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青春期是儿童发育的重要阶段,近年对青春期佝偻病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科于1989年3月普查了哈尔滨铁路小学校部分适龄儿童,对其发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52例婴儿佝偻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县绿水乡婴儿佝偻病发病情况,探讨其防治方法,笔者对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绿水乡卫生院确诊的6周~1岁的52例佝偻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以6个月以内婴儿发病人数最多,纯人工喂养、纯母乳喂养未加服维生素D的婴儿较混合喂养加服维生素D的婴儿发病人数多.户外活动差的婴儿较户外活动好的婴儿发病人数多.结论 婴儿早期应尽早服用维生素D,纯人工喂养、纯母乳喂养儿必须服用适量维生素D,加强婴儿的户外活动,才能更好地预防婴儿早期佝偻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饶平县小儿佝偻病的发病因素及应用不同药物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120例小儿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因素与佝偻病发病的关系,并应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佝偻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父母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肌内注射Vit D3对小儿佝偻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肌内注射Vit D3治疗小儿佝偻病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佝偻病是儿保门诊中常见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小儿佝偻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寻求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9年5月,对本县部分三岁以内儿童进行佝偻病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婴儿肝炎综合征近几年来发病有所增加,且并发症较多,佝偻病是它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于1990年~1995年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56例,其中38例并发佝偻病,26例X线胸片中23例有佝偻病征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佝偻病为我省小儿多发病之一,多年来在防治佝偻病过程中,摸索了一些我省佝偻病发病的某些特点,这些特点在制定防治佝偻病方案上,有一定参考意义,现将这些特点综述如下。一佝偻病发病的周期规律我省佝偻病发病的周期时间为一年。即在这一年当中有高峰月份和低峰月份。据  相似文献   

7.
陈强  隋玉芬 《吉林医学》1991,12(5):280-281
为了探讨维生素D_3治疗青春期佝偻病的效果和有效治疗量,并检测血清1.25—(OH)_2D_3浓度在青春期佝偻病治疗疗效的临床意义,对135例青春期佝偻病采用不同剂量维生素D_3治疗,结果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显著,大、小剂量组较对照组显著。大、小剂量组治疗前后血生化各项平均数间比较,1,25—(OH)_2D_3改善比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显著;碱性磷酸酶比血清钙、磷显著;血清钙、磷之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2年春在对佝偻病普遍防治的基础上,于泸州市的部份工厂、农村进行了第三次普查。共查三岁以下乳幼儿1196名,查出各期佝偻病186例,患病率为15.6%,低于防治前1978年患病率(23.7%)和1979年患病率(18.8%)。患病率下降(P<0.001),显示人群防治对本病有积极作用。普查发现与佝偻病发病的有关因素:(1)  相似文献   

9.
骨碱性磷酸酶对儿童亚临床状态佝偻病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分析儿童佝偻病临床发病特点、状况。方法 对1107例有佝偻病临床症状的患儿用BALP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折,并对其中的186例进行了临床体格、血液生化、影像学、骨密度等相关检测,经统计学处理分析观察相互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亚临床状态下佝偻病患儿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BALP结果异常,且早于血Ca、P、影像学、骨密度、临床体征的异常,BALP异常结果的出现可先于其他结果,与佝偻病病程呈现一定相关性。结论 BALP是亚临床型佝偻病诊断特异和敏感指标。佝偻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亚临床状态佝偻病的诊治上。佝偻病的确诊应依照佝偻病定义进行。  相似文献   

