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芍药对配伍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朝辉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07-1108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 ,性微寒 ,味苦酸 ,有补血、敛阴、柔肝安脾、缓急止痛、平抑肝阳之功。其与它药配对 ,药少力专 ,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笔者就白芍几组药对的配伍意义及临床应用谈体会如下。1 白芍与甘草二者相伍 ,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白芍味酸养血敛阴 ,柔肝止痛 ;甘草味甘 ,甘缓性平 ,补脾益气 ,缓气止痛。二药配伍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现代药理证实白芍、甘草配对应用 ,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有效 ,不仅表在的躯体及四肢的平滑肌、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子宫、膀胱、尿道等也能缓解挛急 ,制止其疼…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整理《伤寒论》中芍药-甘草药对的运用情况、从不同的配伍比例层次分析芍药-甘草药对的量效关系规律。分析可知,《伤寒论》中共有25个经方用到芍药-甘草药对,其配伍比例主要有3个层次,分别为1∶1;3∶1;3∶2。芍甘以1∶1等量配伍,常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为主要功效;芍甘以3∶2比例配伍,常以通降营气,调和营卫为主要功效;芍甘以3∶1比例配伍,常以通降中焦营气以治腹痛,或助补益下焦营血为主要功效。芍药-甘草药对在《伤寒论》中配伍应用,既能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又能养血柔肝,通降营气,健脾和中,两者配伍,结构严谨,配伍精当,功效广泛。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为方书之祖,历代医家将其方药用于临床,其效显著。唐·孙思邈运用《伤寒论》中方药施治病家,取得了,“行之以来,未有不效”之灵验。近代名医岳美中说:“配伍是组织方剂的基础,是前人积累经验的结晶,研究中医临床应从方剂入手,探索其药物配伍规律。”还进一步强调指出:“他(指张仲景)的配伍规律,应当很好钻研。”笔者仅就《伤寒论》中药物配伍规律做一初步探讨。一、相辅相成的配伍组成方剂的药物性能基本相同(或有别),配伍后协同发挥作用。 1.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可互相增强疗效。如麻黄与桂枝配伍,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祥本 《光明中医》1999,14(6):13-14
芍药甘草汤方出《伤寒论》,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设。用白芍益阴和营,炙甘草补中缓急,以达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效,主治腿脚挛急,腹中痛。芍药甘草配伍使用运用范围甚广,仅《伤寒论》113方中就有24方使用了这一配伍,使用率达21%。仲景及历代医家十分重?..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112方中,运用甘草者70余方,可谓是《论》中应用次数最多的一味药物。甘草生用气平泻火,炙用气温补中。纵观《伤寒论》,甘草发挥功效的最大优势,在于巧妙恰当的配伍。一、强化药效强化药效是说某些药物与甘草配伍,其原来固有的功效增强了。在《伤寒论》中,主要表现在与桂枝和芍药的配伍上。桂枝,《别录》称其主治心腹寒热冷痛,治头痛、腰痛、汗出。在《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是桂枝的重要配伍结构之一。后世注家,在解释其配  相似文献   

6.
芍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载有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张仲景多次选用芍药进行配伍运用,其中《伤寒论》选入34次,《金匮要略》选入35次^[1],可见其对治疗之重要性。本文试就《伤寒杂病论》芍药的主要配伍运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乃仲景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专书 ,其中桂枝用药之频繁 ,功用之多 ,是其他药所无法相比的。而含附子的方剂仅 2 0首。笔者比较了两者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 ,认为其功用大致相同。1 《伤寒论》首先可见桂枝与附子同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相似文献   

8.
仲景巧用芍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铁成  张文风 《陕西中医》2010,31(2):220-221
芍药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张仲景用芍药独具特点,其中《伤寒论》中有31方,《金匮要略》中有24方。用量从最大1斤,到最少二分不等,以其为主或为辅佐组方治疗多种病症,反映了他用药的灵活和对芍药药性的谙熟、独到,对临床用药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笔者对其应用特色及配伍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1)
《伤寒论》向有"方书之祖"之誉,张仲景的辨证思想极为丰富,察证细微,组方用药精当,《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配伍、治疗法则,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实践应用价值。此文通过对《伤寒论》中较为典型的方剂进行剖析,探寻仲景治疗寒热错杂证之辨证方法、用药配伍原则与机理。  相似文献   

10.
经方中桂枝的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进 《中医杂志》2007,48(11):1043-1044
桂枝是一味十分重要的药物,其在经方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甘草。该药与不同的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多种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经方中运用桂枝的经验十分丰富,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探讨该药的配伍规律,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经方颇有现实意义。1桂枝与甘草桂枝为温中之品,甘草甘缓补中,二药是仲景用药频次最高的两味药。《伤寒论》中用到甘草70次,桂枝41次;《金匮要略》中用到甘草76次,桂枝48次。从二药同用的情况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共有57方。用桂枝时,桂、草同用的情况,《金匮要略》至少在六成以上,《伤寒论》更是高达九成以上。甘…  相似文献   

