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现状及近年流行趋势,为有效控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4-6月,方便整群抽取青岛市城区13家中等规模幼儿园,对全体在园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及腰围、臀围测量评价,与2006年同质调查数据比较,研究十二年来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趋势。结果 2018年城区幼儿园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7.51%,较2006年(9.52%)显著下降(χ2=11.218,P=0.001),年均下降16.75%;男童肥胖超出率(10.02%)显著高于女童(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01);2018年城区3~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5.85%,较2006年(18.12%)显著下降(χ2=7.892,P<0.05);肥胖儿童BMI、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P<0.001)。结论 近十二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超重检出率亦下降,但远高于肥胖检出率,提示需加强学龄前儿童超重防控,以减少其转化为学龄期乃至成年期肥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9个项目地区抽取56家幼儿园,调查小班和中班学龄前儿童的出生日期、出生体重、父母文化程度、相关因素等内容,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 960名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2.22%和10.38%,男童分别为12.67%和13.61%,女童分别为11.72%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2,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呈现增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0,P=0.041);长江以南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高于长江流域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地区,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4,P<0.001)。男童、巨大儿和剖宫产出生是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危险度分别为1.53(1.40,1.68)、1.92(1.62,2.29)和1.21(1.10,1.34)。结论 调查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男童、巨大儿和剖宫产出生的儿童易发生超重/肥胖,预防儿童肥胖需要从孕期开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绍兴地区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肥胖儿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地区17 640 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相关的体格测量、评价和问卷调查。结果 17 640名学龄前儿童中, 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4.92 %, 男童为5.72%, 女童为4.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1, P<0.01);超重检出率为11.05 %, 男童为10.96%, 女童为11.52%, 无性别差异(χ2=1.703,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 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看电视时间, 母亲BMI, 进食速度, 甜食摄入频率与肥胖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和超重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肥胖和超重的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管理和早期干预, 降低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主要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5月选取3 所幼儿园4岁学龄前儿童452名开展健康问卷调查,并实施健康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超重/肥胖1年后检出率(14.16%)呈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观察组1年后超重/肥胖检出率(16.37%)呈显著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调查显示母亲超重/肥胖、摄入肉类占比超30%、食量超标、进食速度过快,运动不足等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干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BMI增长趋势均放缓(t=2.30和2.27,P均<0.05),超重/肥胖儿童生长曲线趋于正常。结论 引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展程度,干预效果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华东地区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分布特点,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收集数据的优缺点,为今后进行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0~5岁儿童家长通过微信平台在线填写,19 793名儿童纳入分析,其中男童11 770例,女童8 023名,以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将本次调查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与2006年中国九市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和4.2%,男童肥胖的总检出率高于女童(χ2=14.965,P<0.001),尤其0~1岁和2~3岁男童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童(χ2=9.528和14.066,P值均<0.001),华东地区各年龄段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2006年中国九市水平。结论 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使用移动平台进行人群调查研究更快捷和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三代直系亲属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探究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6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辖区内幼儿园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有2 217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年龄、体重、身高等信息,并采用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分析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发生率7.80%、肥胖发生率2.75%。儿童中男性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3.4% vs. 2.0%, P<0.05);在中年父母辈中,男性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6.1%、11.1%,均显著高于女性(13.6%、3.3%)(P<0.001),而在祖父母辈,女性的肥胖发生率却显著高于男性(祖父母:10.1% vs. 5.9%,P<0.001;外祖父母:7.5% vs. 6.2%,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超重(OR=1.614,95%CI:1.132~2.301,P<0.01)及父亲肥胖(OR=2.584,95%CI:1.773~3.765,P<0.001)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二代亲属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肥胖与儿童肥胖无显著关系。结论 直系三代亲属中,中年男性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父母超重、肥胖可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江岸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岁儿童,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样本量,WS-RT-3型幼儿智能体检仪测量儿童身高及体重,参照“WHO 0~7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计算儿童肥胖度(fat, F),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出生情况、适应性行为、饮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父母是否肥胖、家庭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共调查江岸区600名学龄前儿童,其中单纯性肥胖占比14.17%(85例);不同性别(χ2=7.638,P=0.177)、不同年龄(χ2=12.500,P=0.641)的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组(包括轻度、中度及重度肥胖)与对照组(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儿童)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时间、儿童食欲、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体重、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分级、高脂高热量进食情况、甜食进食情况、进餐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父或(和)母肥胖、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出生体重偏重(OR=1.984)、ADQ分级轻度缺损(OR=1.738)、进餐速度快(OR=3.007)、户外活动时间短(OR=2.061)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略有了解或不了解(OR=1.652)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重视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针对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重视出生体重为4.0 kg~及父或(和)母肥胖儿童的单纯性肥胖风险,并积极提升儿童适应性行为,规范进餐速度,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提升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昆山市2009-2013年学龄前集体儿童肥胖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2009-2013年学龄前集体儿童“六一”体检资料,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χ2趋势性分析。结果 2009年学龄前儿童肥胖率为4.80%,2013年为6.28%。2009-2013年间,学龄前期儿童肥胖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趋势P<0.05),男童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儿童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趋势检验P均=0.000)。城区儿童的肥胖检出率高于乡镇(P<0.05),私立幼儿园儿童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公立幼儿园(P<0.05)。结论 昆山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结合本地区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地区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儿童超重及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适宜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标准,对儿童超重、肥胖进行评价。 