10.
唐明霞 《右江医学》2005,33(3):312-312
佝偻病是小儿“四病”防治之一,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为了减少佝偻病的发病率,我们于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对儿科门诊O~3岁小儿佝偻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78年5月,在江岸铁路家属住宅区对3岁以下之婴幼儿进行了佝偻病调查,现将调查资料分析如下。一、佝偻病与年龄组的关系: 调查120例儿童患佝偻病18例,发病率为15%,而6个月至1岁者共8例,占总发病数的44.4%,其次1~1(1/2)岁者5例,占总发病数的27.8%。此期小儿因生长发育快,出牙,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进行干预的和未干预治疗的亚临床型佝偻病进行比较和评估。方法 对 6个月~ 2岁的健康儿童进行登记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BLAP)测定 ,将BLAP >2 0 0IU/L的亚临床型佝偻病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治疗组进行干预治疗 6个月后复查和统计 ,2组比较佝偻病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结果 亚临床型佝偻病发病率为 2 3 8% ;佝偻病发病情况 :2组儿童中佝偻病症状相比较 ,多汗、夜惊发生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烦躁不安这一症状的差异不如前 2者明显 (P <0 0 5 ) ;在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中 ,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下呼吸道感染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及时发现和治疗亚临床型佝偻病不仅可以降低越冬后因光照不足而发展为佝偻病的机率 ,而且可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董训兰  黄菁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53-554
为了配合新一轮全国性小儿佝偻病调研科研协作,摸清我市(市)儿童佝偻病发病现状,为今后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8月~2006年12月,利用卫生部推广的骨碱性磷酸酶诊断佝偻病技术。在全市包括省县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3403名儿童,其中673例小儿佝偻病,发病率为19.78%,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87年调查3岁以下小儿1847人,发现佝偻病患者400人,结果显示男孩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女孩,前者为30.87%,后者为24.22%。两者经统计学处理,X~2=4.55,P<0.05有显著性差异,即男孩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女孩,有性别差异。以往各地的小儿佝偻病调查大多无性别差异,仅有少数报道有性别差异,但也未能阐明其发病机理,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小儿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情况,并探究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行健康检查的3岁以下的150例佝偻病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小儿的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分析小儿佝偻病和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患儿在0-1岁时共有65例发病,发病率为43.3%,在1-2岁时共有47例发病,发病率为31.3%,在2-3岁时共有38例发病,发病率为25.3%,150例佝偻病儿童中,城市儿童47例,占总比例的31.3%,农村儿童103例,占总比例的68.7%,城乡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比较(P0.05),选取150例非佝偻病儿童作为对照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4.7%,150例佝偻病儿童作为研究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91.3%,佝偻病组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佝偻病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佝偻病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非佝偻病儿童,因此,要加强对佝偻病发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吴玉玲 《广西医学》2003,25(10):2085-2086
我院辖区 0~ 2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在 2 0 0 0 /2 0 0 1年冬春季较上年同期急剧上升 ,为探讨其原因 ,笔者对 1 999~ 2 0 0 1年两年冬春季发病的佝偻病病例的发病情况以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我院儿保门诊于 1 999/2 0 0 0年和 2 0 0 0 /2 0 0 1年冬春季对 470名和 386名 0~ 2岁儿童健康检查时所作的记录、检出的佝偻病新发病例 33例和 62例的治疗个案 ,以及本市气象台提供的两年冬春季的气候资料。1 .2 诊断标准 :按简易诊断标准 (1) 和骨碱性磷酸酶的病理值(2 ) 确诊佝偻病。1 .3…  相似文献   

17.
王伟东 《医学综述》1997,3(1):53-54
<正>佝偻病与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佝偻病并发肺炎每使临床症状加重,直接影响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为探讨佝偻病与肺的关系.以及肺炎时的特征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现将我院1986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的佝偻病肺炎患儿340.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良的放射受体测试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稳定、快速、精确的血清1,25-(OH)_2-D_3(1,25—Dihydoxyvitamin D_3,Dihydroxycholecalciferol,DHCC)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先天性佝偻病及青春期佝偻病的临床研究,佝偻病观察组血清DHCC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对佝偻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低钙征、血生化检查及X线检查,故血清DHCC检测可作为佝偻病灵敏而特异的早期诊断指标。基于新生儿血清DHCC含量与其母体紧密相关,检测孕妇血清DHCC含量,可作为诊断、防治先天性佝偻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肾小管性骨营养不良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肾小管性骨营养不良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2例抗VitD佝偻病、4例范可尼综合征(FS)和9例肾小管性酸中毒(RTA),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结果 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或骨软化症、低血磷、AKP增高和高尿钙。结论 正确掌握抗VitD佝偻病、FS、RTA各自的临床及X线特征,对指导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晚发性佝偻病临床分析及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晚发性佝偻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腹痛、疲倦、乏力、腿麻木及睡眠障碍,BALP、X线检查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作为晚发性佝偻病的主要诊断。户外活动不够日照不足、生长发育过速、偏食挑食、维生素D及钙摄入不足等因素与晚发性佝偻病发病有显著相关。结论:晚发性佝偻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积极对发病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晚发性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