螺钉)、A2(导板置入C_2侧块螺钉)两个亚组;B组又分B1(导航置入C_2椎弓根螺钉)、B2(导航置入C_2侧块螺钉)两个亚组。A组:纳入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采用3D打印导板置钉患者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7~64岁,平均(47.2±11.1)岁。B组: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计算机导航置钉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5~60岁,平均(45.6±10.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CT、MRI及CTA。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平扫,按照Hlubek等提出的新的C_2螺钉分级标准、根据CT结果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置钉准确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中A组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A组共置入C_2螺钉64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95.31%,其中A1组共置入52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96.15%;A2组共置入12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91.67%。B组共置入C_2螺钉64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84.38%,其中B1组共置入50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84.00%;B2组共置入14枚,A级置钉精确率为85.71%。A组与B组置钉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A1组与B1组置钉精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2组与B2组置钉精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两组均无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虽然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辅助置入C_2椎弓根、侧块螺钉均能提供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但导板技术在C_2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方面更优于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采用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扫描获取数据经Mimics 10.0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性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在3D打印机上制作"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和CT检查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采用颈部和/或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数字化双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2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并椎板螺钉固定。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48枚,枢椎椎弓根螺钉46枚,枢椎椎板螺钉2枚。术后CT检查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钉道骨皮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8±1.12)分降至术后(2.4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肌力下降者术后均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寰枢椎不稳提供更合理的置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与导航模板在寰枢椎椎弓根钉个性化置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8~67岁,平均49.7岁,本组所有患者均有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或伴有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术前VAS评分3~7分,平均4.3分,术前JOA评分5~14分,平均8.4分。所有患者均行颈椎薄层CT(层厚1 mm)检查,颈椎MR检查,颈椎开口位,颈椎正侧位及颈椎动力位检查。获得的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寰枢椎原始模型,生成STL格式文件,在Med CAD模块中制作导航模板,3D打印机打印模型及导航模板。术中按照导航模板置入椎弓根钉,记录术前、术后3天、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JOA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行上颈椎CT扫描,按照Kawaguchi等提出的方法对置钉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120~180 min,平均(148±35)min,术中失血约100~300 mL,平均(208±45)mL,术后拔管时引流总量120~260 mL,平均(160±60)ml。术中未见椎动脉损伤、脊髓及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4.5±9.8)个月。VAS评分同术前对比,术后3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JOA评分同术前比较,术后3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改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2例患者在VAS评分及JOA评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数字骨科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是一种置钉准确性高,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优化设计的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2年10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2例,年龄32~74岁(50.1±9.8岁),随访13~25个月(19.6±3.2个月)。根据置钉方式分为导板组(n=22)和徒手组(n=20):导板组采用优化的椎弓根钻孔导航模板设计方案,3D打印制作下颈椎椎弓根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置钉,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颈椎损伤或颈脊髓损伤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9例,颈椎管肿瘤5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徒手组根据术前颈椎CT测量椎弓根角度、直径等参数,采用徒手置钉,其中男、女各10例,颈椎损伤或颈脊髓损伤4例,OPLL 10例,颈椎管肿瘤5例,脊髓型颈椎病1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诊断、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颈椎CT扫描,按照Kaneyama方法评估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2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50%;3级,椎弓根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外。0级或1级定义为椎弓根置钉准确,2级或3级为螺钉误置。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42例患者手术顺利,导板组手术时间102.2±16.1min,术中出血量89.3±17.7mL;均少于徒手组142.8±20.9min,133.3±34.0mL(P<0.01)。42例患者共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216枚:导板组118枚,其中0级90枚,1级22枚,2级5枚,3级1枚,置钉准确率94.9%(112/118);徒手组98枚,其中0级48枚,1级36枚,2级10枚,3级4枚,置钉准确率85.7%(84/98)。导板组置钉准确率显著性高于徒手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螺钉相关神经血管损伤,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并发症,术后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1),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的优化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数字化(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导航模板设计在胸椎和颈椎手术个性化置钉应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对7例需要行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前通过CT扫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并使用Geomagic软件设计最佳的内固定钉道,然后根据钉道设计导航模板,用3D打印机打印导航模板,用于手术时辅助置钉;术中辅助植入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共24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植入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通过导航模板辅助植入的24枚椎弓根螺钉,23枚完全在椎弓根内,1枚穿破椎弓根外壁,穿出距离均小于1.2 mm,椎弓根穿破率为4%,植钉准确率为96%,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一例出现螺钉植入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植钉准确性高、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逆向工程技术结合体外模拟手术辅助寰枢椎置钉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例常规徒手置入C_(1,2)椎弓根螺钉(徒手组);11例在利用3D打印和逆向工程技术实施体外模拟手术成功后,术中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C_(1,2)椎弓根螺钉(导航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置钉偏差率。