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冠心病介入治疗新进展李宪(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是经皮穿刺送入气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血运重建方法。1977年Gruentzig首...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脏供血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改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经导管通过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4.
216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创面虽然小,但由于导管直接插入动脉血管内,容易发生感染、出血(血肿)。倘若护理不当,往往由此产生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冠脉痉挛、急性和亚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21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治疗包括一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等。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应用和广泛开展,使ACS患者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其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显著提高。急诊PCI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77年Gruntzi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皮行术(PTCA)治疗冠心病(CAD)以来,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推广,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手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国内各大医院也相继开展。但高龄冠心病患者因其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和治疗方法有其特殊性,开展相对较少,自2000年1月起我院对70岁以上CAD患者进入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7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傅国胜  朱军慧 《浙江医学》2010,32(11):1585-1587,159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中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成为与药物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药物洗脱支架(DES)的问世,极大地推进了PCI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现就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培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998-99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创面虽然小,但由于导管直接插入动脉血管内,容易发生感染、出血(血肿)。倘若护理不当,往往由此产生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冠脉痉挛、急性和亚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36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新明 《海南医学》2002,13(12):201-201
目的:分析1822例心脏介入性治疗资料,探讨心脏介入性治疗的发展趋势。方法:总结作为术者自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12年间完成的各种介入性治疗病例1822例的临床结果。分析其成功率、失败率、手术死亡率,同时探讨心脏介入性治疗的发展趋势。介入治疗的技术涉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STENTING)治疗冠心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TMC)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PM)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以及房间隔缺损、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及支加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和经皮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结果:心脏介入性治疗总体成功率为96.43%(1757/1822)、手术死亡率为0.22%(4/1822)、手术失败率为3.57%(65/1822)。作者从1990仅开展PTMC和PBPV二项介入治疗累计完成仅9例(PTMC7例、PBPV2例)至001年12月共计开展十项介入治疗技术累计完成1822例,介入治疗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其突出的增幅主要为PTMC(累计完成452例)、RFCA(累计完成365例)PTCA及STENTING(累计完成846例)三项介入治疗技术。自1998年作者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PTRA和PTSMA介入治疗技术,三项新技术均为国际上当年或次年报道的新技术,说明紧跟发展方向和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另一显著特点为同期PTMC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PTCA病例则呈突出增加趋势,符合当今心血管疾病谱的变化趋势。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并快速发展,尤其冠心病、先心病以及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是近阶段心脏介入治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单一内科药物治疗,发展到药物治疗基础上合用介入治疗,并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冠心病介入治疗情况,为冠心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服务。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术375例出院患者。分为秽浊痰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肾阴虚7类中医证型。将病案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填人表格,经核准后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375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中,中医辨证标实证中秽浊痰阻证210例(56.00%),所占比例最多,非秽浊痰阻者165例(44.00%);非秽浊痰阻中以气虚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2)冠心病患者中以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多见,显示证型以秽浊痰阻为主;(3)男性冠心病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4)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中秽浊痰阻为主要证型;(5)以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6)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前降支为主,秽浊痰阻证型以多支病变为主;(7)冠心病患者PCI术前与术后中医证型均以秽浊痰阻为主要证型。(8)秽浊痰阻证的冠脉狭窄以重度狭窄为主,且以多支病变为主要证型,非秽浊痰阻型冠脉病变程度轻于秽浊痰阻证,PCI术前、术后均以秽浊痰阻型为主证。结论秽浊痰阻证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术后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矫正QT离散度(QTcd)的早期影响。方法选择127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最终诊断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分别测定其PCI术前和术后早期的QTd、QTcd,与排除冠心病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SA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QTcd显著增大,UA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减小,AMI组及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 PCI术对冠状动脉及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使QTd增大,是PCI早期作用的主要机制;PCI对QTd、QTcd的影响与冠状动脉基础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Jian  丛洪良 《医学综述》2008,14(16):2512-25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方法,迄今已走过30余年,目前已成为与药物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置入技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技术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三个里程碑。特别是近期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拓宽了PCI的适应证,看到了战胜支架内再狭窄的曙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情况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519例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临床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因冠心病临床症状再次血管重建率。结果 112例患者因冠心病临床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72例患者行再次PCI治疗,其中罪犯血管PCI 27例(梗死相关动脉再次PCI组:包括支架内再狭窄19例,支架血栓8例),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45例(非梗死相关动脉再次PCI组);未再次PCI患者447例(未再次PCI组)。3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既往心肌梗死、既往PCI、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支血管病变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直接PCI支架长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再次血管重建主要是由于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所致。  相似文献   

15.
Supported by growing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or registry studies,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ith implantation of drug-eluting stents (DES)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because of reduced repeat intervention and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 in comparison with bare metal stent.1-3Currently,majo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lesion subsets or clinical conditions can b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DES-based PCI with favorable results.4-6 In 2011,around 300000 PCI procedur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China,with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DES reaching beyond 90% in most of the cent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 52例,经股动脉途径PCI 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从(1)拔出动脉鞘管前的准备及拔管时间及局部压迫方式;(2)卧床及平均住院时间;(3)穿刺部位观察时间;(4)拔管综合症;(5)尿潴留;(6)低血压;(7)疼痛及情绪变化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有明显改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护理方便、创伤性小、安全有效,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经济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男191例作为男性组,女75例作为女性组,均于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收集拟行PCI的女性患者50例,术前及术后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均行PCI,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TNT)。结果  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的多支病变明显增高(P均<0.05),PCI术后出血事件、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率等并发症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服用β 受体阻滞剂女性组比较,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E(P<0.01)、NE(P<0.05)均明显增高,术后CK-MB和TNT均显著增高(P均<0.01);其心血管事件(MACE)、心绞痛、心律失常、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女性患者冠心病病情及PCI术后较男性严重,提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中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作息的不规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如今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了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0%[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的进步,使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支架治疗,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n,DCB)已经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分叉病变治疗中,但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处理依旧充满了挑战,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冠心病(CHD)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上升。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信息干预有助于PCI术后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分叉病变作为一种复杂的冠脉病变,其处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技术,研究证明,DCB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就DCB在分叉病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