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大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扩大开窗减压手术,B组行传统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采用VAS和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7个月.A、B组手术前后VSA、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优良率为86.67%,B组总优良率为73.33%.结论 扩大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减压彻底有效的前提下,术后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全椎板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椎间盘镜下微创椎管减压手术与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38例采用传统半椎板切除术治疗(A组),24例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TLIF)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X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前一般资料、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多于A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B组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临床疗效评价,A组术后优良率71%,B组术后优良率8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时V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而其他时间相比2组VAS评分与OD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评价融合率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同样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并且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4个切口局部浸润0.25%布比卡因时间对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C患者分为A、B和对照组,各25例.A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以3 ml 0.25%布比卡因分别对4个切口(分别为剑突下、右腋前线肋缘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以及脐孔)进行全层浸润;B组在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前进行局部浸润;对照组不予局部浸润.术后均不给予镇痛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1、2、4、6、8h,B组剑突下切口的静态VAS[分别为(1.9±1.7)、(1.6±1.4)、(1.2±1.1)、(0.8±0.7)、(0.6±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1.9)、(3.8±2.1)、(2.6±1.7)、(2.1±1.5)、(1.5±1.3)分](均P<0.05);术后1、2、4、6、8、24h,B组动态VAS[分别为(2.7±2.4)、(2.4±2.2)、(1.8±1.6)、(1.5±1.3)、(1.1±1.0)、(0.9±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7±2.4)、(5.0±2.6)、(3.5±1.9)、(2.9±1.9)、(2.4±2.3)、(2.3±2.2)分](均P <0.05).结论 LC患者清醒前给予0.25%布比卡因局部浸润可以明显减轻剑突下切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狭窄的疗效.方法 腰椎管狭窄80例患者,采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分析该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前术后随访JOA评分及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80位腰椎管狭窄经手术治疗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3.25 ±1.69)分、(26.69±1.01)分(t =61.08,P<0.05),VAS评分分别为(7.95±1.96)分、(2.31±1.95)分(t=14.10,P<0.05);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不同体位下拍摄X线片,测量椎间隙及椎间孔的宽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评价:优60例(75.00%),良11例(13.75%),可5例(6.25%),差4例(5.00%);优良率为88.75%.结论 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狭窄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孙亮  李益明  凡进  周浩  余利鹏  殷国勇 《江苏医药》2013,(18):2150-215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椎间融合植入Cage组(A组,36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组(B组,11例)。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伤残指数评定(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的JOA、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ODI和VAS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B组[(14.11±3.90)分vs.(11.45±2.70)分、(48.20±8.81)分vs.(40.75±12.43)分和(5.36±1.25)分vs.(4.09±1.38)分](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椎间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TLIF和PLIF进行对比。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29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3例行PLIF(A组),102例行开放TLIF(B组),97例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C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术中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随访术后腰腿痛VAS、OD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手术节段构成、术前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末次随访ODI和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能达到有效的减压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种类的封闭剂在膝关节炎关节镜微创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炎拟行关节镜微创术治疗的患者60例,术前均给予封闭试验,依据使用的不同封闭剂种类随机将其分成2组,各30例其中A组使用的封闭剂为利多卡因,B组使用的封闭剂为利多卡因+糖皮质激素+甲钴胺。观察指标:2组患者封闭前后及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封闭指数、出院后随访的VA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B组封闭试验有效率(24/30,80%)明显高于A组(19/30,63%)(P<0.05);B组封闭试验后的VAS评分(5.7±1.5)明显低于A组(6.4±1.5)(P<0.05);对于封闭试验有效者,B组手术后的VAS评分(3 d及1个月)(2.6±1.6及2.2±0.4)也低于A组(3.1±1.6及2.9±0.7)(P<0.05);B组出院1个月随访满意度优于A组(P<0.05);封闭指数与术后3 d VA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B组相关系数(0.77)高于A组(0.53)(P<0.05)。