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置钉偏差率均低于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徒手组术前ASIA分级D级4例、E级8例,导航组术前D级3例、E级8例,术后均为E级。结论 3D打印、逆向工程技术结合体外模拟手术辅助寰枢椎置钉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置钉方案完全个性化,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置钉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应用于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患者的C_(3~7)节段CT连续扫描的影像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 01中建立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在UG Imageware 12. 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在逆向工程中将模板与椎弓根钉道拟合。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和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用3D打印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22枚,术中导航模板与暴露的后部结构能够紧密贴合,稳定性好。所有椎弓根螺钉置入顺利,术中和术后未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结论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32-1136
[目的]探讨3D打印逐级导航模板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21例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41.52±12.23)岁;C4/5骨折伴脱位4例,C5/6骨折伴脱位8例,C6/7骨折伴脱位9例;随访3~15个月,平均(11.23±7.24)个月。术前将患者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患者拟固定节段颈椎三维模型,通过3-matic软件设计与颈椎模型相匹配的"螺钉定位导板"、"钻孔引导导板"和"攻丝引导导板",并使用J750打印机打印实物。术中上述导板按置钉顺序逐一辅助螺钉置入的每一步操作,逐级扩大,完成置钉。[结果]21例患者导板的设计及打印时间共计8~10 h,共设计并打印导板126个,本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4枚,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例ASIA为A级的患者瘫痪没有恢复,其余患者末次随访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X线片及CT示脱位均得到纠正。84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0级),置钉准确率为100%;螺钉在中位冠状面偏离术前模拟钉道中心的平均值是(0.73±0.52) mm;每个椎螺钉的平均偏差分别为:C4 (0.64±0.63) mm、C5(0.52±0.36) mm、C6 (0.84±0.56) mm、C7 (0.86±0.50) mm。[结论]3D打印逐级导航模板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能较精确的匹配术前设计钉道,提高此类手术的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25例需要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连续扫描,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获取每个颈椎椎板的解剖形态,设计与颈椎椎板吻合的反向模板,并模拟螺钉的最佳进钉通道,形成单侧定位导向孔的导航模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颈椎模型和导航模块,通过术前模拟置钉测量出每个椎弓根的螺钉通道长度及椎弓根宽度,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共164枚,其中152枚完全在椎弓根内,4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无椎弓根上方、下方穿破的螺钉,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椎动脉、神经根和颈髓等损伤的症状。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增加颈椎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7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测量后凸Cobb角,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结果 25例获得随访,余2例失访,2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5.1±1.7)°,JOA评分(19.2±2.3)分,VAS评分为(3.5±1.3)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6.4±2.1)°,JOA评分(24.5±3.2)分,VAS评分为(1.7±0.7)分,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并具有创伤小、短期内纠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7岁,平均57.3±9.0岁;随访12个月以上。根据置钉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8例)采用术前计算机模拟置钉、设计并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对照组(14例)采用徒手方法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以Kawaguchi评价法判断螺钉置钉成功率,计算术前模拟置钉和术后实际螺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在X、Y、Z轴上的偏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重要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共置入螺钉36枚,其中枢椎椎弓根螺钉22枚,枢椎板螺钉14枚,置钉时间31.5±6.5min,术中出血量45.0±19.2ml,Kawaguchi评价法0级32枚,Ⅰ级4枚,Ⅱ级0枚,置钉成功率100%。对照组共置入28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57.6±6.9min,术中出血量228.5±57.9ml,以Kawaguchi评价法0级18枚,Ⅰ级6枚,Ⅱ级4枚,置钉成功率85.7%;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成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钉道相对于术前模拟钉道偏差角度为0.69°±1.34°,术后实际进钉点相对于术前模拟进钉点在X、Y、Z轴上分别偏移0.50±2.13mm、0.75±2.18mm、0.43±2.39mm,偏移量与术前设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能减少置钉时间及术中出血,提高置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12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寰枢椎不稳,术中稳定寰枢椎复合体,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植骨。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中、术后均未发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根损伤,颈部疼痛、僵硬及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7.7±0.8)分,术后3个月改善为(14.6±0.7)分,术后1年为(15.3±0.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6.3±5.4)%,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为(83.5±7.3)%。本组寰椎、枢椎各置入64枚椎弓根钉,术后复查寰椎60枚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枢椎64枚椎弓根钉位置良好,寰椎4枚椎弓根钉穿入椎动脉孔内侧约1 mm,考虑与内倾角度不足,但按置钉标准位置仍属于良好。27例行后路植骨者均骨性融合,5例因枢椎骨折脱位行C1~3固定且未植骨者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后拆除内固定物。