结果 2013—2018年大兴地区学龄前期散居儿童超重肥胖呈逐年下降趋势,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7.07%、16.58%、16.99%、14.69%、11.12%、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20,P<0.00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01%、8.75%、8.66%、6.04%、5.44%、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31,P<0.001);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别男女童超重检出率差异小,5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3%、12.26%、12.75%、9.72%、10.85%和11.86%,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73%、13.95%、21.28%、14.29%、13.30%和14.79%,高于其他组别。 结论 大兴区学龄前儿童保健成效显著,超重肥胖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加大超重肥胖干预工作力度,5~、6~岁男性儿童是工作的重点;学校应与家庭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上海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变化趋势,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09-2018年上海市连续10年的学生常见病监测项目横断面调查数据,选取资料完整的523 112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采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参照标准(WHO标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变化趋势,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和肥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8年上海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9.37%、10.78%,男生分别为22.33%、16.27%,女生分别为16.31%、5.13%,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均高于女生(超重:χ2=253.26,P<0.001;肥胖:χ2=1 404.73,P<0.001)。调整年龄、性别后,超重和肥胖率分别由2009年的16.94%、9.22%增加至2018年的19.37%、10.78%(P趋势<0.001)。结论 2009-2018年上海市6~17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超重和肥胖率均呈增加趋势,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处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江门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门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再随机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监测该10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2017—2021年5年间的身高及体重资料,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行业标准WS/T 586-2018),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分析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江门市儿童青少年学生超重总体检出率11.57%(2 181/18 857),肥胖总体检出率9.29%(1 751/18 857)。其中,男生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82%、9.17%;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29%、9.41%;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存在年龄差异,均表现为低龄段(6~12岁)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高龄段(13~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生及总体儿童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西安市17年间儿童超重/肥胖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兼顾全市地理分布及经济状况,抽取了莲湖、未央和临潼3个区的0~7岁儿童10 374人,男5 498人,女4 876人。以WHO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筛查出超重/肥胖儿童,并与1996年同年龄段儿童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对3岁及以上超重/肥胖儿童发放自行设计的0~7岁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1)2013年0~7岁儿童的超重率为16.87%,肥胖率为8.18%。2)2013年0~7岁男、女童超重率较1996年增加了约2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13.611,401.898,P<0.001)。2013年0~7岁儿童不同年龄段肥胖率的均显著高于1996年。3)超重/肥胖儿童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喜食甜饮料与肉食。结论 17年间西安市城区0~7岁儿童超重/肥胖显著增高,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对柳州市城区2014年6-8月参加入托体检的2~3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2 208例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5.91%,2岁组儿童行为检出率(41.88%)高于3岁组(33.38%)(χ2=14.531,P0.05),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35.49%)与女童(3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05)。各项行为因子检出率最高是攻击行为,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74,P0.05),但在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140,P0.05)。结论柳州市城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注度,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托幼机构儿童贫血现状,为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随机抽取的317所托幼机构儿童2013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深圳市托幼机构儿童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3.83±8.83)g/L。其贫血患病率为6.28%,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8.7%。2~6岁组儿童分别为4.16%、4.59%、3.88%、10.81%、8.50%,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贫血患病率不同(χ2=1 304.4,P<0.001)。男女童贫血患病率无明显差异(χ2=0.143,P=0.705)。2)中心区托幼机构儿童贫血患病率3.83%低于周边区7.51%(χ2=432.63,P<0.001)。3)未评级、区级、市级、省级托幼机构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依次为7.39%、7.23%、4.57%、4.1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0,P<0.001),托幼机构级别与贫血患病率呈线性趋势(χ2=246.1,P<0.001)。4)患有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儿童(P<0.001)。结论 深圳市托幼机构儿童贫血现状不容乐观,需针对不同情况儿童采取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其贫血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长沙市12~18岁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认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严峻性,为制定控制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9-12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12所中学和12所高中,共纳入13~18岁中学生16 843名,并按照WHO的要求测量体重和身高。结果 本次研究的中学生共16 843名,超重人数1 703名,超重率为10.11%,肥胖人数838,肥胖率为4.98%,其中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952/8 149(11.68%)和751/8 694(8.64%),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578/8 149(7.09%)和260/8 694(2.99%)。不同性别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149.73,P均<0.001)。随着年龄增长男生超重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肥胖率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女生超重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增加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 长沙市13~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高,存在性别差异,应该动员家庭、幼儿园/学校、社区在内的所有相关群体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2014—2019年7岁以下户籍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为今后兵团儿童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4—2019年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管理系统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推断。 结果 2014—2019年间兵团户籍活产共81 838人,男女比例为1.08∶1,7岁、5岁、3岁以下儿童数分别为704 480、517 053、311 964人。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指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7.47、13.32、11.74,P<0.00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χ2=13.57、442.29)、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情况中的新生儿访视比例、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比例、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15.88、2 481.97、3 393.64,P<0.001),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中的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2.68、24.55、132.82、29.66,P<0.001),而经血红蛋白检测的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呈下降趋势(χ2=94.93、66.13,P<0.001)。 结论 兵团的儿童保健服务情况逐步完善,儿童健康的总体状况逐步提升,但需注意儿童中存在的贫血问题。应制定适合当地个性化的儿童保健卫生政策以进一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南省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分布情况及差异。方法 抽查海南省18个市县0~6岁儿童37 862人,采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调查表进行筛查,专科医师进行临床诊断。结果 海南省37 862名0~6岁儿童中诊断出235名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6.2‰,其中男生为9.9‰,女生为1.7‰,性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1.91,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62,P<0.001),年龄越高孤独症患病率越高;城市显著高于其他地区(χ2=114.77,P<0.001)。结论 海南省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居国内较高水平;且确诊年龄较大,需提高孤独症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