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1.从事中医药的专业人员和中医药文化、书法艺术爱好者及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均可参与。2.经方碑文必须是中文书法,整个碑林兼顾少量的日、韩、英……等外文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1.从事中医药的专业人员和中医药文化、书法艺术爱好者及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均可参与。2.经方碑文必须是中文书法,整个碑林兼顾少量的日、韩、英……等外文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1.从事中医药的专业人员和中医药文化、书法艺术爱好者及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均可参与。2.经方碑文必须是中文书法,整个碑林兼顾少量的日、韩、英……等外文书法作品。3.经方书写依据是"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参考"桂林古本"。  相似文献   

4.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1.从事中医药的专业人员和中医药文化、书法艺术爱好者,及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均可参与。2.经方碑文必须是中文书法,整个碑林兼顾少量的日、韩、英……等外文书法作品。3.经方书写依据是"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参考"桂林古本"。  相似文献   

5.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琪、李振华、郭子光,著名中医学家孙光荣、唐祖宣、米烈汉、黄煌等教授的指导支持下,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经方碑林”在第十一届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暨首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期间奠基,现征集书法作品,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9.
《环球中医药》2012,(1):62-62
本刊讯(通讯员 张攀)医圣故里群贤至,中药之都论养生。11月12日,中国·南阳第十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在白河之滨精彩亮相,来自国内外的中医药专家和嘉宾汇聚于此,拜谒医圣张仲景,论道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0.
四月的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百花争艳,翠色迷人。为倾听读者意见、提高刊物质量、办出自身特色,《中医函授通讯》编辑部委托全国中医学校中医古籍学会副会长,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中医药学校副教授、高级讲师,本刊通讯员沙涛在这里召开了读者评刊会。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中医药学校、南阳地区中医院、张仲景医院及渐川、镇平、桐柏、新野、方城等30余个市县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9日(壬辰龙年正月十八日)是医圣张仲景诞辰1862周年纪念日。每逢正月十八医圣张仲景诞辰纪念日,都会有数万人来到医圣祠,举行庄严隆重的祭拜仪式。今年正月十八由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和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南阳医圣祠)联合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医圣的故里,南阳仲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南阳借助仲景文化优势,借力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这一载体,打造仲景文化品牌,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不仅弘扬仲景文化,加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南阳工、农业结构调整,进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文化丰富、振兴南阳经济的良好效果。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每年一届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以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仲景文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不仅仅在传承仲景学说、光大医圣精神方面发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国医学院为公办中医本科院校,是河南南阳理工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张仲景国医大学,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并入南阳理工学院。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南阳地处我国中西接合部和南北地域过渡带,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14.
张胜忠 《家庭中医药》2009,(7):F0003-F0003
张仲景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中心位置。是我国东汉伟大医学家医圣张仲景的墓及祠的所在地。是中医药界祭祖朝圣、民众谒医祈福的圣地。属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医圣故里———南阳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张仲景医药节 ,2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 80 0 0余人云集南阳 ,参加了大型开幕式 ,祭拜了医圣张仲景 ,参观了中医药科技成果展 ,进行了多项专题的学术研讨 ,体会了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 ,感受了“医不朝圣不名 ,药不朝圣不灵”的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 ,增加了相互交流与合作。为大力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思想 ,提升中医药在海内外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与南阳市人民政府将于 2 0 0 3年 10月 12日~ 15日在南…  相似文献   

16.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研究中医药的浓厚氛围和雄厚实力。张仲景国医学院是我院最早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其前身是张仲景国医大学,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并入南阳理工学院,十几年来,张仲景国医专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该中医专业以张仲景学术思想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培养一代继承仲景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由环球中医药杂志社、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仲景学术研究新进展高峰论坛于2019年5月25日在南阳召开。本次论坛由南阳市中医药学会、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张仲景医院、仲泰医圣堂联合承办。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作主旨演讲,南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赵云杰和环球中医药杂志社社长李宏亮先后致辞。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刘玉斌主持论坛开幕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敏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莅临论坛。  相似文献   

18.
“八大宛药”的历史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植物资源.特别是以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唐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为代表的名优中药材,现在的种植规模、产量大多居于全国前列,品种质量堪称道地药材,在中药界被誉为"八大宛药".该文对"八大宛药"的历史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对张仲景是否做过长沙大守,两种不同意见一直争论不休.其焦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对明末于医圣祠内发掘出的墓碑上“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十一字刻凿年代的争议,②《三国志》、《后汉书》两部正史为何均无仲景传记;③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中记载的依据是什么等.论战正酣,却于1981年末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张仲景学术研究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前夕,在医圣祠内发现一个物证:古墓碑的碑座,其上有“咸和五年”四字.这对于澄清事实真相,无疑是条重要线索,很快有报道说此次会议“解决了两个问题:①证实了张仲景确有其人,其故里是今南阳地区邓县稂东镇,即古之涅阳.②证实了张仲景曾官居长沙太守.南阳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2月25日(丙申年农历正月十八)是医圣张仲景诞辰1866周年纪念日,纪念医圣张仲景诞辰1866周年祭拜大典在医圣故里河南南阳医圣祠举办,来自海内外的中医药学界人士代表及数万名群众齐聚这里,为医圣献一束心香,表达敬仰与缅怀之情。张仲景,东汉南阳人。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临床诊疗之基础,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书为历代医家必读之经典,所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