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P5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AL患者38例(初治组30例,难治复发组8例)、缓解组患者21例、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16例(对照组);AL各组又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使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对各组骨髓细胞中的P53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初治组与难治复发组的P53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均P< 0.05),而缓解组P53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ML与ALL患者间P53蛋白表达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AL的发病,P53水平检测可预测AL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PCNA和P16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 PCNA 与 P16 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CNA,P1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来反应细胞增殖与抑制关系。结果: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缓解后其 PCNA,P16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组的 P16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无差异(P>0.05),而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P16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PCNA 在 ALL 和 AML 的未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组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结论:P16在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PCNA 与 P16互补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肿瘤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 Epo)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8例急性白血病 ( AL)、1 9例恶性实体瘤患儿及 1 5例健康儿童血清 Epo水平。结果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初治组 39.79± 1 6.2 2 m IU/m L;急性髓性白血病 ( AML)初治组 33.96± 8.1 3m IU/m L,恶性实体瘤组 35 .0 6± 1 8.68m IU/m L;对照组 1 2 .2 3± 3.1 1 m IU/m L。 Epo在 ALL、AML初治组及恶性实体瘤组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2 ALL缓解组 2 1 .63±1 3.2 7m IU/m L,AML缓解组 2 5 .2 2± 5 .46m IU/m L,ALL与 AML缓解组 Epo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但均低于初治组 ( P<0 .0 5 ) ;3血清 Epo水平与 Hb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 P<0 .0 5 )。结论 :肿瘤患儿贫血的产生并非完全由于 Epo水平降低而引起 ,早期红系造血的缺陷是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JAKs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患者分为初治组、复发组、完全缓解组(CR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RT-PCR方法检测AL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MNC中JAKI~3和TYK2mRNA的表达.结果 (1)AL患者JAK2、JAK3、TYK2 mRNA平均表达水平较CR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患者JAK1mRNA表达水平较NC组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复发AL患者JAK1 mRNA表达水平较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YK2阳性组的AL患者缓解率较TYK2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家族基因在白血病患者的高表达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母细胞瘤基因(WT1)、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和ETS相关基因(ERG)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92份AL标本(84例患儿),其中初发标本28份,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标本18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标本10份;AL完全缓解标本63份,包括ALL标本45份,AML标本18份;AL复发标本1份.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AL患者骨髓中WTI、PRAME和ER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以同期住院的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为对照.结果 AL初发组患儿的WT1、PRAME和ERG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但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初发组的PRAME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LL初发组(P<0.05).28例初发组WT1、PRAME和ERG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92.9%和64.3%,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基因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100%.跟踪15例AL初发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三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诱导化疗前(P<0.05).1例复发患者初发时三种基因均呈阳性表达,缓解后转为阴性,复发时又变为阳性.结论 与非白血病患者相比,WTI、PRAME和ERG mRNA在AL初发患者的骨髓中高度表达,三种基因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AL患者的WT1、PRAME、ERG mRNA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相关,适用于MRD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AML发病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YBR-RT-PCR)技术,检测47例不同病程AML病人(包括25例初治者,16例完全缓解者,6例未缓解或复发者)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 mRNA的表达,并对25例初治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 初治、未缓解或复发AML病人geminin和cdt1表达较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高,差异有显著性(H=4.95、3.22,Z=2.67~4.95,P<0.01);完全缓解组geminin和cdt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病人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1);且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及未缓解或复发组两者的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0.49~0.87,P<0.05).25例AML初治病人随访6个月,死亡6例,存活19例,死亡组geminin表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而两组cdt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t=0.61,P>0.05).结论 AML病人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1表达可能与AML的病程有关;geminin在初治病人中的高表达可能是AML病人的不良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铁储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NIDA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儿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等贫血相关指标变化;检测患儿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 +/CD8+);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9.63% (P< 0.05);两组SI、S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TR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SI、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R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RBC、MCV、MC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用治疗小儿NIDA的疗效高于蛋白琥珀酸铁单用,可改善患儿的铁储备,增强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VEGF和MMP-9水平与急性白血病(AL)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65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MMP-9的水平.结果 初治组和复发组的血清VEGF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有髓外浸润组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缓解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高于复发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VEGF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P=0.615,P<0.01).结论 AL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存在异常并与病情密切相关,显著增高者易发生髓外浸润,两者共同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的关系。方法:ELISA法对20例正常健康人及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前后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LL组、AML组sICAM-1水平(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44.5±159.4,448.5±160.6,Vs 306.2±93.9)(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CR)组sICAM-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ALL、AML未CR组化疗前sICAM-1水平显著高于CR组化疗前水平(P<0.01)。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一岚  苏毅  易海  刘芳  邓锐  张姗 《西部医学》2017,29(10):1380-1384
【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25-羟维生素D[25-(OH)D]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ELISA法检测65例ALL患儿(初诊37例,完全缓解17例,难治复发11例)和35例健康儿童血清中NSE和25 (OH)D表达水平。分析ALL初诊患儿血清中NSE和25 (OH)D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动态观察37例初诊ALL患儿血清中NSE和25 (OH)D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相比,ALL初诊组和复发难治组患儿血清中NSE水平显著升高,25 (OH)D显著降低(P<0.01)。ALL初诊患儿血清中NSE和25-(OH)D的表达水平与其年龄、性别、FAB分型、肝肿大及淋巴结肿大无相关性(P>0.05),在外周血WBC和危险度分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观察37例ALL患儿发现完全缓解后其血清中NSE水平显著下降,25-(OH)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ALL患儿血清中NSE和25 (OH)D水平测定对AL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