结论对于拟行膝关节镜微创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封闭试验时联合使用利多卡因+糖皮质激素+甲钴胺,可在术前明显缓解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接受度,同时在预测手术效果方面提供确切的依据,止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 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 B组采用0.3%罗哌卡因、C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镇痛相关指标、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07±0.22)mg、术后48 h镇痛药物用量(93.26±1.36)ml均少于B组患者的(1.32±0.25)mg、(96.84±1.76)ml和A组患者的(1.58±0.38)mg、(99.42±1.77)ml, B组患者均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24±0.51)、(3.35±0.44)分,B组患者分别为(3.89±0.45)、(2.98±0.42)分, C组患者分别为(3.25±0.54)、(2.12±0.35)分;术后3、6 h,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VA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分为两组,其中A组34例行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30例行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JOA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 B组术后的JOA评分及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X线片侧位、过伸位以及过屈位的椎间孔与椎间隙测量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临床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A组82.35%(P<0.05)。结论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狭窄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椎间融合器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间融合器(SOLIS)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B组、C组),均按相同的标准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术,A组18例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B组16例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yTlcage,C组19例植骨加ACPS行颈椎融合.观察三组骨融合情况、稳定性和椎间隙高度变化,并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于术后3~9个月骨性融合;术后随访平均16.5个月,A组SOILS位置良好,病变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并无丢失发生,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4±2.4)、(14.9±2.0)分(P<0.01);B组5例s),Syncage塌陷,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丢失,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6±2.5)、(13.2±2.3)分(P<0.05);C组18例ACPS位置良好,1例发生螺钉钛板滑脱,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0.5±2.4)、(15.1±19)分(P<0.01);手术后JOA评分A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同B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OLIS用于单纯外伤性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椎间高度丢失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急性发作期对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7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C组(31例)。A组采用滑膜炎颗粒治疗, B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 C组采用氨酚双氢可待因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C组VAS评分(1.06±1.03)分低于A组的(2.87±1.69)分和B组的(1.96±0.94)分, B组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组和C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2%、19.35%,均低于B组的42.42%,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WBC、CRP、ESR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WBC、CRP、ESR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CRP(5.60±2.26)mg/L和C组CRP(5.77±2.23)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规范化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试验组采用规范的手法操作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骨盆牵引治疗,2组均进行腰椎间盘突出基础治疗草案.采用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以及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在入组前、治疗期间的1、2、3周以及治疗后3、6周进行评价.结果 2组在治疗前腰椎JOA评分、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6.0±2.4)、(23.8±2.6)分,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分别为(4.6±1.1)、(4.8±1.7)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痛VAS分别为(2.6±1.1)、(2.8±1.1)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痛VAS分别为(3.0±0.8)、(3.0±0.6)分,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根据腰椎JOA评分、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规范化的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迅速缓解症状及疗效的维持上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8):1117-1120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胶囊75mg,po,bid联合加巴喷丁胶囊0.1 g,po,tid;B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胶囊75 mg,po,bid;C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胶囊0.1 g,po,tid。3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据此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74.00%、70.00%;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87±0.74)、(5.10±1.26)和(5.03±1.23)分,NRS评分分别为(3.91±0.88)、(5.29±1.25)和(5.37±1.30)分,A组患者VAS评分和NRS评分均显著低于B、C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PSQI评分分别为(4.03±0.85)、(5.92±1.16)和(5.83±1.11)分,SF-36评分分别为(372.84±73.25)、(348.07±60.54)和(345.67±59.72)分;A组患者PSQI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B、C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单用,二者联用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可更显著地减轻患者自感疼痛水平,改善睡眠和日常生活工作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故针对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特别是两者单药应用效果不佳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探讨一期后路减压、骨水泥椎根弓螺钉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下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37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下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28~54岁,平均(36.8±1.5)岁,病程1个月至3年,中位时间为1.5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影像学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RI),并且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MacNab评分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1.3(25.5~57.1)min。在术后进行了0~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期为12.1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5±0.82,术后3个月为2.28±0.35,术后1年VAS评分为2.06±0.58,最后一次随访为2.12±0.23。手术前JOA评分为12.6±0.72,术后3个月为20.4±1.08,术后1年为21.1±0.82,最后一次随访为21.