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支气管血管束异常的肺弥漫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对于肺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72例肺弥漫性病变中,经病理证实15例,其余57例均经床证实。其中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33例,肺弥漫性实质性病变5例,支气管病变14例,播散性病变20例。全部病例均做了胸部CT常规扫描,少数病例同时做了HRCT扫描,每例均由两位主任医师共同观察。结果: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征象:(1)支气管血管束变细,主要见于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和慢性支  相似文献   

2.
间质性肺疾病的高分辨CT(HR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间质性肺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问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HRCT基本表现为网格状影、结节状影、肺密度增加或肺密度减低四种形式。网格状影以线状不透光影为特点,包括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网格状影、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结节状阴影可分为间质性结节和实质性结节,结节的分布情况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肺密度增加的HR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密度影和含气腔隙实变;肺密度降低包括蜂窝状影、肺囊状影。本文同时介绍了几种间质性病变的HRCT表现。  相似文献   

3.
床边CR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床边CR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应用。方法:搜集BPD患儿21例,首次诊断BPD时间4~32d。原发病诊断:肺透明膜病13例,胎粪吸入综合症3例,新生儿肺炎2例,极低体重儿2例(有呼吸暂停史、体重低于1500g),21三体综合征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吸氧或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双肺毛玻璃样改变2例,局限性肺组织实变并支气管气相3例,单发囊状透光区11例,蜂窝肺2例,21三体综合征1例,气胸、纵隔气肿各1例。结论:床边CR是诊断BPD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严格执行投照规程,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我院诊断、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患儿29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MSCT扫描,利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树,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VE)等.结果:气管性支气管10例(移位型9例,额外型1例)均为上叶支气管直接从气管发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壁发育异常12例,其中气管膈膜1例,气管憩室1例,气管支气管狭窄10例(血管畸形压迫7例,血管瘤压迫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1例,支气管桥1例,支气管不发育或发育不良5例,其中2例伴肺动脉缺如,1例伴肺动脉发育不良.结论:MSCT作为儿童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另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肺现支气管血管束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支气管血管束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正常、异常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并评价其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新鲜尸检肺脏标本及8例全肺或肺叶切除标本进行HRCT与病理对照研究。采用Heitzman法充气膨胀固定标本并行HRCT扫描,然后将标本切成10mm厚片摄取软X线片,进行影像、病理对照。绎10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诊断为弥漫性肺疾病者行HR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血  相似文献   

