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心可舒片对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对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心可舒片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心可舒片可延长冠心病血瘀证的APTT、PT,提高血浆t-PA浓度,降低血浆PAI-1浓度,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提高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及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疆紫草的止血作用.方法 分别给小鼠连续灌胃给予新疆紫草正己烷、醋酸乙酯、95%乙醇和水提取物7 d,采用断尾法考察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确定有效部位.在此基础上,用新疆紫草醋酸乙酯提取物分别给小鼠和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4 d, 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 、出血时间(BT)和血小板计数,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改变.结果 新疆紫草醋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缩短CT、 BT、升高血小板数量、缩短凝血酶时间(TT)、提高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论 新疆紫草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升高小鼠血小板数量,影响抗凝和纤溶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与尼莫地平组,以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凝血时间(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优球蛋白降解时间(ELT),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表达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后CT显著性延长(P0.01),TT、PT、APTT值显著延长(P0.05),ELT值显著性缩短(P0.01),t-PA活性显著上升(P0.05),PAI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针刺治疗组的CT明显长于尼莫地平组(P0.05),ELT值显著小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改善局灶性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发挥神经保护与抗栓溶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海丽  肖林焱  陈毅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6,47(8):1351-1356
目的观察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最佳的提取方式。方法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给药后,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均sc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复制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观察茜草炭醇提物、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P0.01),体外血栓湿、干质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0.0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量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血栓素B2(TXB2)的量增加,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量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茜草炭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物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缩短凝血时间、升高PAI-1与6-keto-PGF1α的量、降低TXB2的量(P0.05、0.01),两者均能升高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醇提物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量(P0.05),但对FIB量影响不大;而醇提加水提物显著升高t-PA的量(P0.01),其中醇提加水提物对全血黏度、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影响优于醇提物,而醇提物对凝血时间的作用效果强于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与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弱于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提取物,两者均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干质量、缩短凝血酶时间(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PAI-1与TXB2的量、降低t-PA量的趋势,显著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FIB与6-keto-PGF1α的量、减轻血栓湿质量(P0.05、0.01)的作用。结论茜草炭醇提加水提物化瘀止血作用强于茜草炭其他提取物,即醇提加水提法为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5.
土鳖虫纤溶活性蛋白抗小鼠血栓形成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的抗凝、纤溶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小鼠灌胃土鳖虫纤溶活性蛋白后,取血浆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其抑制物(PAI)的活性;用角叉菜胶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测量尾部血栓形成的长度。结果:土鳖虫纤溶活性蛋白能够显著延长小鼠TT,使t-PA活性增强,同时抑制PAI的活性,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尾部血栓形成。结论:土鳖虫纤溶活性蛋白能部分抑制凝血途径,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凝血纤溶紊乱功能的情况。方法:给予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药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单纯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10例健康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有好转(P<0.01或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无好转(P>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有好转(P<0.05),对照组uPA水平有好转(P<0.01);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和PAI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或P<0.05)。结论:中药可改善介入治疗HCC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紊乱,预防血栓形成,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e inhibitor,PAI)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four vessels obstruct,4VO)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浆t-PA及PAI活性.结果: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可使血浆中 t-PA活性升高,PAI活性下降,调节t-PA与PAI的活性比例.结论: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具有提高纤溶活性、溶栓消栓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龙胶囊对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小鼠眼眶取血测定凝血时间,大鼠取抗凝血测定凝血因子和优球蛋白降解时间(ELT),采用 FeCl_3所致单侧大脑中动脉凝闭所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分子标志物的。结果芪龙胶囊0.84、0.42g/kg 组可明显延长正常小鼠凝血时间(P<0.01);芪龙胶囊0.6g/kg 组对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有明显延长作用,芪龙胶囊0.3g/kg 组对大鼠 TT、PT 有明显延长作用(P<0.05,P<0.01;芪龙胶囊0.6、0.3g/kg 组对正常大鼠 ELT 有明显缩短作用(P<0.05;P<0.01);芪龙胶囊0.6、0.3g/kg 组可显著降低模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提高模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还可显著提高模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P<0.01),降低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活性(P<0.01),提高 t-PA/PAI(P<0.01),降低纤溶酶原(Plg)活性(P<0.01),提高 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纤溶系统改变,探讨SHR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及黄连解毒汤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卡托普利组、模型组,治疗6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并设Wistar-kyoto(WKY)大鼠8只做空白对照.结果 模型组血浆PAI-1增高,t-PA下降,vWF上升,黄连解毒汤组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SHR血压,降低血浆vWF,但与模型组相比不能使PAI-1降低,t-PA升高.结论 SHR存在血栓前状态,黄连解毒汤能降低SHR的血压,保护内皮,但不能改善SHR血浆t-PA和PAI-1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7 d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PAI-1t、-PA、计算PAI-1/t-PA(P/t)值,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活性及PAI-1活性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纤溶活性相对亢进。在判定体内纤溶活性指标中,P/t值较t-PA、PAI-1稳定可靠。