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行CT扫描后进行仿真内窥镜成像,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仿真内窥镜成像与纤维支气管镜结果一致性达86.8%,仿真内窥镜成像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及支气管腔狭窄的程度,结合MPR成像则可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结论:多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能准确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及支气管腔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患者影像学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89%,特异度为100.00%,漏诊率为2.11%,误诊率为0.00%;在95例患者中,其中左肺上叶患者有21例、左肺下叶有24例、右肺上叶有27例、右中叶有3例、右下叶有20例;病灶内部情况以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细支气管征最为常见;病灶边缘主要以分叶深最为常见;病灶周围征象以线影最为常见;存在病灶均匀强化患者28例,另外存在不均匀强化患者67例。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早期周围性小肺癌的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 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济南重汽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疑似早期周围性小肺癌患者,均给予常规CT检查、128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为86.25%,128层螺旋CT检查的阳性率为85.00%,高于常规CT检查的66.25%。128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0%、90.91%、96.25%、98.53%、83.33%,均高于常规CT检查的68.12%、45.45%、65.00%、88.68%、18.52%。128层螺旋CT检查的信号噪声比及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常规CT检查,螺旋CT检查的辐射剂量小于常规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周围性小肺癌的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的效果显著,检出率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应用于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8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4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疑似患者均需接受16排螺旋CT诊断,观察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度及特异性对临床诊疗的价值。结果:16排螺旋CT诊断技术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86/86),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16排螺旋CT诊断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4.74%(36/38)、98.39%(122/124),低于病理学诊断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100.00%(38/38)、100.00%(124/1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周围型小肺多发生于右肺叶中,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病灶周围胸膜凹陷征、线影征发生率较高,病灶边缘分叶明显占比相对较高。患者病灶多为孤立性结节,病灶内毛玻璃状发生率相对较高。造影呈不均匀强化占比较高,CT值增长幅度明显较大。结论:16排螺旋CT技术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早期肺癌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9年8月—2019年10月进行本次研究,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体检人数为100例,根据疾病类型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50例患有早期肺癌的患者分成研究组,剩余50例患有良性肺部包块的患者分成对比组,全部患者都接受螺旋CT扫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CT扫描征象.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早期肺癌重要CT征象的发生率高于对比组,空洞与卫星灶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螺旋CT在临床中能够有效诊断与鉴别早期肺癌,值得在临床体检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时间为2016年5月—2020年5月,对11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分别接受X射线及多层螺旋C 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临床诊断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多层螺旋CT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3例进行了病理检查确诊,还有52例随访;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观察多层螺旋CT在该疾病中的诊断正确率和诊断价值。结果:经128层螺旋CT诊断检出125人中共有102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准确率为81.60%;其中35例(34.3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41例(40.20%)位于右肺中叶,26例(25.49%)位于右肺下叶;病灶呈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39例(38.24%),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且有小颗粒堆积28例(27.45%),病灶内部呈细支气管征35例(34.31%)。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28层螺旋CT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98-3699
筛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拟诊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活检证实早期肺癌患者71例,肺部良性病变15例,于病理活检前行胸部X线平片、多层螺旋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根据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探讨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螺旋CT对早期肺癌的敏感性为94.37%(67/71),特异性为86.67%(13/15),诊断正确率为93.02%(80/86),X线胸片敏感性为59.15%(42/71),特异性为46.67%(7/15),诊断准确率为56.98%(49/86),螺旋CT对早期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平片,P0.05,并且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对于早期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明显优于传统的胸部X线平片,并且其检出结果与病理实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病人螺旋CT常规胸部扫描 ,病灶区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 .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内部形态特征,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周边形态优于常规扫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升结肠区肿瘤的相关资料,对比术前所做的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报告。