11.
谈《伤寒论》中寒热药并用组方汤国祥(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伤寒论》,寒热辨证,中药配伍《伤寒论》为仲景所著之不朽之作.其方剂组成严谨,配伍精当,特别是将寒热药同伍一方,不仅治疗各种寒热并见之证,亦用于热闭于肺及阴盛格阳等证。其寒热并用组...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附子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和义 《中医研究》1995,8(1):13-14
《伤寒论》附子应用浅析江苏221006徐州市儿童医院刘和义主题词《伤寒论》,附子/治疗应用附子乃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之要药。仲景善用之,用药严慎精简,配伍有一定之法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伤寒论》《金匮要略》运用附子甚多,《伤寒论》太阳篇方11首,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五味角度探讨炙甘草在《伤寒论》中的配伍规律.方法:从《伤寒论》方证出发,参考历代医家论述及《伤寒论》注本,加以探析总结.结果:炙甘草甘味之作用不局限于能和能缓,还兼有佐制辛味、苦味、酸味、咸味之功.结论:炙甘草之甘与辛配伍以辛甘化阳,炙甘草之甘与酸配伍以酸甘化阴,炙甘草之甘与苦咸甘配伍以缓下和胃,炙甘草之甘与辛苦配伍以斡旋中焦.  相似文献   

14.
建立《伤寒论》方剂数据库。运用统计方法,探究《伤寒论》中最有代表性的君药桂枝,探寻其与芍药、葛根、石膏等配伍的比例和药证规律。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组方严谨,配伍精妙,药专力宏,久经实践检验,对后代医家治疗消渴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祖国医学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充分发挥了其优势和特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之方配伍精当 ,效专力宏 ,先人有用之“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之誉 ,被尊奉为经方和众方之祖。笔者从医以来 ,喜读伤寒书 ,爱用伤寒方 ,临床上每值病情复杂疑似难辨、常规方药缺乏疗效之际 ,根据《伤寒论》的提示 ,选用相应方药 ,结果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学用伤寒方的体会略述于下 ,以就教于同道。1 明确适用范围遇到哪些疾病应考虑选用伤寒方药 ,取决于对《伤寒论》方药适用范围的理解。对此 ,目前大致存在三种观点 :其一 ,认为《伤寒论》是一部外感病专著 ,与杂病无涉 ,其方药仅适用于外感疾病。其二 ,认为《伤寒论》虽…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附子的运用特点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新政  任文辉 《陕西中医》2002,23(8):757-758
〗附子是中医临床中一味常用的主要药物 ,古代医家对其功效、配伍、煎服方法等进行了详尽的地描述。《伤寒论》亦不例外 ,其 1 1 3首方中有附子者主要有 2 0首 ,且用法独特 ,配伍严谨 ,极大地发挥了附子的临床疗效。   1 运用特点〗   1 .1 附子的功效及配伍 :《伤寒论》用附子主要为温阳而设。《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仲景遵经 ,重视温眼阳。善用附子是其所长 ,上煦头项 ,下温元阳 ,外暖皮腠 ,内煦脏腑 ,骨节作痛推之为主 ,据证缓急 ,生炮分用。如治表里同病 ,用桂枝附子汤 ,其用附子温经…  相似文献   

18.
在《金匮要略》所载方剂中,配伍大黄者计有22方之多,其中与《伤寒论》重复者,只有大、小承气汤等7方,且应用还有新意。归纳其论述,大约有以下六点。一、清热泄火以降逆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热为病,多表  相似文献   

19.
<正>[《中药学》1]把白芍归属于补血药,认为"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笔者反其道而行之,以大剂量白芍为主配伍他药,清泄心肝实火之热,治疗头晕1例,取得明显的效果。通过本案例的思考,对运用大剂量白芍有一些体会。报道如下。病例患者,孙某,男,27岁,就诊日期2013年6月15日,诉间断头晕1月余,脸上多处痤疮,寐差易醒,性子急躁,易怒,口干,食欲可,大便干燥,鼻塞,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陈士铎在《辨证录》中白芍的使用特点。方法:对《辨证录》当中包含白芍的方剂进行数据整理,并运用EXCEL分析《辨证录》中白芍功效、使用剂量、配伍以及大小剂量白芍在处方中所占剂量的百分比。结果:陈士铎认为白芍有调肝(平肝、疏肝、清肝、补肝)、益心的功效,《辨证录》中白芍常用剂量为37.3 g、18.65 g、11.19 g,其常用白芍配伍甘草、当归、白术、茯苓、人参、熟地、麦冬等药物,大剂量白芍在处方中剂量百分比大于30%,小剂量白芍在处方中所占剂量百分比约为10%。结论:陈士铎对白芍功效理解与现代白芍功效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使用白芍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白芍不同功效的发挥与使用剂量及配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