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放腕管松解术与关节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20—07诊治的120例腕管综合征,60例采用关节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开放腕管松解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BCTQ评分以及疗效,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屈伸活动度与尺桡活动度。结果1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9个月,平均5.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对照组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正中神经长宽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BCTQ评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屈伸活动度、尺桡活动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腕管松解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远期疗效相当,但关节镜手术具有对腕关节功能破坏小、损伤轻、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镜下双孔入路与有限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5—2019-05采用内镜下双孔入路与有限小切口手术治疗的42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的Kelly等级。结果 42例共58个腕部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小切口组3例出现瘢痕疼痛。内镜组手术时间较小切口组少,切口长度较小切口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Kelly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双孔入路与有限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内镜下双孔入路手术切口长度更小,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小切口显微神经松解与传统手术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把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每组各25例,术前及术后2年对所有病例症状严重程度进行GSS评分(GlobalSymptomScore)。并观察两组腕掌部瘢痕痛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术前、术后评分差值分别为19.1±5.7、13.3±6.3,小切口组术后症状改善优于传统组(P<0.05)。小切口组无1例发生腕掌部瘢痕痛,传统组发生15例(60%)。结论小切口直视下显微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传统神经松解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切开减压联合正中神经显微松解术与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在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2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切开减压联合正中神经显微松解术)30例、对照组(传统腕掌部开放入路)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的BCTQ评分、SSS评分、FSS评分及肌电图指标,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波士顿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评分、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 score,SSS)评分、功能状况(function scale score,FS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肌电图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与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UST)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72例腕管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ESWT组和UST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ESWT治疗、UST治疗,疗程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以及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后4、12周的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和BCTQ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ESWT组在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和BCTQ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同期UST组(P<0.05),但两组病人治疗后4周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T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UST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切口松解正中神经术联合穴位注射序贯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治疗的CTS 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小切口松解正中神经术治疗,根据术后所采用的康复治疗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弥可保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3、4、5、6、9、12 月各随访1 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 个月、术后12 月的Levine 腕管综合征程度评分及肌电图指标: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运动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术后康复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 个月,两组患者严重程度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及Levine 总评分均较术前1 d 下降,且术后6、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12 个月,两组患者正中神经SCV、SNAP 均较术前1 d 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DML 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康复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小切口松解正中神经术联合穴位注射序贯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器械关节镜下单通道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腕管综合征病例,分为关节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关节镜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7.5±4.5)岁,病程(6.6±4.2)个月;传统手术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8.5±3.5)岁,病程(5.6±4.4)个月。两组均为单侧。根据腕关节的解剖及治疗需要切断腕横韧带和关节镜的特点自行设计了器械,包括套管、内心、钩刀。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联合自制器械单通道治疗和传统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进行统计比较,采用波士顿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较传统手术组具明显优势,住院总费用增加。术后BCTQ评分,术后1个月两组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镜组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3、6个月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联合自制器械单通道治疗腕管综合征较开放性手术疗效可靠、微创、手术过程简化,但术前应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病例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应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方法对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68例(89侧)患者采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该切口为纵行、位于鱼际纹尺侧2~3mm、长约2.0~2.5cm,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拇短展肌肌力、握力、捏力、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差异在统计学极具显著意义(P<0.001)。本组无任何神经血管并发症,无1例出现腕掌部瘢痕疼痛。结论本切口具有安全、损伤小、直视下松解腕管并同时可行正中神经内松解和尺管松解、手术瘢痕小等诸多优点,是腕管松解术的一种新型、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技术(Wide awake local anesthesia no tourniquet,WALANT)联合小切口原位松解术治疗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止血带行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5—2020-04诊治的30例肘管综合征,15例采用WALANT麻醉联合小切口原位松解术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止血带行尺神经前置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2、4、8 h疼痛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上肢功能DASH评分。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至少获得3个月的随访。2组麻醉均成功,术中均未感受到疼痛。观察组术后1、2、4、8 h疼痛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上肢功能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ANT麻醉联合小切口原位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横、竖小切口治疗双侧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双侧腕管综合征患者96例192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96侧.观察组行腕掌侧小横切口手术,对照组行腕掌侧小竖切口手术.采用Kelly等评定分级法评价两点辨别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掌心鱼际纹尺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体会。