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运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运用培他啶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部分"血瘀"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氟桂利嗪(西比灵)10 mg,每晚1次,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每日1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血塞通静脉输注,两组治疗10 d后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显效率为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43%.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评定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评定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80例VBI患和38名健康进行检查,测量Ⅰ、Ⅱ、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结果:疾病组的VPL、Ⅲ~ⅤIPL较对照组延长(P〈0.05)。疾病组的Ⅲ~Ⅴ/Ⅰ~Ⅲ与对照组比较,具非常显性差异(P〈0.001)。80例VBI虱BAEP的异常率为8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的65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眩晕宁片,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宁片可以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方法将94例VBIV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应用葛根素4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昧输注,对照组38例应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5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治疗10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1.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用于治疗VBIV性眩晕。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以往对VBI诊断、定位主要靠病人的主观表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VBI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意见不一。作者应用BAEP对114例VBI病人的B...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VBI眩晕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每日静脉输注步复迈和利多卡因,对照组每日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2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TCD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 结论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降压、降糖等。治疗组加用眩晕宁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2个月。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2个月。分别观察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眩晕消失时间为(5.62±3.89)d,对照组为(8.45±4.01)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只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MRA改变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变化情况。方法对77例拟诊为VBI性眩晕的患者进行头、颈核磁共振成像(MRI)及MR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和内径变化。结果77例病人中46例MRA明显异常,发生率为59.74%,发病年龄以55~73岁多见,发生在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32例,其中24例发生在右侧,无性别差异。结论VBI性眩晕的患者多存在局限性椎动脉颅内段改变,分析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艳玲 《山东医药》2005,45(28):44-45
选择28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VBI组)和10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计算机X线检查,比较脑血流动力学和颈椎片的差异,同时分析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VBI组TCD和X线颈椎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VBI组TCD异常患者99例(44.8%)血流速度增快,112例(55.2%)血流速度减慢.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是造成VBI的最主要原因,VBI性眩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女性或<60岁者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男性或≥60岁者表现为血流速度减低.  相似文献   

11.
晕复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晕复静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晕复静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用药14 d,分别观察两组中医整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检测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93.30%,优于对照组的29.35%、76.09%,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晕复静治疗后起效多在3 d内,较对照组迅速.结论晕复静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和正常人分别进行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BI组TCD和BA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检查异常率为75.6%,BAEP检查异常率67.4%,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TCD和BAEP检查有助于VBI的诊断,单独的TCD检查不足以作为VBI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医学、现代医学在血管性痴呆(VD)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进行阐述,对比分析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VD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并力图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近年来中药、针灸、西药、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对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揭示临床对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肌与血管再生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实验和初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经冠状动脉灌注或心肌直接注射自体干细胞或祖细胞能减轻心肌的疤痕形成和纤维化,增加心肌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增加心肌血流量.一些中药也可通过刺激心肌缺血区各种血管生成因子和旁分泌达到促进血管生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SARS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48例SARS确诊患者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试验组(中西医组)及西医对照组(西医组),中西医组患者服用中药3周,所有患者于第1天检测血清ALT、AST、TBil,以后每周复查1次,中药疗程结束所有患者行末次抽血查肝功能。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中西医组和西医组首次查ALT异常总例数分别为20例和8例,疗程结束后异常数分别为13例和19例。在首次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查AST异常例数分别为9例和6例,BTil异常例数分别为11例和7例,疗程结束后两组ALT异常数分别为1例和3例,TBil两组均仅1例异常。②中西医组查ALT达到最高值为(81.54±49.25)U/L,之后平稳下降至末次的最低值(46.92±29.20)U/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组ALT一直呈上升趋势,最低值为(53.96±48.95)U/L,疗程结束后达到最高值(80.80±56.26)U/L。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ALT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有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减轻肝脏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方面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将Hp阳性消化性溃疡用中药方剂(益胃片)、西药三联(丽珠得乐加甲硝唑加羟氨苄青霉素)、中西医结合疗法(益胃片加西药组用药)治疗根除Hp后,分别随访3年,共94例,观察Hp和溃疡的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西药组Hp和溃疡复发率均为26.67%;中药组Hp复发率为9.38%,溃疡复发率为12.50%;中西医结合组Hp复发率和溃疡的复发率均为6.25%。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益胃片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既有很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溃疡愈合率,Hp和溃疡的复发率也很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将Hp阳性消化性溃疡用中药方剂(益胃片)、西药三联(丽珠得乐加甲硝唑加羟氨苄青霉素)、中西医结合疗法(益胃片加西药组用药)治疗根除Hp后,分别随访3年,共94例,观察Hp和溃疡的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西药组Hp和溃疡复发率均为26.67%;中药组Hp复发率为9.38%,溃疡复发率为12.50%;中西医结合组Hp复发率和溃疡的复发率均为6.25%。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益胃片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既有很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溃疡愈合率,Hp和溃疡的复发率也很低,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