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药学教学中,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十八反”究竟包括多少味药;与“十八反”有关联的药物,是否应列入“十八反”;反药能否同用,现行教材中均述而不详,值得商榷。1文献中有关“十八反”的记载据《蜀本草》说,中药反药最早记载于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60种,而相反的则有18种。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承袭《神农本草经》并参照《药对》关于反药的内容,在《神农本草经集注》序列中分列了相反诸药,有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人参、丹参、玄参、沙…  相似文献   

2.
中药“十八反”为中药配伍禁忌,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医家禁区.但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人们对“十八反”的认识亦日趋深入.利用“十八反”治疗顽病屡见不鲜.本文就中药“十八反”近年来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一、中药“十八反”的药材组成“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究竟有何些药材组成,一直争论不休.尤对诸参之数各怀异议.《本草纲目》中还有大戟反芫花、海藻之说.对中药“十八反”详尽的考证研究后,认为应有下列药材组成:  相似文献   

3.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药性基本理论之一。现将近年来有关“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资料归纳,整理如下:1 验证“十八反”、“十九畏”理论合理性的某些实验研究许多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在“十八反”,“十九畏”中有相当一部分药物确实属于配伍禁忌,这使古人用药经验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现代科学的理性认识。如:1.1 多次实验证明,人参与藜芦合用后,毒副作用明显增强。根据如下:(1)  相似文献   

4.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源自《本经》提出的“七情”中的“相反”,既药物相互〈br〉 配伍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因而后世医者大多望而生畏,不敢轻易用取禁忌配伍的方药。然而十八反是不是纯粹的配伍禁忌,各代医家也各持所见。但至今从未有学者探讨“十八反”中“攻”“、战”“、叛”三字相互关系,是否与“反”字都同出一辙,本文将通过对十八反历史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辨析“十八反”中“反”与“攻”“、战”“、叛”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悉古人所创“十八反”歌诀的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神农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均有不少记载,《中国药典》1963、1977、1985年版均采纳了十八反内容,规定:凡是“注明爱、恶、反者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不宜同用”,但是从古今医案中又可见到应用十八反的案例,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也时有将十八反的药物同用治疗某些疾病,往往可取得满意疗效,为此,谈谈自己对十八反的肤浅认识。1十八反毒性两种中药配伍同用,能产生每胜或剧烈的副作用,称相反。两种相反药物能产生毒性而言,与中药听谓毒药的性质是一样的,因为评价中药有…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药十八反实验与剂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基础理论内容之一。中药十八反是中药七情中“相反”这一配伍关系的具体体现,即药物配伍后产生毒、副作用,自古以来被视为中药处方配伍禁忌。近年来对中药十八反的源流、内容进行了一些考证,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但古今医药学家对十八反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中医药理论对各种剂型与药效的关系早有不少论述。如金元时代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曾指出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药"十八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雷公炮炙药性赋》中的“十八反”歌诀:“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到目前为止,中药的配伍禁忌理论还不完善。“十八反”是著名的中药配伍禁忌,其内容被收入《中国药典》。但在著名的传统方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性相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金代张元素《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将“十八反”及“十九畏”编成歌诀广为流传.“十八反”作为历代医家用药配伍禁忌,延续至今,但“十八反”为何相反,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十八反”中,乌头、芫花、大戟、藜芦、甘遂皆为有毒,因用量太大,煎煮不当,服药太多或患者体弱不支,出现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古人“十八反”之说,很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来的错误判断.如果拘于“十八反”之说,许多古人的名方都将得不到灵活的运用,势必使许多古人的好经验被废弃.然而“十八反”究竟反不反,是否为配伍的绝对禁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从大戟、甘草这一对反药入手,归纳总结近年来有关大戟反甘草的相关文献,为大戟反甘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辛反藜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细辛反藜芦之说,源于"十八反"歌诀。通过近年来大量文献研究,认为细辛反藜芦不宜作为法定的配伍禁忌,其范围应用不宜盲目扩大,对细辛藜芦药在临床应用时应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蜀本草》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以后,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十八反是禁是用,历代医家众说纷坛,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而乌头与半夏是十八反中于方荆中配伍使用最多的药对,能否同用,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现对乌头与半夏的配伍禁忌和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药十八反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最为严格的配伍禁忌,相反也就是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五代后蜀韩保曰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宋元以后,相反组对较为固定,编为歌诀,最为流行的十八反歌诀是记载在张子和《儒门事亲》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雷公炮炙药性赋》中的“十八反”歌诀:“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到目前为止,中药的配伍禁忌理论还不完善。“十八反”是著名的中药配伍禁忌,其内容被收入《中国药典》。但在著名的传统方书《普济方》和当代方书《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可以找到一些含有“十八反”药对的处方,  相似文献   

14.
中药配伍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经验,谓之“七情”配伍.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近年来,在十八反问题上不断出现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反药可同用,有的则认为反药确实可以增加毒性而反对同用.上个世纪曾对十八反的研究从文献、药理、毒理、临床等各方面对十八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4].对于“半蒌贝蔹及攻乌”,其中乌头与贝母是否能配伍使用,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药“十八反”(简称“十八反”)系中药基础理论之一,又是中药临证处方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颇受历代医家重视。历代本草和中药学,均有“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记载。《中国药典》1963年版和1977年版都规定“注明畏、恶、反者系指一般情况不宜使用”或“不宜同用”。但从理论到实践“反”与“不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医学中,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界多年来存在争议的问题。瓜蒌反乌头,又是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之一,最近我们做了瓜蒌与乌头类药材配伍后的急性毒性实验、离体蛙心灌注、镇痛实验、心电图测定及部分组织切片的观察,以期有益于探讨中药十八反的实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的配伍禁忌。所谓相反,乃是各怀酷毒,两伍不共,遇则为害之忌。古代本草几乎把“十八反”列为禁忌,如《证类本草》、《本经》、《本草纲目》等等都是如此,至今亦然。《中国药典》1963、1977亦称相反、相畏不宜用。近年窦昌贵的报告也认为甘遂、大戟、芫  相似文献   

18.
川贝母反乌头,是“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之一,许多医药书籍都有记载,1977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在川乌、草乌项下载有“不宜与贝母同用”;在贝母项下也有”不宜与乌头药材同用①”之记载。为探讨川贝母与乌头类药物配伍后的一些药理作用,我们做了急性毒性实验、离体蛙心实验、镇痛实验、心电图测定及部份组织切片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药十八反,即中药的配伍禁忌。本草诸书用药法称云:凡用药须知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别,唯相反不可投,所谓相反,乃各怀酷毒,两伍不供,遇则为害之忌,故中医临床多加守循。  相似文献   

20.
中药“十八反”作为中医用药禁忌流传至今,为历代广大医家所严格遵循。但其中不乏有医家打破常规用药,反药配伍使用,且在临床中获得了较好疗效。然而“十八反”究竟反不反,是否为绝对的配伍禁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从甘遂、甘草这一对反药入手,整理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甘遂反甘草的相关文献,对这一相反药的研究进展做出了分析总结,为甘遂反甘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