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裸磁珠对高菌量细菌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自制裸磁珠对细菌吸附效率,优化吸附条件,为后续裸磁珠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考察不同的磁珠用量、菌量、孵育温度、孵育时间下磁珠对细菌吸附效率,比较磁珠的保存方法对其吸附率的影响。用磁珠吸附定量细菌后计数残留菌数,计算其吸附率。结果:磁珠用量与吸附率近似正相关,吸附容量与原始菌最存在对数线性相关。温度影响吸附效率。孵育时间40min后吸附率无明显差异,达到平衡。此外,干式和湿式保存的磁珠,对试验细菌的吸附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制裸磁珠以50mg(干式)37℃孵育40min对高菌量试验菌(〉10^6cfu/ml)有较高的吸附效率(〉80%),可望用于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2.
Li Q  Chen P  Ren C 《卫生研究》2012,41(2):293-297
目的通过对裸磁珠、单一抗体和混合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的吸附性能的比较,建立一种快速、同时富集多种致病菌的方法。方法通过沉淀法制备Fe3O4磁珠,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用抗体进行偶联制备成免疫磁珠,比较不同磁珠对致病菌的吸附性能。结果通过化学合成和修饰的方法制备出裸磁珠和Fe3O4/SiO2的免疫磁珠。免疫磁珠对细菌的吸附率与裸磁珠比较差异显著(t=7.55,P<0.05),平均吸附率分别为96.62%和80.89%。通过洗涤优化,免疫磁珠对目标菌的吸附率从97.03%降到93.67%,对非目标菌的吸附率从53.33%降到16.67%;裸磁珠对目标菌和非目标菌的吸附率从81%降到13.33%;免疫磁珠对单一菌和混合菌的吸附性能无显著差异(P=0.427)。结论单一抗体和混合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能特异性富集目标菌,通过富集程序优化可以达到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珠粒子在食品样品中对常见致病菌的吸附效果。方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克罗诺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优化,确定磁珠最佳吸附条件,并研究了其在模拟添加样品中的吸附效率。结果最佳吸附条件为:磁珠粒径2.0~3.0μm,磁珠用量50μ1,孵育时间60min,吸附温度37℃。磁珠粒子对模拟添加样品,如果汁、牛奶和鸭肉中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克罗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吸附效率分别为50%~84%、46%~66%及54%~74%。结论磁珠分离技术操作简单、吸附效率高,可满足后续PCR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食品细菌性污染现状,为政府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3年-2017年采集平顶山市食品852份,对834份样品进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11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对434份样品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和菌落总数卫生指示菌检测。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4. 56%,肉及肉制品致病菌总检出率最高,为13. 89%。11种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 14%和6. 37%。卫生指示菌大于M值的检出率为12. 21%,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计数大于M值检出率分别为9. 56%和6. 91%。散装食品致病菌总检出率和卫生指示菌大于M值总检出率均高于预包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 299、8. 336,P 0. 01)。结论建议加强平顶山市重点食品监测和监管力度,以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兰州铁路局站、车供应主要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掌握污染来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铁路旅客发生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2006年每年在兰州铁路局辖区车站超市、站台售货车(亭)、列车售货车、餐车采集样品进行致病菌的监测,采用国标方法对食品中大肠杆菌0157:H7、沙门菌及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茵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采集5类食品227份,检出致病菌4份,总检出率为1.76%,其中大肠杆菌0157:H7检出率0.44%(1/227)、沙门菌检出率1.32%(3/227)。另一类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35.71%(10/28)。结论兰州铁路局管辖站车供应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采集检测的5类主要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湖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趋势。方法从2000年开始对湖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监测。在9个监测点采集8类共2488份食品样品.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湖北9个地区都有污染存在,以沙门氏菌污染率最高(5.8%)。其次是单增李斯特氏菌(3.5%)。在监测的8类食品中,以生肉类食品污染率最高(20.3%)。而这类食品中又以生鸡肉污染最为突出(28.%)。结论湖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趋势有明显上升。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2010年江苏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江苏省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状况,估计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中主要致病菌的污染率和定量资料.通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降低人群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方法 按照《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2 140份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 140份食品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1株,总检出率7.52% (161/2 140).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6.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9%)和沙门氏菌(2.4%).结论 江苏省食品中生畜肉和生禽肉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较高,分别为19.5%、11.9%,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0.1%,作为即食食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宜昌市2002年~200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2002年开始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二级监测点参加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对宜昌市的市售食品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法:2002~2005年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提供的检测方法和湖北省下达的监测任务监测,监测的项目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4年共监测样品249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8株,各类样品总的检出率按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样品计检出率达到了16.87%,按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株数计检出率达到了19.28%。结论:宜昌市的监测结果与湖北省的基本一致,以生肉类样品污染最严重,沙门菌是主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即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湖南地区的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单位采集即食食品(凉拌菜和熟肉制品),依据GB 4789-2010和GB/T 4789-2008方法,对样品进行沙门菌等4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离菌株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991份样品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92株,检出率为9.28%,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检出率为6.86%,检出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各12株,检出率为1.21%,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7.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达61.76%,而且多重耐药明显. 结论 湖南地区即食食品存在一定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同时应控制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添加使用,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0.
