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Nice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Nice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术中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形状采用不可吸收缝线环扎1~2道Nice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周。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91~99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25°~180°(157. 57°±11. 64°),外展130°~180°(151. 12°±13. 08°),外旋40°~65°(52. 19°±7. 41°),内旋70°~90°(82. 15°±6. 83°)。结论 Nice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简单、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5-01诊治的5例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良好,采用石膏和外固定架固定。2例骨折移位明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合并肩袖损伤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结果本组均获得平均20.4(13~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105.8°(95°~125°),内旋-外旋活动范围平均100.6°(85°~128°),内收-外展活动范围平均105.5°(90°~115°),上举活动范围平均110.5°(80°~14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2例,良2例,可1例。结论锁定性肩关节下脱位临床上较少见,正确判断损伤类型,分析其受伤机制,及时正确的复位并处理合并损伤,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治疗,结合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锁骨远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6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锁骨远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7例锁骨近端骨折,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骨折模型,通过骨折模型进行预手术。结果 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6.24(12~24)个月。术中均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脱出,12例按患者要求完整取出内固定接骨板及螺钉。16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延迟愈合。17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94(12~20)周。末次随访时前屈平均167°(160°~178°),后伸平均41.12°(38°~45°),外展平均167°(155°~180°),外旋平均51.94°(44°~60°),内旋平均83.47°(75°~88°);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平均92.41(85~99)分,其中优13例,良4例;Constant评分平均94.18(85~99)分。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锁骨远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39例肱骨近端移位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15例,AO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半肩关节置换2例。结果 39例均获随访,时间5~34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评估为58~97分,其中优12例,良16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1%。患肩主动前屈上举活动度80°~180°(146°±34°),外展75°~180°(138°±42°),内旋40°~90°(52.8°±23.8°),外旋40°~90°(41°±19°)。结论决定治疗方法的四个最基本因素是年龄、骨质量、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方式。合理的手术方案结合系统化的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7-02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7例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采用经内、外髁双侧入路或外侧髁单侧入路置入髓内钉。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9~18)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资料显示骨折部位骨痂生长良好,未出现弹性髓内钉断裂滑脱、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切口疼痛、血管损伤、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2.6(78~98)分,其中优23例,良3例,可1例;患肢前屈上举平均162.5°(145°~175°),外展上举平均173.2°(145°~180°),中立位外旋平均41.2°(38°~45°),中立位内旋平均59.8°(50°~70°)。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减少创伤,术中损伤小、固定效果稳定,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5岁(21 ~ 78岁)。骨折AO分型:A3型1例;B2型5例;C1型2例,C2型11例,C3型3例。其中5例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评估包括影像学测量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关节活动范围,握力测量,肩臂手功能丧失量表( DASH)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个月(12~32个月)随访。所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2~6个月)获愈合。影像学测量尺偏角平均为25.3°(22°~29°),掌倾角平均为12.1 °(8°~14°),桡骨高度平均为1.1 cm(0.8 ~ 1.3 cm)。Stewart改良评分的优良率为90.9%。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为53°(30°~68°),掌屈平均为47°(32°~65°),尺偏平均为22°(16°~ 30°),桡偏平均为14°(11°~ 32°),旋前平均为76°(30°~ 90°),旋后平均为72°(10°~ 90°)。以健侧为参考,术侧握力平均为72% (15 kg)。DASH评分平均为11.4分(0~70分),Gartland-Werley量表评分平均为3.4分(1~16分)。结论 桡背侧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对于背侧皮质粉碎严重的患者,能够为骨折提供更加牢固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行半肩置换,应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SSM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获随访平均33.4个月,13例无疼痛,2例轻微疼痛;肩关节平均外展95°(90~100°),前屈95°(80~100°),外旋40°(30~45°),内旋60°(50~70°)。SSMH评分平均24.5分(22~29分)。结论半肩关节置换可以有效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临床效果满意,但需仔细修复肩袖并积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维锁定直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22-03诊治的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作肩峰前外侧切口,于三角肌前束和中束肌肉间隙进入,缝合腱骨联合处的肩袖,手法复位联合克氏针撬拨复位肱骨近端,通过牵引爱惜邦缝线复位肱骨大小结节,根据髓腔大小选择髓内钉主钉,置入主钉后钉尾深度至软骨下2~3 mm,根据肱骨大小结节骨折情况置入多枚4.5 mm多维锁定螺钉,根据骨量及骨折块稳定情况决定是否增加钉中钉,置入肱骨距螺钉及远端螺钉。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12~1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3(3~5)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0.9分;肩关节前屈上举142°~177°,平均164.9°;肩关节外展上举135°~175°,平均163.2°;肩关节外旋25°~45°,平均34.5°;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72~93分,平均84.9分。结论 多维锁定直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骨关节科采用肩关节镜缝线桥技术治疗的13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 女7例;年龄35~69岁, 平均52.3岁。肱骨大结节骨折按照Mutch分型均属于撕脱型。单纯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 合并肩关节前脱位10例, 均已术前手法复位。陈旧性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并进行X线检查, 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肩指数评分、韩国肩关节评分(KS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度及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6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 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或肩关节不稳。末次随访时外展上举平均164.6°(135°~180°);体侧外旋平均62.7°(40°~80°);内旋摸背试验平均T10水平(L2至T6);VAS平均0.65分(0~2.5分);ASES评分平均90.5分(78~100分);KSS平均91.5分(84~100分)。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月间,使用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岁)。根据AO分型:A型3例,B型10例,C型4例。结果经14-25个月(平均19.1个月)随访,17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35°-180°(平均174°),后伸20°-40°(平均38°),外展70°-90°(平均87°);肘关节前屈115°-135°(平均133°),后伸-10°-0°(平均-1°);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评分6-44分(平均11分)。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退;另有1例出现明显的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结论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较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更适合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46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43例解剖复位,3例功能复位。