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0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4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0.9)ng/L与(4.5±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1.4)ng/L与(4.5±1.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0明显降低;提示炎症参与了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IL-10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雯雯  王立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19-2120,212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浆胰岛素(FPI)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双光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6例健康者(对照组)腰椎L1-L4、股骨近端及全身骨密度,用化学发光法测定FPI水平。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FPI水平分别为(1.05±0.40)μU/ml和(0.91±0.25)μ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检者腰椎、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分别为(1.12±0.20)g/cm^2与(1.09±0.19)g/cm^2、(0.89±0.16)g/cm^2与(0.90±0.12)g/cm^2、(0.95±0.16)g/cm^2与(0.92±0.30)g/c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14.4%(15/104)和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骨量正常组(NBMD组)和2型糖尿病骨量低下组(IBMD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FPI水平及使用胰岛素达1年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6.5±12.5)岁与(62.4±9.8)岁、(1.12±0.39)μU/ml与(0.91±0.38)μU/ml、35.8%与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健康者相当;高水平的FPI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人卵巢组织体外培养中始基卵泡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34例卵巢组织切成2mm×2mm×1mm皮质片,每例标本的皮质片均随机分成3组:研究组(BMP-4组)、对照组和非培养组,培养15d后行组织学检查、雌孕激素测定和凋亡分析。【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始基卵泡比例分别为58%±35%和48%±40%,低于非培养组(91%±9%),P〈0.05;窦前卵泡比例分别为52%±40%和42%±35%,高于非培养组(9%±9%),P〈0.05。研究组间质细胞凋亡指数和培养液孕激素浓度分别为(0.16±0.08)μg/L和(3.6±2.0)μg/L,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0.41±0.16)μg/L和(6±4)μg/L(P〈0.05)。【结论】BMP-4可以促进始基卵泡向窦前卵泡转化,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孕激素分泌,是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4.
Zhu H  Shi C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37-2839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DR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调查研究。散瞳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作为分组金标准,在2型糖尿患者群中测定96例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病例组)及144例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浆ET-1与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结果血浆ET-1在DR不同临床分型的组间[轻度非增殖性DR(NPDR),中、重度NPDR和增殖性DR(PDR)组分别为(178±24)、(197±51)、(231±7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86,P〈0、01),而外周血VEGF组间[分别为(31±10)、(31±8)、(32±10)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9,P〉0.05)。与DR临床分型相比,血浆ET-1、病程均呈正相关(r=0.504,0.291,均P〈0.01),外周血VEGF呈负相关(r=-0.252,P〉0.01)。DR不同临床分型的ROC曲线分析,血浆ET-1均位于机会对角线以上,而外周血VEGF曲线均位于机会对角线以下。血浆ET-1轻度NPDR曲线下面积为0.742,中、重度NPDR为0.723,PDR为0.857。而外周血VEG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96、0.297、0.293。血浆ET-1在DR不同分型的诊断界点分别为173、197、180ng/L。结论外周血浆ET-1在DR不同临床分型的检测价值均明显优于VEGF,对于确定DR高危人群和预测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外周血VEGF浓度与眼局部VEGF表达可能并不一致。DR的发病及病情随DM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积分(IBS)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健康人应用IBS技术测定室间隔(IVS)和左室后壁(LVPW)心肌的心动周期时间、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II)、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性变异幅度(CVIB),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心肌重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中部的IBS%明显增高[(3.8±1.4)VS(2.7±0.9)和(3.63±1.34)vs(2.58±1.07),P〈0.01],CVIB明显减低[(8.9±2.2)vs(10.3±1.7)和(10.4±2.7)VS(13.2±5.3),P〈0.05],且室间隔IBS%与Ep/Ap呈负相关(r=-0.48,P〈0.01),CVIB与Ep/Ap呈正相关(r=0.64,P〈0.01);②糖尿病组左室心肌重量增加。结论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能早期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的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供者与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PBSC中淋巴细胞比例及单个核细胞活力。方法分别对15例正常供者和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rhG—CSF动员剂,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单核细胞(MNC),观察有核细胞数、有核细胞分类、MNC计数及细胞活力。结果(1)正常供者组采集的PBSC有核细胞总数为(4.31±1.41)×10^8/kg,恶性血液病患者组有核细胞总数MNC数为(6.21±4.37)×10^8/kg。(2)恶性血液病组采集的PBSC有核细胞数高于供者组(P〈0.01)。(3)用淋巴细胞比值乘以有核细胞总数计算单个核细胞,正常供者组(2.82±1.03)×10^8/kg、恶性血液病患者组(2.58±1.79)×10^8/kg,正常供者组与恶性血液病组单个核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正常供者组MNC计数为(96.7±5.1)%,其中淋巴细胞占(65.9±9.4)%、粒细胞占(16.3±8.7)%、单核细胞占(16.5±4.0)%;恶性血液病组MNC计数为(92.7±15.6)%,其中淋巴细胞占(55.3±16.7)%、粒细胞占(24.3±16.5)%、单核细胞占(14.9±9.1)%。