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主要病理表现为外生殖器、肛门区域皮肤黏膜的良性增生。近年来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包括CA在内的性传播疾病明显增多。复发率高,难以彻底根除是CA的主要特点,β-防御素-2(hunman β-defensin2,HBD-2)是广存在于人类皮肤和黏膜的抗菌肽分子,具有调节免疫和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作者通过测定30例CA病变组织中HBD-2表达,并与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以探讨HBD-2在CA发病和转归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16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Ki-67作为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也被检测。结果 p16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cyclin D1蛋白和Ki-67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 ;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0.05),p16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负表达和cyclin D1过表达与细胞增殖评价因子Ki-67呈负相关(r=-0.598和-0.658, P<0.05)。结论 在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16的缺失可能还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分化、转移及增值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45-2946
目的探讨DNMT1(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口腔鳞癌的患者中选出63例,均患有口腔鳞状细胞瘤,对患者的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DNA甲基转移酶1m RNA的表达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口腔癌病灶鳞状上皮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阳性率为100%,而病灶旁组织上鳞状上皮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阳性率为34.92%(22/63),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均无较大关联。结论 DNA甲基转移酶1在口腔鳞癌患者病灶组织中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神经组织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复习9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常规切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以及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神经组织浸润的发生率为45%。神经组织的浸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分别为0.013、0.000和0.004,r分别为0.29、0.41和0.30),与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和COX-2蛋白的表达均无关(P分别为0.119、0.097和0.86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密切关系,可能与COX-2蛋白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微小RNA-590(miR-590)在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癌(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治疗的OLP患者91例(OLP组),OSCC患者83例(OSCC组),另外收集42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比较OLP、OSCC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黏膜内的miR-590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miR-590在对照组、OLP组以及OSCC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中OLP组患者miR-590相对表达量为1. 95±0. 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 84±0. 32,OSCC组患者miR-590相对表达量为2. 84±0. 61,显著高于OLP组与对照组(P 0. 05);经治疗后,OLP、OSCC组患者miR-590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 89±0. 35、0. 94±0. 2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在OLP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miR-590呈现高水平表达,并且在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miR-590呈现更高水平的表达,提示以miR-590的表达水平为依据作为临床上OLP癌变的早期诊断标准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正>1948年,Ackerman[1]首次将疣状癌作为独立的实体瘤从鳞状细胞癌中划分出来并予以命名,口腔疣状癌在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症与口腔鳞癌较为相似,但其有明显较好的预后。然而,导致两者明显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病理因素仍然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两者在病因、病理的差异及与癌基因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1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的病因口腔疣状癌与口腔鳞癌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KAI1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间妇科门诊及住院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10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36例宫颈鳞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组织进行染色,以检测KAI1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主要在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内表达,其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递减趋势,依次为100%、87.5%、73.3%、63.1%、19.4%。KAI1在宫颈鳞癌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组织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年龄、癌灶大小无关。提示KAI1可以抑制宫颈鳞癌的浸润和转移。结论 KAI1的高表达抑制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低表达可能预示着该肿瘤更具有侵袭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评分与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β-防御素2(HBD-2)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该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3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96例和预后不良组36例。选取同期行HRCT检查的1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REM-1、HBD-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2、6个月,预后良好组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后2、6个月,预后不良组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D-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时间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HRCT评分及血清sTREM-1、HB...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DM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49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49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61%(15/49),非典型增生组织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33%(19/30),食管鳞癌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7.76%(43/49);三者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份口腔鳞癌组织的EphA2和FAK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比较,同时分析口腔鳞癌EphA2和FAK的表达和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phA2和FAK在口腔鳞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口腔鳞癌EphA2和FAK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与FAK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0.431,P<0.05)。结论:EphA2和F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共同作用,对于两者的综合评价有望作为判断口腔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及选择治疗新靶点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LEU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98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分析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M法绘制不同lncRNA DLEU1表达OSC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结果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1.863±0.572)高于癌旁组织(1.058±0.211)(t=13.058,P<0.001)。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中位随访26个月,lncRNA DLEU1≥1.863生存率为61.22%,低于lncRNA DLEU1<1.863的79.59%(Log-rank χ2=4.819,P=0.028)。