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I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53例初诊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D1基因的转录本水平。结果: ID1基因的表达范围为0.000~3.536(中位为0.030)。以中位数值为界将AML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两组AML患者性别、外周血小板计数以及常见基因突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血红蛋白、FAB分型、WHO分型、核型分组及核型危险程度分组趋近统计学差异(P<0.10)。ID1高表达患者年龄以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D1低表达患者(P=0.033、0.035)。ID1高表达组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ID1低表达组(P<0.01),且定量分析显示经1~2个疗程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初诊时ID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P=0.001)。生存分析显示在全部患者、非M3患者或正常核型AML患者中,ID1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ID1低表达患者(P=0.002、0.008和0.050)。 结论: ID1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AML患者化疗反应以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25例初诊AML患者和22例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KD1的转录水平。根据NKD1表达水平将AML患者分为高、低表达两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参数的异同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ML患者中NKD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U=805, P=0.002)。NKD1高、低表达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WHO分型以及常见基因突变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KD1高表达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表达组(U=1 339, P=0.029);NKD1高、低表达两组患者经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AML、非M3及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中,NKD1低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NKD1高表达组(P均<0.05)。结论: NKD1在AML患者中呈低表达,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骨髓中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 LPCAT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不同临床分型的AML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骨髓标本LPCAT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L患者LPCAT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60例AML患者中27例(45%)存在LPCAT1 mRNA低表达,而27例对照均未见LPCAT1 mRNA低表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18,P<0.001)。LPCAT1 mRNA低表达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FAB分型及核型危险分级等均无临床相关性(P>0.05)。LPCAT1 mRNA区分AML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825~0.967,P<0.001),LPCAT1 mRNA表达的截断值为0.17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81.5%。 结论: LPCAT1低表达是AML中的常见分子事件,或可用于AML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EphrinB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 PCR)技术检测91例AML患者(观察组)及32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的EphrinB2表达水平。结果: AML患者中EphrinB2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但低表达患者的年龄明显低于高表达患者(P=0.011)。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表明, ROC曲线下面积0.812(95% CI:0.726~0.898;P0.05)。结论: EphrinB2表达下调是AML患者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但对患者预后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rain and acute leukemia cytoplasmic,BAALC)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BAALC蛋白在58例AML患者(初诊24例、完全缓解28例和复发6例)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的表达水平。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以及AML细胞系KG1a和HL-60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KG1a和HL-60细胞BAALC均为阳性高表达,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BAALC表达均为阴性。BAALC阳性率在AML初诊组(83.3%)与复发组(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7.1%)和阴性对照组(0)(P〈0.001);AML初诊组和复发组的BAALC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高于CR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且CR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BAALC表达阳性率和相对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ALC蛋自在AML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提示BAALC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Nanog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31例健康骨髓样本、146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样本及其中11例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随访标本的Nanog mRN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区分AML患者与对照者。通过生存曲线分析Nanog mRNA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的关联。结果: AML患者Nanog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在非低危组患者中,Nanog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Nanog mRNA低表达组(P=0.031)。11例完全缓解患者的Nanog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2)。多变量分析显示,Nanog低表达在AML患者中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论: 高表达的Nanog基因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较好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 4,SALL4)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和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45例初发AML患者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的SALL4甲基化状态和SALL4表达水平;同时,对AML患者的SALL4甲基化改变与临床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9例(20.0%)AML患者存在SALL4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改变,而20例对照均无SALL4基因低甲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L4启动子低甲基化改变与AML患者年龄、性别、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P>0.05),但低甲基化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甲基化患者(P=0.027)。SALL4表达水平和SALL4低甲基化明显相关(P<0.05)。按WHO分型,本研究中共有7类亚型,亚型间SALL4低甲基化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和高危组核型患者中SALL4低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结论: SALL4低甲基化是AML患者中一个常见分子事件,可能与AML患者中高危核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AALC基因在NC-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BAALC基因在48例NC-AMI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以48例NC-AMI患者骨髓BAALC基因中位表达为界,分为高表达(n=26)和低表达(n=22)组。BAALC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BAALC高表达组外周血高白细胞、FAB分型中M0和M1及CD34表达率较低表达组高;BAALC高表达组完全缓解率(CR)58%较低表达组CR87%差异有显著性(P〈0.05):BAALC高表达组复发率42%较低表达组复发率1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ALC基因高表达是NC-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标本中鼠双微粒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环状RNA(circ-MDM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92例AML患者和22例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中circ-MDM2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irc-MDM2表达的诊断价值。分析circ-MDM2表达水平与AML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circ-MDM2对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白血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rc-MDM2在AML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circ-MDM2诊断AML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649,circ-MDM2表达水平可以区分AML患者与对照组(P=0.03)。circ-MDM2低表达患者CEBPA的突变率明显高于circ-MDM2高表达患者(P=0.039)。circ-MDM2高、低表达患者在总体生存时间与无白血病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rc-MDM2在AML患者中明显上调,并且可以作为诊断AM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钙黏蛋白相关蛋白(α—catenin,CTNNA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和92例初诊AML患者(观察组)中CTNNA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51例(51/92,55.43%)存在CTNNA1低表达,而对照组未发现CTNNA1低表达(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2,P〈0.001);CTNNA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FAB分型、核型分组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TNNA1表达水平能有效鉴别观察组和对照组,AUC=0.806。观察组中CTNNA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76,P=0.142)。4例初诊AML患者在获得完全缓解后CTNNA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结论:CTNNA1基因低表达可能是AML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检测其表达可用于AML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疾病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