(5)正常供者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1.5±4.3)%、(67.4±9.1)%,恶性血液病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2.9±11.1)%、(56.5±20.1)%;两组冻存前后细胞活力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6)rhG—CSF动员前后正常供者组及恶性血液病组T细胞在CD3单克隆抗体+rhIL-2刺激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生能力在应用rhG—CSF后下降[(68.5±15.1)%vs(52.3±12.5)%(P〈0.05)。结论单用rhG—CSF或化疗联合rhG—CSF动员均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应用淋巴细胞乘以有核细胞数作为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时计算输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指标时简便、快捷,不失为一良好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NF—kB活性和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糖尿病组(D)和伊贝沙坦组(I)。糖尿病大鼠模型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饲养12周后,观察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取出肾脏作肾组织病理检查,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核因子(NF)-kB的活性。【结果】UAER在D组(3784-100)及I组(149±58)均显著高于C组(30±13).P〈0.01;I组UAER较D组显著降低,P〈0.01。与C组大鼠比较,D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5.8±0.9 vs 3.5±0.2),P〈0.01;SOD、CAT及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22.3±3.1,11,7±0.7,11.3±1.7vs39.2±2.0,18.2±0.5,23.2±3.9),P〈0.01;I组肾组织MDA含量(4.3±0.6)明显低于D组.P〈0.01;SOD、CAT及GSH—PX活性(30.7±1.6,13.3±0.4,15.8±2.8)明显高于D组,均P〈0.01。NF-kB活性在D组大鼠肾组织(44.3±0.4)明显高于C组(14.6±0.8),P〈0.01;I组(37.7±0.3)明显低于D组,P〈0.01。D组肾组织ICAM-1mRNA表达(2.14±0.2)明显高于C组(0.36±0.1),P〈0.01;I组肾组织ICAM-1mRNA(1.37±0.1)表达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伊贝沙坦可能部分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F—kB的活性,降低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瘦素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探讨瘦素在T2DM大血管病变形成的作用。方法将89例T2DM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VC)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nMVC)44例,并选37例健康人做对照。采取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瘦素浓度;并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尿酸和血脂水平等;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瘦素浓度(0.94±0.03)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0.63±0.04)ng/ml,T2DM组中MVC组血清瘦素浓度(1.05±0.04)ng/ml明显高于nMVC组(0.83±0.0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2DM组瘦素与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正相关性显著(P〈0.01)。在T2DM组,有无大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瘦素、LDL、GHbA1c分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瘦素水平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有关。瘦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瘦素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及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NIHSS分别为(8.02±2.13)分与(8.56±1.27)分(P〉0.05),而治疗后两组N1HSS分别为(6.42±1.55)分与(4.36±1.07)分(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5%与91.7%(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TXB2含量分别为(426.33±224.21)pg/mL与(451.52±249.71)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12.46±176.96)pg/mL与(258.59±158.55)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XB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6-keto—PGF1a含量分别为(247.73±106.19)pg/mL与(233.90±85.72)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27.34±134.67)pg/mL与(400.94±111.26)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6-keto—PGF1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失,其机理可能与调节TXB2/6-Keto-PGF1a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的两种异构体Glutl、Glut3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factor-1,HIF-1)的亚基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和17例肺良性病变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Glutl、Glut3及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用RT—PCR半定量检测Glutl、Glut3及HIF-1α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Glutl、Glut3及HIF-1α蛋白的表达,并测两者相关性。结果:Glutl、Glut3及HIF-1α在肺癌组织中mRNA相对含量为0.689±0.245、0.506±0.246、0.693±0.248,对应癌旁组织为0.338±0.157、0.482±0.238、0.351±0.184,Glutl和HIF-1α在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l、Glut3、HIF—1α在癌组织中蛋白相对含量为0.582±0.247、0.551±0.251、0.525±0.246,癌旁组织为0.288±0.151、0.436±0.224、0.261±0.135,在肺良性病变中为0.291±0.142、0.402±0.206、0.271±0.176,Glutl和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而Glut3差别无显著性(P〉0.05)。Glutl和HIF-1α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Ⅲ期明显高于Ⅰ和Ⅱ期(P〈0.05),且HIF-1α的表达与Glutl明显相关(r=0.854,P〈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Glutl和HIF-1a存在高表达,其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且Glutl和HIF-1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