P/t值与纤溶活性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69例,其中血瘀证组56例,非血瘀证组13例,另选33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CD41表达、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PAI-1含量、Fib含量均升高(P〈0.01),PT、APTT时间缩短(P〈0.01);血瘀证组t-PA含量下降(P〈0.05),与非血瘀证组比较,t-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组CD62P表达、Fib含量也有所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血瘀证和非血瘀证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可能是其血栓前状态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30例、气虚血瘀证30例、气阴两虚证30例、阳气虚衰证30例,检测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1)活性,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心血瘀阻证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比较,PAI-1、t-PA、FIB、APTT、PT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与阳气虚衰证比较,t-PA、FIB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I-1、APTT、PT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各指标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血栓前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AI-1活性PT及FIB含量升高和t-PA活性及APTT含量降低的程度对区别心血瘀阻证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具有意义,心血瘀阻证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对环磷酰胺诱发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探讨蒙药熊胆的止血作用机制。方法将104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咖啡酸阳性组、蒙药止血红花-8味散低和高剂量组、熊胆粉低和高剂量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低和高剂量组、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低和高剂量组、胆酸(cholic acaid,CA)低和高剂量组等13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药10天后,测定血小板计数、血清GMP-140及TPO、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纤溶系统(t-PA、PAI-1)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均能提高血小板计数和TPO水平(P0.01),上调GMP-140表达含量(P0.05);且能显著缩短凝血PT、TT值(P0.05),增加FIB值(P0.05),但APTT值无明显变化(P0.05);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尚能增加大鼠血浆t-PA活性及降低血浆PAI-1水平(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蒙药熊胆及主要有效成分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TPO水平及上调GMP-140含量表达,缩短凝血时间及增加纤维蛋白原来发挥促凝止血作用;同时还能调整纤溶系统来防止血栓的形成。(2)蒙药熊胆促凝止血、调整纤溶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为UDCA和TUDCA,CA的作用相对较弱、大剂量CA才与UDCA和TUDCA类似的作用。蒙药熊胆的止血机制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活化和释放、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等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茜草炭各极性部位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空白组与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戊酸雌二醇(2.5 mg·kg~(-1)),连续灌胃3周,以宫血宁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ig)CMC-Na,阳性组、石油醚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和萃取剩余部位组分别ig相应的治疗药物,观察茜草炭各极性部位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组织形态学、血小板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降低(P0.01),TT、PT、APTT延长(P0.05、0.01),FIB、6-keto-PGF1α含量与ADP%升高(P0.01),6-keto-PGF1α/TXB2比值升高(P0.01),TXB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和正丁醇提取物组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P0.05,P0.01),缩短TT、PT、APTT(P0.05,P0.01),减低FIB、6-keto-PGF1α含量(P0.05,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显著升高TXB2含量(P0.05);石油醚提取物组和萃取剩余部位组均与ADP%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缩短TT、APTT与PT,降低FIB和ADP%,降低TXB2含量与6-keto-PGF1α含量的趋势。结论:茜草炭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主要通过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凝血功能以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发挥止血作用,为茜草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凝及纤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凝及纤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同时连续ig给予LP(20 mg/kg)或空白溶媒30 d,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 in tim 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p lastin tim e,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 lasm 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 lasm inogen activator inh ib itor1,PAI-1)活性。结果与饲HFD组比较,饲HFD大鼠在连续ig给予LP(20 mg/kg)30 d后,大鼠血浆TG含量平均下降27%,TC含量平均下降21%,LDL-C含量平均下降39%,HDL-C含量平均增加24%;血浆APTT显著延长而PAI-1活性降低(P<0.05),t-PA活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番茄红素不但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而且可能通过防止脂质过氧化而有效改善动物血凝系统。  相似文献   

16.
功血宁I号冲剂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功血宁Ⅰ号冲剂对止血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功血宁Ⅰ号冲剂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组,测定小鼠出、凝血时间,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性(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以及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结果功血宁Ⅰ号冲剂能够显著缩短出、凝血时间、PT和APTT,明显抑制t-PA活性而提高PAI活性,并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结论功血宁Ⅰ号冲剂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的多种凝血因子而促进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原和凝血活酶的生成,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及提高血小板聚集性等作用,是其促凝血和止血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并发症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已确诊的T2DM并发症组、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并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T2DM并发症组血浆PT、APTT、AT-Ⅲ、t—PA均低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FIB、D—D、PAI-1均高于单纯T2DM组及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PT、APTT、AT—Ⅲ、FIB、D—D、PAI-1、t—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2DM并发症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检测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及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汉茶总黄酮(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评估和研发罗汉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3种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大鼠体内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衰老加血瘀证"血栓模型,观察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结果:TFER能延长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能缩短血栓长度,降低血栓形成率;能减轻体内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的血栓湿重;能降低大鼠血清血栓素(TXB2)、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MDA和脂褐质(Lf)含量,同时提高大鼠血清前列环素(PGI2)、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论:TFER具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凝血功能,调节血小板聚集反应,改善纤溶平衡异常,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达到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腔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观察其对纤溶、凝血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桑叶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同时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抗凝血酶(AT-Ⅲ)的活性增强。结论桑叶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其抗血栓作用主要是通过抗凝血作用和纤溶系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及血栓前状态(PTS)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CCI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O、t-PA明显上升,ET-1、FIB、PAI-1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PTS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CCI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PTS各项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