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深圳市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发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订EHF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HF鼠密度调查采用笼日法,带毒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EHF特异性抗体。结果福田区在1997—2011年共发现EHF病例69例,呈低度活跃状态,近5年发病有增多趋势,其中男性61例,占88.41%;女性8例,占11.59%。年龄20~49岁居多,占86.96%。职业分布中前三位是工人、商业服务、家政待业;EHF在区内呈现春夏型;鼠媒监测显示褐家鼠是优势鼠种,平均捕获率9.72%,EHF病毒分型主要为汉坦病毒(hantavirus,HV)Ⅱ型即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结论福田区EHF符合家鼠型传播特点,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加强对EHF疾病监测及健康教育,注重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鼠密度监测的同时灭鼠防鼠,可有效防止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掌握赤壁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1999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对鼠种和人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H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流行性出血热,以长江流域的镇和丘陵地区发病外,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啮齿动物室内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除褐家鼠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外,其余鼠种均检出,阳性率为6.12%.4种鼠均检出抗体,阳性率为8.1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达9.86%.结论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加大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应广泛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文登市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规律,有效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方法对文登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关人群EHF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用夹夜法捕鼠,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病毒抗原。结果文登市年平均发病率为4.82/10万,病死率1.79%,40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占全部病例的71.07%;隐性感染率为3.70%,室内鼠密度为9.79%,带毒率为7.17%,野外鼠密度为11.18%,室外鼠肺标本带毒率为3.54%。结论文登市属家属、野鼠混合型疫区,褐家鼠及黑线姬鼠均可传播本病,控制重点以城乡结合部地区和4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4.
1981年10月~1984年1月在河南省新安县两个观察点进行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的调查,发现褐家鼠是村内优势鼠种(57.9~81.4%),其携带EHF病毒抗原者占8.76%,为全部带毒鼠的87%。野外优势鼠种(54.3%)的黑线姬鼠,检奄359只,均未发现带毒鼠。褐家鼠带毒的季节高峰与人群发病率高峰有密切关系。说明褐家鼠是当地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当地黑线姬鼠参与本病传播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野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EHF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鼠血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G抗体(EHF-IgG),对龙岗区EHF宿主动物种类和感染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在捕获的88只野鼠中,9只阳性鼠均为褐家鼠,鼠血清EHF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10.23%(9/88).结论 龙岗区鼠类存在着EHFV的感染,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且褐家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有发生人间EHF的潜在危险,提示应进一步加强鼠类种群和密度监测,积极开展爱国卫生除四害工作,在每年E-HF流行期来临前开展统一灭鼠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掌握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年来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布夹,对捕获的宿主动物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中的抗原,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型。结果1990~2009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86例,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总体上发病水平较低,以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2006~2008年共监测捕获啮齿动物18种共1 984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75%;宿主动物肺组织抗原阳性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多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从褐家鼠肺组织标本可检测出Ⅱ型病毒,疫区类型以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为主;广西EHF发病水平较低,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为高发地区,近年城市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掌握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年来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布夹,对捕获的宿主动物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中的抗原,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型。结果1990~2009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86例,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总体上发病水平较低,以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2006~2008年共监测捕获啮齿动物18种共1 984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75%;宿主动物肺组织抗原阳性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多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从褐家鼠肺组织标本可检测出Ⅱ型病毒,疫区类型以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为主;广西EHF发病水平较低,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为高发地区,近年城市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8.
蔡正华  陈志军  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03-1004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为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人间疫情、野外及居民区环境进行EHF的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带毒率、病毒抗原型别及人群免疫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①常年均可发病,每年10月至来年的1月病例最为集中,11月为高峰期。发病以农民、学生等为主,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②鼠间监测:鼠平均密度2.16%,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揭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7.10%,未检出EHF抗原。黑线姬鼠密度为0.64%(46/7200),血清阳性率17.39%;褐家鼠密度为0.67%(48/7200),血清阳性率6.25%。提示鼠间有EHF发生,灭鼠是防治出血热的关键措施。结论结合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指数、EHF发病情况等,西安地区EHF疫区存在姬鼠型、混合型,防治出血热应采取以灭鼠防鼠、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掌握赤壁市流行性出血的流行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1999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对鼠种和人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H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流行性出血热,以长江流域的镇和丘陵地区发病外,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啮齿动物室内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除褐家鼠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外,其余鼠种均检出,阳性率为6.12%。