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怕惧”,并非畏畏缩缩、胆小怯懦之意,而是一种健全的惧怕感。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这种“怕惧”的。譬如,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大可能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但他却能够努力学习,这极有可能就是因为他惧怕学习成绩不好会受到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显然,这种“怕惧”对孩子的成长是大为有益的。因为它促进了孩子的学习。与之相反,没有这种“怕惧”的孩子,就常常对学习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整日里贪玩好耍,上课不认真学习,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如此,学习成绩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有些家长总喜欢自己的孩子乖一些,听话一些,结果使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说话做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殊不知,这样让孩子一味地顺从,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独立的个性,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当然有些家长也口口声声讲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但不知从何处着手?儿童问题的专家认为,培养孩子敢于争论的个性,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认为必须勤学苦练才能成材,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就理所当然的要经历一番艰苦磨难。我很赞成上面的观点,孩子应该接受挑战,但是如果我们不向孩子灌输苦和累的观念,而是使孩子在锻炼中感受到乐趣的话,培养意志的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而有趣。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小小的例子,那就是——陪儿子晨练。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是我们获得社会支持及归属感的重要途径,但一些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往往也会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甚而危及人的心身健康。 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往往会有其产生根源,找出其根源并纠正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国大诗人渥兹华斯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儿童是人类之父。”亦即儿童的精神世界是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竞争的环境致使智力开发和学习竞争趋于低龄化。在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中,不少人为了培养天才儿童,进行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自然规律的“智力开发”。有一些家长盲目地给孩子测定智商,在他们看来高智商能够决定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孩子在学校中得了满分就沾沾自喜,褒奖有加;没有得高分则忧心忡忡,甚至打骂。许多人奉行着一条“智育第一”的原则。学校的层层考试竞争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素质影响学生考试的全过程。考试全过程影响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完善知识、自我判断和自我修正错误的自我意识能力。自我纠正错误有间接和直接之分,参考答卷的出示提示和促进学生对错误的直接纠正。事后总结是间接纠正,间接纠正是纠而不正;间接纠正的最佳方法是“一提二导法”。  相似文献   

7.
现实疗法矫正人际关系中的无益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Glasser所创立的一种兼具人本主义取向和行为疗法技术成分的心理治疗方法[1,2],其基本理论是:人有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感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必须从环境、从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自己的选择,人的行为只有兼顾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才能现实地、有效地使自己的这一需要得到满足,这才是负责任的行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从而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现实疗法针对需要受挫所致的心理困难即“失败的统合感”,帮助来访者分析其当前的行为是否有助于满足其需要,把选择和重塑有益、有…  相似文献   

8.
“妈妈,小明今天打我了。”“爸爸,丽丽抢小朋友的玩具。” 孩子“告状”,这差不多是每位家长都会遇到的事儿。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孩子的“告状”呢? 我们只要认真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告状一种是和自身有关的,如“××骂我了”;另一种是和自身无关的,如“××欺负小朋友了”。 有的家长在遇到第一种情况时,会因觉得自己孩子吃了亏而不问青红皂白拉起孩子就去找人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表明,惩罚也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一种策略。惩罚作为一种外部动因,使用得当,可以使孩子明辨是非善恶,能使孩子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负疚感,把惩罚看作是前进的鞭策力和进步的新起点。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使用惩罚不当,简单粗暴的惩罚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益。 有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都是贱骨头,不打不成才”的旧训,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不问青红皂白,动辄对孩子破口大骂或拳脚相加。有些家长片面理解“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如果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心,当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便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视作什么家、什么星去培养,其结果往往是拔苗助长:孩子过早地被夺去了学习的兴趣,灵魂也早已被父母过重的欲望之石压成了“侏儒”。反之,在培养孩子问题上,如果父母怀着一颗无为的阳光之心,多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决定,那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著名儿童作家秦文君的成长历程,也许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小时候的秦文君,是一个很调皮、很爱玩的女孩,她的父母只是顺着她的性子,一任她疯玩…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重点研究的少生孩子。同时还要研究提高人的质量。只生一个就要求质量要高。全国有千分之四、五的育龄妇女生下来的孩子有先天畸形。精神病人生的孩子,给家庭、社会、后代带来负担,不应让他们生育。还有人种改良问题,这是遗传工程,是优生学问题。日本在这方面很重视。婚姻法要规定近亲不能通婚,否则生下来的孩子智力就差。我们要注意使生下来的孩子身体健壮,智力聪明。如果羊水培养测定胎儿畸形可以推广的话,我们就要定一个制度,使有关医疗单位都可以掌握这项技术。当然,人  相似文献   