43例骨折正常愈合,时间3~6个月;3例因术中未解剖复位而导致骨折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70°~85°,后伸35°~40°,内旋70°~85°,外旋40°~50°;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31例,良9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6.96%。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损伤面积40%的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53岁;合并肱骨头劈裂骨折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手术方法采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观察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houlder Scale,UCLA)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3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130°~170°,外旋45°~75°,外展105°~150°,内旋均在L_3椎体到臀水平之间; UCLA评分29~34分,其中优1例,良6例。结论: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这一罕见损伤的治疗,可有效保证术后肩关节稳定性,但对术后肩关节内旋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经前侧手术入路结合食指协助复位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本院采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1~71岁,平均44.6岁。根据AO/ASIF骨折分型:12-A型3例,12-B型12例,12-C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经前侧手术入路,行骨折远、近端前方小切口,食指协助复位,于肱骨前方表面放置10~12孔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桥接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范围。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价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5个月。手术时间70~145分钟,平均85.5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0~22周,平均14.5周。1例出现桡神经损伤,对症治疗1个月后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135°~150°(平均144°),伸直0°~5°(平均3°);肩关节前屈135°~165°(平均158°),后伸20°~40度(平均35°),外展均能达到90°,上举150°~170°(平均162°)。DASH评分4~29分(平均11.4分)。结论应用MIPPO技术经前侧入路结合食指协助复位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具有入路安全、创伤小、骨折断端血运影响小、愈合快、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和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的特点,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Ogawa 1型和Ogawa 2型移位肩峰骨折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20-12采用手术治疗的15例移位肩峰骨折,对Ogawa 1型肩峰骨折采用2.0 mm微型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Ogawa 2型肩峰骨折采用2.7 mm或3.5 mm重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周内限制肩关节外展90°,根据骨愈合情况进行超过90°的外展和前举运动。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4个月,中位时间58.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5周。末次随访时单纯肩峰骨折患者上肢功能DASH评分为3.5~20.8分,平均5.7分;合并肩关节损伤患者DASH评分为12.5~58.2分,平均18.7分;单纯肩峰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92分,平均87.4分;合并肩关节损伤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为46~85分,平均75.4分。末次随访时单纯肩峰骨折患者肩关节前举活动度为100°~150°,平均135.7°;合并肩关节损伤患者肩关节前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有无内侧柱支撑与其术后放射学参数变化及肩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2获得完整随访的59例肱骨近端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根据术中肱骨近端有无内侧柱支撑分为内侧柱支撑组(31例)及非内侧柱支撑组(28例)。观察2组术后肱骨头高度丢失、内翻角度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5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6~24)个月。末次随访时,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0.149~4.761(1.527±1.042)mm,内翻角度0.046°~6.772°(2.150±1.802)°,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78.129±7.527)分。非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0.343~5.317(2.501±1.290)mm,内翻角度1.429°~22.978°(10.870±4.217)°,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65.250±7.801)分。非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t=3.206,P=0.002)及内翻角度(t=9.962,P0.001)明显高于内侧柱支撑组,内侧柱支撑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内侧柱支撑组(t=6.451,P0.001)。结论肱骨近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内侧柱支撑对于维持术后肱骨头高度及颈干角、改善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15~3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5个月。2例螺钉切出,1例肱骨头坏死,3例肩峰下撞击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75(60~85)分。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提供良好的复位及骨折稳定性,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thesis,MIPPO)结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不稳定多部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经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28例,其中男9例,女19例;年龄20~80岁,平均(56±13.29)岁;左肩18例,右肩10例;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2例,四部分骨折6例;摔倒伤14例,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分别运用肩关节活动度和Neer肩关节评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52°(85°~170°),外展平均129°(90°~160°),外旋平均56°(45°~70°);术后患者Neer评分平均84.6分(53~98分)。最终的功能结果,优8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85.7%。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为2.13分(0~8分)。26例患者获得充足的内侧支撑,2例患者没有获得充足的内侧支撑。所有患者在术后平均4.5个月(3~8个月)获得骨愈合。3例肩关节有并发症(1例螺钉进入关节,1例复位丢失,1例肱骨头坏死)。结论 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不稳定多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少、固定牢固、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的12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桡骨头骨折用微型钢板或螺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撕脱用骨锚缝合修复。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5(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伸直平均25.6°(0°~40°),屈曲平均113°(90°~140°),前臂旋前平均55°(30°~80°),前臂旋后平均63°(40°~80°)。疗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4例,可3例。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可以稳定肘关节,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10采用标准锁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微型掌指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2~15)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92分,平均88.9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肩部无疼痛,肩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标准锁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微型掌指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固定,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9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45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内固定(锚钉组),45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结果 9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4(6~28)个月。锚钉组术后出现2例(4.4%)并发症,钢板组术后出现10例(22.2%)并发症。与钢板组比较,锚钉组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更大,疼痛VAS评分更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带线锚钉联合外排钉固定疗效更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