应用磁免疫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磁免疫分离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应用方法。方法食品样品在含有免疫磁珠的循环体系中筛选,如有目标菌则被固化的免疫磁珠捕获,浓缩富集的免疫磁珠在显色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可疑菌落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仪及荧光定量PCR方法确认。结果食品沙门氏菌免疫磁珠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富集食品基质中的目标菌,检测限达到〈10cfu/25g,检测周期约为40小时。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应用于日常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食源性沙门氏菌磁免疫分离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验室内进行磁性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和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模式。方法 淤泥标本中的磁性细菌菌株使用电磁诱导的方法采取。调节磁性细菌培养液中的各种成分,调查磁性细菌MB1株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使用磁性细菌由来的生物纳米磁珠,制成沙门菌免疫磁珠,对混杂在其他细菌混合液中的低浓度肠炎沙门菌进行捕获及快速分离。结果 磁性细菌MB1株培养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的因素是Fe^3+浓度、SO4^2-浓度及培养液的溶解氧浓度。使用免疫磁珠,可以对混杂在其他细菌混合液中的浓度约1cfu/ml的肠炎沙门菌进行捕获及快速分离。结论 磁性细菌的分离和培养要在实验室内常规条件下进行。以磁性细菌由来的生物纳米磁珠为载体,可对低浓度目标病原菌进行快速的磁捕获与分离。  相似文献   

12.
王薇  林紫麟  夏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129-213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0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常规涂片及培养检测,将分离的菌株进行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观察组250例中检出假丝酵母菌220株,分离率为80.24%(215/25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79.55%,光滑假丝酵母菌9.54%,热带假丝酵母菌7.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23%,克柔假丝酵母菌0.45%。对照组250例检出假丝酵母菌48株,白假丝酵母菌占93.75%,光滑假丝酵母菌4.16%,热带假丝酵母菌2.08%。观察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70.00%,对照组为1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8,P<0.0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益康唑,最低为两性霉素。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及5-氟胞嘧啶最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磁疗治疗乳腺增生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乳腺增生病例共10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与口服小金丸治疗。试验组另给与磁疗联合治疗。结果一个疗程后(15天),试验组乳房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增生在用药治疗的同时给与磁疗可以减轻乳房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中消毒剂污染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鉴定,从230份使用中消毒液分离的187株细菌中,球菌占28.88%,杆菌占23.53%,未定型细菌占47.59%。98株已鉴定细菌共分布于18个菌属,球菌占了3个菌属,杆菌占15个菌属。其中以葡萄球菌、微球菌、芽胞杆菌和棒状杆菌分居前四位。结果表明,使用中消毒液染菌较严重,染菌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15.
王志强  李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14-2615,26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某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血管性眩晕患者9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26~86岁,平均57.8岁。另选择9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磁共振设备选择德国西门子MAGNETOM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颈联合线圈,行常规颅脑MRI平扫、颅脑3D-TOFMRA及颈部2D-PCMRA。由3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狭窄情况及脑内梗塞灶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有43位患者的MRA图像显示动脉狭窄,占43.87,明显高于对照组(6例,6.25)(P﹤0.05)。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的MRI图像显示腔隙性脑梗塞,对照组中未发现脑梗塞。②观察组患者中存在单纯后循环动脉狭窄26例(26.53),明显多于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9例,9.18)(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为血管性眩晕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应该作为其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部队需要研制了水质细菌学检验箱,该箱由检验箱和携带式培养箱两部分组成,适用于实验室或野外条件下进行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肠道致病菌——志贺氏菌属与沙门氏菌属的检验。检验箱包括水质卫生细菌学检查所必需的培养基和器材,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培养箱为一小型手提式直、交流电两用恒温箱,保温性能稳定,可满足部队在多种条件下水质细菌学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对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材料和方法 :78例肺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继发厌氧菌感染随机分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组 (实验组 ) 4 1例和甲硝唑治疗组 (对照组 ) 37例。克林霉素磷酸酯 ,每次 30 0~ 6 0 0mg ,每日 2~ 3次 ,疗程 10~ 14d。甲硝唑 ,每次 5 0 0~ 75 0mg ,每日 2次或每 8h 1次 ,疗程 10~ 14d。结果 :(1)实验组痊愈率为 6 8 3% ,对照组为 45 9% ,P <0 .0 5 ,有效率分别为 80 5 % ,5 9 5 % ,P <0 .0 5 ;(2 )实验组致病菌清除率为 75 6 % ,对照组为 5 4 1% ,P <0 .0 5 ,;(3)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 2 2 % ,对照组为 45 9% ,P <0 .0 5。结论 :克林霉素磷酸酯对肺部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的治疗疗效好、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室内空气污染情况及消毒效果,探讨影响因素及更趋合理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检测医院各种环境中的空气细菌总数,包括利用自然通风的普通病房、消毒科(病)室消毒后工作前及第2d工作3h以后的3种情况,检测在4、5、6月各进行1次。[结果]利用自然通风的普通病房,56%达同类环境空气消毒标准,消毒科(病)室消毒后73%达标。[结论]普通病房的空气微生物受不同季节自然通风状况的影响较大,医院各种环境中空气微生物动态监测应是防控医院感染不可缺失的部分,不同病室空气卫生状况有差异,以妇科最好(P﹤0.01),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污染菌的质粒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污染菌的质粒谱情况。方法 :采用 Kado- liu改良法提取质粒 DNA,琼脂糖电泳。结果 :选取从深圳市龙岗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常用的五种使用中消毒剂中分离到的 4 8株细菌 ,进行质粒图谱分析发现 :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菌质粒与标准菌株相比较 ,质粒谱发生了改变 ;不同消毒剂中同种污染菌的质粒谱不同 ;相同消毒剂中不同的污染菌质粒谱也不同。质粒均在 6 .1~ 11.2 MD之间 ,但在此范围外常伴有一个或多个质粒同时出现。结论 :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污染菌的质粒谱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否与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或对消毒剂抗性有关 ,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