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47岁,2009年1月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在外院行肾移植术,术后发生排斥反应,于术后第5天手术取出异体肾.术后3 d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0℃~38.5℃,无寒战,并逐渐出现右下肢胀痛,无法下地行走,2009年2月外院CT检查发现"右髂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Fluency,8 mm×40 mm,Bard)行腔内修复术,术后体温恢复正常,右下肢胀痛症状缓解.2009年4月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伴寒战,并出现足趾发黑、静息痛,遂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2.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比较SPDP与胰体尾、脾切除术(D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58例,其中DP30例(A组),SPDP28例(B组),B组又分为B1(保留脾血管组)和B2(合并脾血管切除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A、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DP组术后Α院时间明显较DP组短(P0.05)。B1亚组较B2亚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与B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术后Α院时间缩短。保留脾血管㈦否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 (艾滋病 ,AIDS)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 ,肾移植术后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 ,增加了机会感染与肿瘤发病率 ,AIDS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但在我国罕见报道。我们发现 1例肾移植术后 4年并发AIDS ,现报道如下。患者为男性 ,2 5岁 ,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收住我院。住院 1周后因诊断合并有急性病毒性肝炎 (丙型 ) ,而转肝炎病专科医院治疗 ,期间输血 3次共 60 0ml,丙型肝炎抗体转阴、肝功能正常后 ,于 1 996年 6月再次入我院。经积极术前准备 ,于 1 996年 7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和探讨.方法:对本院74例(74只眼) 通过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泪道完全通畅67只眼(90.54%);不全通畅5只眼(6.76%);不通畅2只眼(2.70%).结论:本改良方法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有效率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5d前因阑尾炎在当地镇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一直低热,第5天体温升至40.1℃,右侧腹痛剧烈,急转入我院。体查:急性痛苦面容,血压145/85mmHg,体温40.1℃,心肺(-)。右侧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未触及包块,腹水征(-)。白细胞19.8×109/L,中性91%,初步诊断:(1)局限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8岁,6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手术顺利,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并同时服用α、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血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院 2 0 0 0年收治 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亚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例 ,报告如下。患者为男性 ,3 4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在外院接受肾移植 ,手术顺利 ,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服用霉酚酸酯、环孢素A及泼尼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半年 ,无明显诱因发热 ,体温3 7.6~ 3 9.2℃ ,无固定热型 ,无寒战、咳嗽、咳痰、咽痛、头痛及呕吐 ,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 ,无少尿、浮肿及高血压作者单位 :510 0 80 广州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蒋文勇为进修医生 ,工作单位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 :550 0 0 1)等伴随症状。双侧颈前区…  相似文献   

8.
研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与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分析。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急性胆囊炎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0例为慢性组,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50例为急性组。对两组患者均于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或造瘘率、胆囊完整切除率、手术并发症(胆管损伤和术后胆瘘)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慢性组(94.16±31.05)min,急性组(70.06±23.46)min;术中出血量:慢性组(100.00±30.67)m L,急性组(60.00±15.83)m L;术后住院时间:慢性组(6.30±2.78)d,急性组(4.50±1.23)d。慢性组与急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慢性组3例,中转率6%(3/50),急性组0例,中转率为0;中转腹腔镜胆囊造瘘术慢性组3例,急性组1例。变更手术方式(中转开腹+造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瘘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未完整切除,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慢性组10例,急性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患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完整切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但在中转手术方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为男性,56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2008年11月20日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术前2 h及术后4 d分别给予巴利昔单抗20 mg诱导治疗,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第5天,受者的血肌酐(Cr)降至216 μmol/L,自行去厕所不慎滑倒,当时无不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4例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39例,开腹手术组(开腹组)3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12)min和(92±11)min,首次排气时间为(21±10)h和(46±16)h,首次排便时间为(38±15)h和(72±18)h,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而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d,开腹组为(9±3)d。结论:慢性阑尾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二次心脏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和在院病死率, 探讨二次开胸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实施心脏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根据是否行二次开胸手术分为二次手术组和首次手术组, 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在院病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146例患者。术中指标方面, 二次开胸组体外循环时间[(141.48±47.88)min对(105.31±33.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7.0(70.5, 113.3)min对71.5(53.0, 92.0)min]、ICU停留时间[2(1, 4)天对2(1, 2)天]、术后胸腔引流量[750.0(460, 1300)ml对610(410, 840)ml]、术后输悬浮红细胞[0(0, 3.5)U对0(0, 2)U]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 二次开胸组术后低氧血症[15(10.3%)对6(4.1%)]、急性肾损伤[10(6.8%)对0(0)]、术后感染[24(16.4%)对4(2.7%)]、脑部并发症[7(4.8%)对1(0.7%)]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在院病死率[7(4.8%)对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心脏开胸手术时间更长, 术后恢复更慢,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但不提高在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胀液温度对吸脂术后受术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15例健康女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例,肿胀液温度为室温25 ℃;B组7例,肿胀液温度为37 ℃.15例手术均采取硬膜外麻醉.统计分析术后0、1、2、3、4、8 h两组核心体温、呼吸频率、脉率和血压的差异.结果 A组术后0、1、2、3 h核心体温分别为(35.8±0.5)℃、(35.8±0.5)℃、(36.0±0.5)℃、(36.1±0.5)℃,B组为(36.5±0.4)℃、(36.5±0.3)℃、(36.5±0.3)℃、(36.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8,P=0.03,P=0.033).两组术后4、8 h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者的呼吸频率、脉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各时相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脂术中应用低温肿胀液易导致受术者核心体温降低,增加手术风险,不利于术后康复.术中应用37 ℃的肿胀液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3.