12.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正常行为。父母对此采取的正确态度应是冷静、认真地寻找背后的原因,而不该是惊慌、气愤和责备。例如: 恐惧。孩子如果特别惧怕黑夜、影子、虫子甚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物,不要责怪他。因为对某些事物的惧怕,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观察了别人对这种事物的反应,很可能是从他父母亲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要想健康长寿,则要重视情绪调适。国外长寿学家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中指出:“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够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现代心理医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人体的内脏及内分泌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躯体协调、  相似文献   

14.
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位成功的母亲,于是有人向她取经。母亲这样说:“我们在给孩子取名时,没取‘欣欣向荣’的‘欣’,也没取‘日新月异’的‘新’,而是选定了‘含辛茹苦’的‘辛’,就是立志要培养孩子走一条耐劳的道路,以此走向成功。当然,艰辛的道路并不是人  相似文献   

15.
沟通分析疗法是美国学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创立于60年代的一套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近年来,这一疗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和关注。在此,我们为心理学同道们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简明易懂又深奥微妙。这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精神治疗、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分析、社会精神病治疗。在这一理论中,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人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并讲述了人际互动、沟通等一些实际、便于理解、可应用的概念。在现实…  相似文献   

16.
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要抓住关键品质的培养。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心理健康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研究表明,13岁到15岁是小学到中学期间意志品质处于最低谷的阶段;从心理发展的过程上看,青春早期自我评价的盲目性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保健医生的共识。因此说,我们要集中力量抓住关键期品质的培养,才能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提起儿童,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其与歌声、笑声、朗朗的读书声连在一起,与春天和鲜花连在一起。人们把孩子比做春天的花朵,她象征着幸福,象征着美好。然而近年来,我们却不时听到花朵凋谢的悲剧—儿童自杀呈上升趋势。是什么原因使孩子想到死?这些孩子为什么会作出如此轻率的抉择?沈阳市儿童医院曾经对收治的22名自杀儿童的自杀行为进行过分析,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为第一位,高达45.5%!一位12岁的女孩儿,她父母对其学习成绩要求过高,孩子觉得怎么“玩命”也达不到。每次考试后,得到的是老师的训斥,父母的打骂。孩子说:“天天受罪,实在不如死了好…  相似文献   

18.
王艳军 《校园心理》2006,4(7):10-16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总是希望与那些热情、友善的人相处,也总是对那些谦虚、严于律己、坚决果断、光明磊落的人充满好感。事实上是一种魅力在无形中吸引着我们。与具有魅力的人在一起,是一种品味,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本期,我们走入“人格完善新概念”系列访谈的最后一站,聆听岳博士介绍“魅力”的真正内涵。记者:岳博士,当前,如何培养个人魅力很受大学生的关注,您是否可就此谈谈?岳博士:好的,我认为在个人魅力的培养中,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心美”,二是“形美”。记者:是常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吗?岳博士:对,…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课堂,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人们常说,带好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而教育好孩子却是很难很难的。我们的孩子张辛在武汉市东湖中学读高中,在校是班长、学生会主席,还是区优秀团员、市三好学生,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棒小伙。在儿子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夫妇俩陪着他走过崎岖、趟过泥泞。正如当初取名时,我们没取“欣欣向荣”的“欣”,没取“日新月异”的“新”,也没取“星光灿烂”的“星”,而是选定了“茹苦含辛”的“辛”,就是立志要培养孩子走一条需要吃苦耐劳最后才能通向成功的艰辛之  相似文献   

20.
《校园心理》2006,4(4):53-53
每个人对自身的优点或多或少都有引以为傲的心态,同时也希望他人能肯定自己的优点,因此。我们若能善于利用此心态,必能使别人向着我们甘他的期望而付出努力。比如,你若对一个用功的孩子说:“你好聪明呀!”他必定会因为你这句话而加倍努力。相反地。如果你对一个不太用功的孩子说:“你好笨哦!”他也势必因你这句话而越来越怠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