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有1例患者未获得明显改善,2例患者复发。优良率为83.5%。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减压、骨水泥椎根弓螺钉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下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显微微创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显微微创技术及传统后路椎板双侧开窗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36.2 ±4.1)min,对照组为(41.4±5.7)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t=2.719,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1.6±7.3)ml,对照组为(101.0±11.7) 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两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明显(t =2.379,P<0.05);治疗结果:观察组优19例,良17例,优良率90.0%;对照组优13例,良16例,优良率7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6.594,P<0.05);观察组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神经根损伤,1例椎间隙感染,2例切口渗漏,并发症发生率1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357,P<0.05).结论 采用显微微创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可逐步取代传统后路椎板双侧开窗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通道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3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21例行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结合单侧开窗减压治疗;B组22例行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板开窗减压治疗,从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8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14.29±14.52)min、(38.57±8.68)mL、(50.47±55.34)mL、(2.86±0.96)分、(1.14±0.79)分,B组分别为(123.41±12.38)min、(267.95±26.76)mL、(217.50±27.68)mL、(3.59±1.14)分、(1.86±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rate of spinal compromise,RSC)及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16.20±4.25)°、(4.89±1.22)°、(4.95±1.17)°,B组分别为(15.11±5.61)°、(4.56±0.93)°、(4.64±0.8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椎管狭窄率(RSC)分别为(31.23±8.21)%、(4.54±1.34)%、(4.30±1.33)%,B组分别为(29.25±9.66)%、(4.93±1.56)%、(4.71±1.4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A组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结合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抛硬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2±0.55)分、ODI评分(7.51±1.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9±1.02)、(14.26±2.18)分, JOA评分(27.15±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1.52±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以及腰椎功能,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昊  张生锁 《中国医药》2013,8(9):1276-1277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A组:地佐辛0.4 mg/kg+昂丹司琼8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B组:地佐辛0.6 mg/kg+昂丹司琼8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C组:地佐辛0.8 mg/kg+昂丹司琼8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入给药模式,泵注速率2 ml/h.记录患者接镇痛泵后4、8、12、24、36、48 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静评分采用Rasnsay评分法.结果 术后4~8h,B、C组VAS明显低于A组[术后4 h:(2.3±0.7)、(1.9±0.8)分比(3.9±0.8)分,术后8 h:(2.1±0.9)、(1.8±0.6)分比(3.8±0.7)分](P<0.05),C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术后4 h:(3.7±0.8)分比(2.0±0.7)、(2.3±0.6)分,术后8h:(3.6±0.7)分比(2.1±0.5)、(2.5±0.9)分](P<0.05);术后12~48 h,3组间VAS与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20.0% (4/20)比5.0% (1/20),5.0% (1/20);15.0% (3/20)比0,0.5% (1/20)] (P <0.05).结论 地佐辛0.60 mg/kg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带状疱疹(HZ)患者采用亚甲蓝复合液皮损区皮肤全层浸润封闭注射治疗对其疼痛的影响。方法 90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随机非双肓法分为A、B、C组,各30例。A组仅行常规治疗, B组行常规治疗并于皮损区皮肤全层作1%利多卡因浸润封闭注射, C组行常规治疗并于皮损区用0.1%亚甲蓝复合液(内含1%利多卡因)作皮损区皮肤全层浸润封闭注射。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7、14、21、28、35 d,A组、B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28、35 d, C组VAS评分分别为(2.25±0.92)、(3.17±0.88)、(3.87±0.64)、(3.46±0.77)、(4.08±0.33)分,低于A组的(9.04±0.71)、(8.23±0.61)、(6.21±0.32)、(5.38±0.11)、(5.04±0.71)分和B组的(8.98±0.88)、(8.33±0.70)、(6.41±0.38)、(5.43±0.22)、(5.11±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HCH患者,按手术时机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28例。A组在发病6 h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B组在发病7~24 h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C组在发病>24 h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比三组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生活质量。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B组及C组的71.43%、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NIHSS评分(6.25±1.74)分低于B组的(10.68±2.19)分和C组的(10.93±2.32)分,GOS评分(5.54±0.29)分高于B组的(4.72±0.54)分和C组的(4.18±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出血率3.57%低于B组的21.43%与C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0.71%与B组、C组的10.71%、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的心理功能评分(79.26±6.87)分、生理功能评分(78.46±5.34)分、社会功能评分(77.59±5.21)分、物质生活评分(54.69±3.35)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QOLI-74)总分(290.00±11.84)分均高于B组的(66.59±6.11)、(68.36±3.58)、(65.01±3.85)、(50.17±3.43)、(250.13±10.92)分与C组的(64.97±5.86)、(64.19±4.35)、(64.31±3.96)、(50.21±3.38)、(243.68±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H选择在发病6 h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效果最好,能快速去除血肿,挽救受损神经细胞功能,降低再出血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