方法对47腕管综合征患者实施掌心鱼际纹尺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7例患者均获6个月随访,按Kelly标准,优31例(66.0%),良13例(27.7%),可3例(6.4%)。发生切口部位柱状痛患者10例(21.3%),柱状痛的面积均未超过2.0 cm×2.0 cm。本组未出现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结论应用掌心鱼际纹尺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操作简练,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技术(内窥镜、腕部小切口)与传统切开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后疗效。方法对60例(72侧)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内窥镜、腕部小切口及传统切开方法进行治疗。采用Kelly评价、两点分辨觉的改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3组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2个月,3种手术方法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窥镜和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瘢痕痛方面均明显少于传统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手术在手掌部残留的瘢痕小、手术耗时短,与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疗效等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腱鞘结核所致的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例术前不能明确病因的腕管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广泛切除腱鞘滑膜上病灶组织,经病检确诊为结核性腱鞘滑膜炎,术后行抗痨治疗.通过随访观察症状的改善、神经肌电图的变化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1例随访6~18个月,9例术后1周神经症状缓解,1个月后麻木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较术前明显改善,结核未复发,手指功能恢复良好,未产生并发症.结论 结核性腱鞘滑膜炎好发于腕部屈肌腱,是引起腕管综合征病因之一.手术切除病灶,加上抗痨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0采用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切开松解治疗的33例(41侧)腕管综合征,切口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处,于掌长肌腱尺侧作一长约1.5 cm横形切口。如果出现难以直视、操作困难情况则可采用L形延长切口,位于第3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连线上,在横形切口桡侧端向上延伸一长约1 cm的纵形切口。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侧需采用L形切口,术后未出现感染、血肿。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手掌部麻木、感觉异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第14天34侧手掌部麻木感完全消失,7侧手掌部仍有麻木感。末次随访时5侧手掌部偶有轻微麻木感,2侧手掌部遗留麻木但较术前减轻。末次随访时大鱼际肌肉萎缩的13侧完全恢复,对掌功能、捏力、握力恢复正常;大鱼际肌肉萎缩的3侧部分恢复,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瘢痕痛、掌浅弓损伤,未出现正中神经掌皮支、返支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31侧,良8侧,可2侧。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技术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在腕横韧带切开的基础上,应用手术显微镜行正中神经内松解术;B组单纯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在症状、体征、肌电图方面的改变。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自拟疗效评估标准判定,A组优良率92.5%,B组优良率70.97%。结论在腕横韧带切开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技术行正中神经内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止血带完全清醒局部麻醉技术(WALANT)在腕管松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3采用腕管松解术治疗的24例腕管综合征,术中应用WALANT技术,术后记录麻醉效果持续时间,在术后2、6、12、24 h记录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结果多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仅在初始注射时感到轻度刺痛,随后仅感到药物注射时的坠胀感,并无疼痛。3例在麻醉时感受到明显的胀痛不适,但随后很快缓解。多数患者在手术全程无疼痛感,5例在近端切开腕横韧带时主诉疼痛,但可以耐受。术中出血量3.5~7.5 mL,平均4.71 mL,术后患者麻醉时间可维持4~7 h,平均5.6 h。术后2 h疼痛VAS评分平均0分,术后6 h疼痛VAS评分平均0.97分;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平均2.75分;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平均1.79分。术后21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3~8月,平均4.3个月,未出现局部缺血或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术前Quick-DASH评分(46.21±8.65)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18.18±7.76)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3,P<0.001)。结论WALANT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腕管松解术,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术后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掌部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掌部小切口横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男2例,女13例;年龄34~69岁,平均48岁;单侧12例,双侧3例;病程8~26个月,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指麻木或疼痛,腕部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夜间麻醒史,大鱼际肌肉萎缩,Tinel征阳性,Phalen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均有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或缺失,严重者拇短展肌可有自发电位。术后随访时采用GSS评分(Global symptom score),分别从疼痛、麻木感、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和夜醒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8个月,平均24个月。除1例患者未完全缓解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拇短展肌肌力增强,GS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直视下切断腕横韧带,可彻底松解正中神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中应用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wide-awake麻醉)技术,与两种传统麻醉方式分别对比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5月,将70例腕管综合征行小切口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30例)采用wide-awake麻醉,两对照组a,b分别于局麻联合止血带(20例)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止血带(20例)下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注射痛、术中和术后的疼痛进行评估;测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伤口周围情况和麻醉并发症。术后63例获得4~5个月随访,参照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0,P=0.000;t=-25.071,P=0.000)。与传统麻醉相比,wide-awake麻醉廉价,术中无痛,无需使用止血带,无明显副作用。术后对成功随访的63例患者行疗效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Z=-0.744,P=0.457;Z=-0.592,P=0.554),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wide-awake麻醉应用于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性价比高,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对收治的28例老年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松解、减压,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4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85.7%;仍有部分症状残留2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7.1%;症状无明显缓解2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7.1%;原13例大鱼际肌肉萎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捏、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简便易行,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可彻底有效的松解受压神经,避免神经的副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结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采用改良小切口结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70例,参照手术前后波士顿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2个月,手术优良率为94.3%,手术时间平均(15.18±2.36)min;住院天数平均(3.45±0.69)d;恢复工作时间平均(28±1.62)d;VAS评分由术前平均(4.21±0.54)分降到术后平均(1.29±0.23)分;BCTQ症状评分由术前平均(3.93±0.34)分降到术后平均(1.75±0.62)分;正中神经运动潜伏期由术前平均(5.54±1.27)ms降到术后平均(2.28±0.74)ms;感觉传导速度由术前平均(40.17±4.92)m/s增加到术后平均(48.33±1.21)m/s;感觉波幅由术前平均(9.26±1.2)mv增加到术后平均(11.36±1.43)mv,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结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术后近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