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能显著增强寰枢椎稳定性,且复位满意、固定节段短、植骨融合率高,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发C_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并总结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4-06诊治的8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3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微型钛板成形术(A组),40例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以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术后1~3 d内共出现8例(9.6%)C_5神经根麻痹,其中A组出现2例(4.7%),B组出现6例(15.0%);A组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例C_5神经根麻痹患者采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治疗,进行积极功能锻炼,症状得到缓解;2例遗留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在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松解术。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均能获得有效的神经功能恢复,但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并发C_5神经根麻痹的概率更高,因此需在围手术期进行合理预防和治疗以降低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6诊治的37例退行性腰椎侧弯,22例采用较3D打印椎弓根定位-定向导板辅助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置钉时间、穿刺次数、末次随访置钉优良率与椎弓根钉松动率。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观察组置钉时间较对照组短,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末次随访时弓根钉置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椎弓根钉松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椎弓根定位-定向导板辅助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可以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度,节约置钉时间,减少术中椎弓根钉穿刺次数,提高置钉优良率,减少术后螺钉松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椎骨折脱位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固定术。结果2组获得6-38个月,平均19.7个月的随访。2组ASI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第3、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实验组的ASIS评分和JOA评分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前后路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要优于传统椎弓根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寰枢椎置钉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寰枢椎脱位并齿突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3D组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下置钉,对照组采用徒手置钉。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颈椎功能。术后复查CT评价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6个月。术中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D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3D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6、12个月JO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寰枢椎置钉治疗寰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C2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72例C2椎动脉高跨患者。根据辅助C2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板组(n=36例)和徒手组(n=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C2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相关并发症、手术技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VAS评分、JOA评分。根据术后颈椎CT并按照Kawaguchi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评估C2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并计算术前模拟置钉与术后实际置钉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与横断面上的偏差。结果:导板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手术技术费用徒手组明显低于导板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组和徒手组分别置入C2椎弓根螺钉42枚、43枚;置钉准确率(0级+1级)分别为95.2%、72.1%。两组螺钉矢状面偏离角度分别为0.52°±0.42°、2.21°±0.69°,横断面偏离角度分别为0.51°±0.36°、2.16°±0.77°。导板组在置钉准确率、螺钉偏差角度均优于徒手组(P<0.05)。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中共发生椎动脉损伤4例,其中导板组0例,徒手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结论: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3D打印导板和徒手技术辅助置钉可达到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在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导板技术更占优势,同时它能显著缩短置钉时间、透视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在脊柱侧弯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12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8例脊柱侧弯,术前制作3D打印导航模板并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将3D打印导航模板贴伏于相关椎体棘突、椎板和关节突的骨性结构上,辅助打孔攻丝后置入螺钉。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未出现相关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与深静脉血栓。手术时间125~238 min,平均165.4 min;术中出血量450~1 100 mL,平均682.6 mL;术后引流量410~850 mL,平均697.3 mL;围手术期输血量600~1 200 mL,平均808.5 mL;主弯矫形率57%~86%,平均69.2%。共置入304枚螺钉,置钉等级:Ⅰ级232枚,Ⅱ级54枚,Ⅲ级18枚。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可节约手术时间,提升置钉效果,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输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43.3±8.7岁;寰枢椎骨折脱位13例,寰枢椎畸形4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目标椎体的三维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与其表面相吻合的反向模板及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并生成相应导向通道,标杆相对通道向内侧平移约10mm,将导向通道及标杆与模板拟合一体,设计形成带有导向通道和标杆的改良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在3D模型上模拟置钉,体外试验确认方案可行后再将改良导航模板消毒、灭菌并应用于临床。术中将改良3D打印导板与寰枢椎紧密贴合。术者分别以电钻及手钻通过导向通道,以标杆为参照物及导向杆,通过导向通道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攻丝后顺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术前规划钉道与术后螺钉配对拟合进行螺钉精确性分析,并以Kawaguchi等评价法判断螺钉位置的优劣等级。结果:手术时间106±11min,术中出血量为220±73ml。共置入6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寰椎与枢椎各34枚。术前预设进钉点、内倾角及头倾角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法显示:0级占97.06%(66/68),Ⅰ级占2.94%(2/68),有2枚螺钉穿破骨皮质,Ⅱ、Ⅲ级螺钉数为0。结论:通过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与术前预设最佳钉道的吻合度、精确匹配术前计划,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减少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