4种鼠均检出抗体,阳性率为8.16%,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达9.86%。结论: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加大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应广泛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绍兴县1984-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绍兴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趋势,以掌握我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并对防制对策提出建议。[方法]对疫情资料按监测方法进行人间及鼠间疫情监测。[结果]1984-2000年我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257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1.64/10万,病死率为1.1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以春夏季高峰为主并伴随冬季小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6%,仍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野外鼠密度为6.9%,室内鼠密度为5.7%。[结论]我县存在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低发疫区,加强监测力度,开展重点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鼠间感染状况,采用挖洞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和年龄,检查有无皮肤破伤,检测EHFV抗原抗体。结果,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所捕鼠的69.7%和23.6%,其EHFV感染率分别为21.8%和30.9%。鼠间EHFV感染,成年鼠显著高于亚成年鼠和幼年鼠,感染率分别为40.8%、17.0%和12.4%;皮肤破伤鼠感染率45.9%,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13.9%。感染鼠以窝为单位具有明显的窝聚集性,而感染鼠窝在地理空间上则随机分布。感染鼠血清分型,黑线姬鼠以野鼠型为主,少数为未定型;褐家鼠以家鼠型为主,亦有少数未定型。这表明,江汉平原EHF疫区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野混合型疫区;年龄、皮肤破伤和密切接触是该疫区鼠间EHF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营口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HFR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营口市2003-2007年HFR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营口市2003-2007年合计发生HFRS病人563例.年均发病率为5.66/10万,死亡4例。年发病率(/10万).2003年为2.36,2004年为7.95,2005年为8.02,2006年为4.42.2007年为2.01。年均发病率(/10万),站前区为3.83.西市区为3.28,老边区为7.02,鲅鱼圈区为21.07,大石桥市为3.93.盖州市为3.45。563例HFRS病例中,男性占79.75%,20~39岁占45.29%,农民占55.77%;3~6月合计发病297例(占52.75%)。捕获家鼠1023只,均为褐家鼠;检测褐家鼠肺1023份.HFRS病毒抗原阳性的65份,带毒率为6.35%。[结论]营口市HFRS发病呈明显的春峰型.男性青壮年农民是HFRS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旅客列车上的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情况。方法在经过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列车上捕捉鼠,进行出血热病毒的特异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在4组列车上捕获26只褐家鼠,12只小家鼠,有1只小家鼠携带出血热病毒抗原,携带率为8.33%,褐家鼠中没检测出病毒抗原或抗体。结论该4组列车经过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的主要大城市,由于列车上的鼠类携带出血热病毒,可远距离地将出血热病传播到沿铁路线的城市,因此,列车上灭鼠对控制出血热疫区扩散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1.根据目前的IFAT方法检测我国22省、市、自治区临床上诊断为EHF的病人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我们认为我国各地所发生的EHF可能是由具有共同抗原性的EHF病毒感染所致。
2.不同地区不同种自然感染EHF病毒的鼠肺抗原片,应用IFAT方法,可以用于EHF的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3.EHF疫区健康人群中存在EHF病毒隐性感染。其阳性率为3.23%。  相似文献   

15.
贾若苹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16-2218
目的掌握衡水市流行性出血热(EHF)人间、鼠间疫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4—2009年采用病原学、血清学等方法对辖区内鼠密度、鼠带毒率、健康人隐性感染率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结果 6年中共计捕鼠1596只,其中褐家鼠占捕鼠总数的55.26%,占室内家栖鼠的63.97%,为衡水市家栖鼠的优势鼠种。家栖褐家鼠带毒率为9.04%,高于其他鼠种。6年中,鼠密度A段(2004—2006年)与B段(2007—2009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df=1,P0.05);而带毒率B高于A(χ2=14.70,P0.01,df=1)。6年中健康人隐性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07.92,P0.01,df=5)。平均感染率达7.73%,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df=1)。感染率以40~59年龄组较高(χ2=4.71~6.28,P0.05,df=1)其他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3.64,P0.05,df=1)。结论衡水市优势鼠种为褐家鼠,作为EHF传染源,褐家鼠有重要意义。近几年EHF发病率和健康人隐性感染率的逐年上升与褐家鼠带毒率增加有密切相关。建议在EHF防治工作中将大规模灭鼠工作与重点消灭带毒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胡海宽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52-2454
目的了解河北省卢龙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EHF抗原的方法进行鼠带毒情况的监测,采用夜夹法进行鼠密度调查。结果 EHF的流行特征:EHF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3—5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2~76岁,其中以30~49岁年龄组为多;自然感染率为6%;鼠密度为3.32%;鼠带毒率为10.55%。结论开展全民灭鼠活动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及其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方法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捕鼠,捕获鼠经分类鉴定后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抗原,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肺组织标本用RT-PCR检测汉坦病毒核酸及分型。结果 2006-2008年共捕获宿主动物17种1984只,以小型啮齿动物为主,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51%;褐家鼠肺组织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汉城型病毒。结论广西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并存在汉城型汉坦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7个监测点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了解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并从HV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应用HV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共报告病例560例,发病率0.89/10万。共捕获654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3.15%,鼠带毒率为1.31%,在浏阳市、邵东县室内捕获的7只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肺标本中均发现携带汉城型(SEO)病毒,双峰县室外捕获的1只黑线姬鼠肺标本则携带汉坦型(HTN)病毒。结论湖南省为SEO型和HTN型混合型疫区,以SEO型为主。防制HFRS应以灭鼠、免疫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等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次调查在室内共捕鼠四种817只,送检鼠肺546只,结果仅在444只褐家鼠中检出64份阳性,带毒率为14.4%,其余鼠种均为阴性。
褐家鼠成、幼间带毒差异显著,雌雄间则无差异。可说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不可能通过乳汁传播给幼鼠,而可通过追逐交尾在鼠间传播。褐家鼠残食死亡的褐家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可能通过此种途径在鼠间传播,值得今后注意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通化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鼠密度用夹夜法。结果在现场布放鼠夹1330只,捕鼠124只,鼠密度为9.32%。鼠分为2科5属8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结论通化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多宿主的流行病学特征,应据此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