热疗致前列腺脓肿一例报告张守利,白俊,朱文斌患者,男,35岁。因慢性前列腺炎一周前在某医院行前列腺射频治疗,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同时伴发冷、发烧,体温高达39℃。在当地医院给予消炎,留置导尿一周后转我院。肛诊:前列腺左右叶饱满,稍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并行钻孔引流术的335例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并发症32例(9.55%),其中肺部感染24例(7.16%)。年龄≥75岁和入院时有肺部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局麻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由多种原因所致,年龄≥75岁、围手术期肺部基础疾病和全麻手术是可能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尽可能治疗肺部基础性疾病并加强术后护理是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生率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或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可能导致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纳入研究的可能导致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术前慢性腰痛、腰痛VAS评分、术前下肢疼痛时长、腿痛VAS评分、术前腰椎JOA评分、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目、手术节段、术者、出血量、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78例,成功随访147例,失访31例,随访率为82.58%,随访时间6~39个月(19.14±9.33个月)。年龄19~77岁(49.68±11.76岁)。其中围绝经期者63例(42.86%),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者33例(22.45%)。术后慢性腰痛者53例(36.05%)。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有BMI、术前慢性腰痛、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绝经期及围绝经期综合征(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慢性腰痛、围绝经期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经PSM分析发现,研究组(围绝经期组)与对照组(非围绝经期组)间慢性腰痛发生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差异(P0.05);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组与未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组间慢性腰痛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I、术前慢性腰痛、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的危险因素,围绝经期是女性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慢性腰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国际骨科协会(AO)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报道。方法回顾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院髋关节外科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00例(此时间段病例全部随机纳入至200例,无排除病例),男性114例,女性86例,其中70岁以上患者达117例。根据AO分型:Ⅰ型63例,Ⅱ型99例,Ⅲ型38例,全部采用PFNAⅡ手术治疗。其中慢性心功能不全22例,慢性呼吸功能不全1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9例,慢性肝功能不全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20)min,平均手术切口(5±2)cm,平均失血量(85±15)ml。术后伤口一期愈合199例,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在术后8周骨折部分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清创术后伤口愈合。20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其中3例为骨折延迟愈合。术后在院生存率100%,术后半年的随访中有3例患者分别因呼衰和心衰死亡,生存率为98.5%。结论 PFNAⅡ手术治疗AO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符合尤其是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术后龈沟内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将2012月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吸烟组(n=30)与非吸烟组(n=30)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改良Widman翻瓣术对慢性牙周炎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检测如下项目:1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龈沟内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斯坦纳菌(Forsyth Tanner Rand,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2检测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 PPD)等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龈沟内微生物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两组的PLI、SBI和PPD等临床指标的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两组的PLI、SBI和PPD数值在术后4周的降幅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8、12周与术后4周比较,PLI、SBI和PPD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治疗4、8及12周的时间内,将吸烟组与非吸烟在PLI、SBI和PPD数值的变化程度进行同期比较,差异(尤其是术后4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g、Tf、Pi具有较高检出率。Aa、Pg、Tf、Pi、Fn、Pn的位点检出率于治疗后4周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g、Tf、Pi的位点检出率在治疗后8周、12周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吸烟组Fn、Pn的位点检出率比非吸烟组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吸烟组的6种微生物位点检出率比非吸烟组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和12周,吸烟组的Pg、Tf、Pi、Fn、Pn位点检出率比非吸烟组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Pg、Tf、Pi、Fn、Pn均可在患者龈沟内检出,其共同感染有可能是慢性牙周炎的发病原因之一;牙周手术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病具有良好的临床及控制菌斑微生物的效果;吸烟作为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会造成龈沟内致病微生物的增长,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8月 ,收治 1例慢性绿脓杆菌骨髓炎 ,一期清创 ,二期应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ACPC,商品名 :瑞邦骨泰 ,为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粉末型产品 )载药植骨 ,术后效果满意。随访 1年无复发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9岁。因车祸致左小腿挫伤、右胫骨开放性骨折 ,在外院行清创、螺钉内固定。术后右小腿严重感染 ,经清创、胫骨钻孔 ,取出部分螺钉 ,但感染未控制 ,胫骨外露 5个月。于2 0 0 0年 7月 12日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较差 ,体温 :38.8℃ ,右小腿中段前侧皮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缺损 12 cm× 5 cm,胫骨外露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在零时、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细胞间连接蛋白(Cx)4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存活率分别为78.5%和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 Scr水平分别为190、160μmol/L,术后1个月Scr水平分别为170、125μmol/L,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移植肾组织零时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年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高于零时活检及术后6个月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为P0.05)。两组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供肾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从病理学角度考虑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全关节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比较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1年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5。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47.2±8.1)分,且术后1年时AOFAS评分(92.6±6.3)分,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65.8±5.2)分,t=27.44,P=0.00。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积极处理和治疗后治愈。结论全关节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疗效显著,可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