结果仿真内窥镜术前诊断升结肠区肿瘤48例,2例诊断不明确。结论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升结肠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CT检查应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早期周围性肺癌患者56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和转移情况。结果:在诊断情况方面,X线检查方式与CT检查方式相比,CT检查的准确率与检出病灶数量明显更高(P<0.05);在诊断转移情况方面,CT检查诊断转移情况方面明显更好(P<0.05)。结论:CT检查应用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诊断准确率高,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内容包括在2 mm薄层肺窗图上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毛刺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果 35例病变直径均小于2 cm,35例均形态不规则、密度浅淡,细短毛刺征23例,僵硬细支气管充气征30例,空泡征29例,血管集束征31例,胸膜凹陷征23例。结论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边缘欠规整,有小空泡、细短毛刺、僵硬的细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多层螺旋CT征象,这些征象有助于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仿真显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仿真 (CTVE)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 ,喂以高脂饲料 3个月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其主动脉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 ,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CTVE重建 ,将影像所见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VE对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68.75 %、71.43 %、2 8.5 7%、3 1.2 5 %、73 .3 3 %和 66.67%。CTVE检查与病理检查之间具有相关性 (rs=0 .3 2 7,P <0 .0 5 )。结论 CTVE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具有形象直观和无创伤性的优点 ,可作为其他诊断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5例直径小于2.0cm的周围型小肺癌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腺癌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7例,鳞癌4例,全部病例均由病理诊断证实。结果:HRCT能从结节内部表现、界面影像、结节周围影像三方面反映出周围型小肺癌的一些特征性改变。结论: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CT 仿真内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导航技术对胆道系统(n = 15) ,胃部(n = 15) ,结肠(n = 5) 及膀胱(n= 3) 进行了仿真内镜的临床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手术或内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仿真内镜可以无创性地清楚显示出所检查器官的内壁,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正常和异常结构,所见与手术或内镜所见大致相似。结论 螺旋CT 仿真内镜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仿真内镜在鼻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 在鼻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 例( 男18 ,女7)鼻部疾病患者行螺旋CT 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成像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鼻内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图像从不同角度、各种切面、多方位地显示了鼻、鼻咽部及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的情况。CT 仿真内镜显示鼻内正常解剖结构、鼻部病变的位置、范围与鼻内镜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 螺旋CT多平面成像和仿真内镜成像是对轴位CT 的重要补充,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多方位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慢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65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螺旋CT高分辨率横轴位扫描,层厚1.0mm,骨算法,FOV9.6cm,间隔0.1mm密集重建。重建后数据进行多方位成像和听骨链CT仿真内镜成像。结果本组53例中65耳CT显示异常,其中双侧12例24耳,单侧41耳。慢性中耳炎46耳,胆脂瘤12耳,肉芽肿7耳。本组病例横轴位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和MP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CTVE能立体显示听骨链空间形态和结构。结论横轴位HRCT及MPR可以显示中耳炎全部信息。CTVE能直接显示听骨链立体影像,但不能区分内表面密度差异,CT仿真内镜对慢性中耳炎仅可以做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早期乳腺癌的X线摄影与CT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X线和CT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5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均行X线和CT检查,乳腺摄片时间为月经后10d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线诊断早期乳腺癌39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4%和85%,准确性为80%。CT诊断早期乳腺癌42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80%,准确性为82.9%。二者综合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1.2%和82.5%,准确性为81.4%。结论:二者综合检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量上颌窦自然口的面积与上颌窦炎症自然口的面积,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 经过螺旋CT冠状位扫描或轴位扫描的原始数据被舆到工作站上,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等解剖结构,测量象素面积。测量某一线段在三维图像和维图像上的毫米象素比,计算出毫米面积。结果 鼻甲、鼻道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等结构在仿真内窥镜下能更好地被显示,正常组上颌窦自然口的面积均值为16.4mm^2,异常组面积均值为18.3mm^2。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仿真内镜测量上颌窦自然口的面积,不但具有可行性,且对认识上颌窦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螺旋CT对中心型肺癌各征像进行观察研究。方法32例中心型肺癌病人均经螺旋CT进行螺旋扫描,其中28例病人平扫后又行增强扫描。结果30例中心型肺癌病人,肺门肿块呈不规则状,病变支气管多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阻塞,支气管壁增厚。病变支气管远端肺野内阻塞性改变,肺门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及大血管受侵情况均显示良好。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中心型肺癌各征像,对观察病变及估价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