TNM分期Ⅲ~Ⅳ期(HR=4.612,95%CI:1.482~11.352)、淋巴结转移(HR=4.370,95%CI:1.442~10.246)、lncRNA DLEU1≥1.863(HR=4.231,95%CI:1.350~10.260)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 结论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新的OSCC诊治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中大多数是由15/腔黏膜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细胞角蛋白(CK)是上皮细胞特征性标记物,CK19在O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出现了异常表达。本文综述OS-CC中CK19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分子-L1配体(PD-L1)的表达与乳头瘤病毒-16 (P16)、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初步探讨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集到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蜡块为研究标本,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标本PD-L1、P16及HPV表达情况。观察PD-L1、P16、HPV的表达情况,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D-L1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相关性。结果 5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呈阳性表达44例(86.27%),PD-L1呈阴性表达7例(13.72%),P16呈阳性表达22例(43.14%),P16呈阴性表达29例(56.86%)。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PD-L1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s=-0.819,P=0.000),与淋巴结转移分期之间呈负相关(rs=-0.736,P=0.000),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653,P=0.000)。结论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度表达,且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情发展标志物P16、HPV密切相关,同时在淋巴结转移中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深入研究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病情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疗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CS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LC-1和cyclinD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CSCC中的表达.结果 ①DLC-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C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与CSCC的肿瘤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差异显著(P<0.05).②cyclinD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CSCC中的阳性率依次升高,其表达与CSCC的肿瘤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差异显著(P<0.05).③DLC-1和cyclinD1在C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DLC-1低表达和cyclinD1高表达与C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相关,二者有望成为CSCC辅助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食管鳞癌患者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变化,探讨HO-1、SCCA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食管鳞癌患者93例为食管鳞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HO-1、SCCA水平。比较食管鳞癌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食管鳞癌患者血清HO-1、SCCA水平。食管鳞癌患者根据病情程度采用内镜治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并依据HO-1、SCCA水平分为高水平HO-1(HO-1≥2.43μg/L)组47例和低水平HO-1(HO-1<2.43μg/L)组46例,高水平SCCA(SCCA≥2.76μg/L)组49例和低水平SCCA(SCCA<2.76μg/L)组44例。随访5年,比较食管鳞癌患者高、低水平HO-1组,高、低水平SCCA组5年总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食管鳞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HO-1[(2.43±0.55)μg/L]、SCCA[(2.76±0.61)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9)、(0.42±0.13)μg/L](P<0.05)。肿瘤分期Ⅲ期、病理分级低分化者血清HO-1[(2.75±0.64)、(2.57±0.57)μg/L]、SCCA[(3.22±0.71)、(2.93±0.64)μg/L]水平高于肿瘤分期Ⅰ~Ⅱ期[(2.32±0.43)、(2.60±0.52)μg/L]、病理分级高中分化者[(2.30±0.51)、(2.61±0.58)μg/L](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者血清HO-1、SCC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0年2月,均未失访,高水平HO-1组5年总生存率(10.6%)低于低水平HO-1组(30.4%)(P<0.05),高水平SCCA组5年总生存率(8.2%)低于低水平SCCA组(34.1%)(P<0.05)。肿瘤分期Ⅲ期(OR=3.054,95%CI=1.021~6.141,P=0.004)、病理分级低分化(OR=3.011,95%CI:1.003~5.051,P=0.023)、高血清HO-1水平(OR=2.407,95%CI:1.123~4.989,P=0.022)、高血清SCCA水平(OR=2.025,95%CI:1.003~8.077,P=0.019)是食管鳞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HO-1及SCCA水平升高,其增高程度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有关,是食管鳞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Gene fusion is caused by the linkage of previously separate genes or sequences. Recentl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novel fusion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 and several of them have been suggested as promising targets for tumor therapy. However, there are hardly any studies reporting the association of fusion genes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11 fused genes in OSCC cells.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one fused gene, TRIM52-RACK1, and detected its function in tumor progression in vitro. We found that TRIM52-RACK1 was caused by a deletion of 181,257,187-181,247,386 at 5q35.3 and it promoted OSCC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Therefore, TRIM52-RACK1 can be a promising target for tumor therapy in OSC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喉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GLUT1与VEGFR-3的表达,并结合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GLU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喉癌组织(P=0.021);VEGFR-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喉癌(P=0.012)。结论 GLUT1及VEGFR-3与喉癌发生、发展、淋巴转移、转归等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喉癌的诊断、治疗、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Juan Carlos Cuevas-Gonz lez Maria Veronica Cuevas-Gonz lez Leon Francisco Espinosa-Cristobal Alejandro Donohue Cornej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2,10(28):10387-10390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s a neoplasm that originates from the epithelial mucosa. It is usually more frequent between the fifth and sixth decades of life, and more than 90% of carcinomas of the oral cavity a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t is an invasive neoplasia with a significant recurrence rate; 40% of patients present with metastases in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The tumor invasion front is a characteristic of tumor growth, which can be infiltrative or noninvasive. The hist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examined include the number of mitoses, depth of the tumor, invasion pattern, degree of keratinization, and nuclear pleomorphism. For the pathologist, these parameters are routinely evaluated but are not reported to the treating physician in all cases, which we consider to be useful information when determining the therapeutic rou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