6.
CT支气管征对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支气管征对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11例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重组,分析病灶与支气管关系类型,并进行X2检验,比较其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差异.结果 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边缘截断率在恶性病变(47/95,49.5%)明显高于良性(10/42,23.8%)(X2=7.896,P<0.05),Ⅰ、Ⅱ型支气管充气征在恶性病变(分别为10/11、8/9)出现率高于良性(分别为1/11、1/9;X2值分别为6.975、4.818,P<0.05),而Ⅳ型在良性病变(12/17)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恶性(5/17;X2=7.390,P<0.05);支气管在病灶边缘走行、支气管牵拉移位在良性(9/24、1/4)、恶性病灶(15/24、3/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641,0.062,P>0.05);管壁局限性增厚在恶性病变(21/22)出现率高于良性(1/22;X2=4.185,P<0.05),而广泛性增厚在良性病变(4/7)出现率明显高于恶性(3/7;X2=8.650,P<0.05).结论 CT支气管征对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BPD患儿的CT资料,并应用后处理观察其肺部影像学特点。结果:38例中,双肺野透光度降低呈磨玻璃样伴不同程度肺实变8例,双肺多发囊泡影呈蜂窝状14例,双肺广泛分布网格状条索影,局部过度充气或不张16例。结论 :BPD的CT表现有特征性,可协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性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部淀粉样变性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部淀粉样变性患者,分析其CT表现。结果:气管支气管型3例,CT表现为管壁不均质增厚,可见斑块状钙化灶,管腔内壁不光滑性狭窄;肺实质型2例,CT表现为主支气管旁单发团块,段支气管狭窄,周围肺组织萎缩,叶间裂增厚。结论:肺实质型CT表现单发或多发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气管支气管型CT表现为管壁增厚,可见颗粒或不规则钙化或"骨化岛",具有一定特征。CT对肺部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斌  袁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2):1389-13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表面重建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HRCT)及三维肺表面重建(VR)分析51例ILD的肺内改变和脏层胸膜的累及情况,并和50例正常人胸部体检HRCT及VR图像比较。结果:正常组的肺表面VR显示正常的肺容积再现和平滑的脏层胸膜;ILD组的肺表面VR显示患侧肺的肺体积缩小和肺内纤维组织对脏层胸膜牵拉所致的肺表面的局部的凹陷和粘连。在归属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由于肺间质纤维化较少,而对脏层胸膜的影响较小,通常显示基本正常的肺容积再现。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肺表面重建能整体评估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体积变化和胸膜累及状态,在区分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和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对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S患者15例,分析患者胸部CT图像。结果:左肺下叶12例,右肺下叶3例;囊实性肿块10例,囊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结节影1例,局部肺野增粗、紊乱血管结构1例;出现感染9例,代偿性肺气肿6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15例均可找到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其中胸主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2例,腹腔干分支供血1例,引流静脉均为同侧下肺静脉。结论:MSCT可显示病变本身及周围组织关系,多种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是PS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肺内球形灶血管支气管平行CT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内球形灶血管支气管平行CT征的病理基础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例肺内球形灶血管支气管平行CT征进行病理对照研究。所有病灶大小为3.0-6.0cm。机型为Elscient CT Twin和GE Prospeed CT机,12例均经肝静脉注射对比剂后,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层厚10.0mm,依病灶大小,加扫薄层3.0-5.0mm,手术标本按Heitzman法制标本。根据CT横断面扫描特点,将桂标本病灶部分进行横断,作0.5-1.0cm厚组织切片,然后,对“兴趣区”取材作石腊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进行病理对照。结果:在12例肺球形灶血管支气管平行CT征中,除1例肺炎性假瘤外,其余均为肺恶性肿瘤。结论:肺内球形灶血管支气管平行CT征对肺恶性肿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血管集聚征在小肺癌CT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血管集聚征在小肺癌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43例 2cm内的孤立性肺结节行CT薄层扫描 ,病灶局部放大 ,观察肺结节与血管的关系。结果 :43例中显示血管集聚征 2 4例 ,其中良性结节 3例 ,小肺癌 2 1例。结论 :肺血管集聚征在小肺癌CT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CT薄层扫描有助于肺内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3.
14.
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分析51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有价值的征象。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实验室证实的51例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资料,5例平扫,46例平扫加增强CT扫描,采用薄层扫描,多窗宽、多窗位观察。结果:(1)局灶型:甲状腺瘤13例,甲状腺囊肿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癌1例。(2)弥漫肿大型: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甲状腺癌11例,桥本氏病8例,Graves病2例。CT对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达94.8%,对良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达86%。结论:CT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并提出增强CT扫描与超声、ECT相结合对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春华 《放射学实践》2004,19(2):101-103
目的 :提高肺硬化性血管瘤 (SHL)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L 4例 ,均为女性 ,年龄 42~ 5 7岁 ,平均 5 0 .75岁。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并行靶病灶的薄层扫描 ,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SHL好发于中年女性 ,典型CT表现为肺内周围型孤立结节 ,边界清晰 ,边缘光整 ,周围肺野清晰 ,肺门及纵隔无异常改变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病理上分为乳头区、实变区、血管瘤区及硬化区。结论 :CT扫描尤其增强及靶病灶薄层扫描有助于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肺磨玻璃密度高分辨率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通过对34例在高分辨率CT(HRCT)上表现有磨玻璃密度的肺部疾病病例作回顾分析,以探讨该征象HR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34例肺部疾病病的HRCT表现作回顾分析,观察磨玻璃密度阴影的分布范围、边界和伴随的其他征象。34例中经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经气管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7例,其余病例经临床确诊。结果 34例中,以间质病变为主的疾病20例,磨玻璃密度阴影以外周分布为主,边界多模糊,均伴有间质病变征象。以实质病变为主的疾病8例,磨玻璃密度阴影多为限局性分布,其边界也常常是清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磨玻璃密度阴影可呈外周或中央性分布,一般都有马赛克样分布和病灶区小血管增粗的表现。结论 虽然在HRCT上肺磨玻璃密度影是一种非和持异性征象,可见于间质性和实质性病变以及通气-血流障碍性疾病,但通过对其形态学特点的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缩小拟诊范围,并对确定磨玻璃密度影的性质有所提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肺真菌病(穿刺/手术/支纤镜病理证实16例,痰培养及临床证实5例)的X线、CT表现。20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1例仅行胸片检查。结果:肺曲霉菌6例,肺隐球菌8例,肺念珠菌2例,肺毛霉菌3例,肺放线菌2例。左肺6例,右肺6例,双肺多发9例。多发病灶常位于胸膜下,且以两肺中下叶受侵最常见。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空洞10例;呈单/多发斑片影者4例;斑片与结节/空洞影混合者7例。晕征、新月征、洞中球征/滚珠征/悬球征/洞中丝征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疑似者应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肉瘤的影像诊断(附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肺肉瘤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组1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肺肉瘤7例(纤维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未分化肉瘤1例),癌肉瘤3例。所有病例均照胸部正侧位片,5例行CT扫描,1例作断层摄影。结果:10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大小5-10cm。8例位于肺野外带;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10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光滑、无毛刺征象;8例(8/10)局部肺门及纵隔无淋巴结肿大,而有局部组织粘连。CT值均为40-50HU左右。结论:肺原发性肉瘤及癌肉瘤多发生在肺叶的周边部;轮廓清楚、边缘光滑。肿瘤较大,多在5cm以上,密度多均匀增高,CT值35-55HU,肿瘤易局部胸膜侵犯,但很少发生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CT诊断积水型无脑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积水型无脑畸形的病因、病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11例积水型无脑畸形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CT平扫,4例加行冠状位与矢状位重建。结果:11例CT扫描均表现为幕上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室绝大部分缺失,仅见少许残存的枕、额和/或颞叶组织,幕下结构正常。结论:CT扫描能直接显示积水型无脑畸形的大体病理改变,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ngiography)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经EBCT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共189例,男152例,女37例,其中68例与手术结果作了对照。胸主动脉扫描采用单层增强扫描方法(SSM),心电门控采像;腹主动脉扫描采用连续容积扫描方法(CVS),无心电门控。三维重建方法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多层面或曲面重建法(MPR/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89例主动脉病变包括各型夹层动脉瘤97例,真性动脉瘤26例,假性动脉瘤8例,马凡综合征39例,大动脉炎5例,各种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14例。68例与手术对照,EBCT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EBCT血管造影图像时间分辨率高,消除了呼吸及运动伪影,可以明确诊断各种主动脉病变;三维重建图像利于整体直观地显示病变,帮助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在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方面,可望取代有创的常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