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景福权  周钰  牛相来  王增亮 《新中医》2017,49(10):136-13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CIS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评分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ESS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MES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动组(头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疗法)和运动组(运动疗法),每组各45例.治疗前和治疗28天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F-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援05,P﹤0.01),FMA、AROM和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援05,P﹤0.01),治疗后针动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运动组(P<0援05);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a(6-Keto-PGF1a,6-K-P)的含量,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援05,P﹤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TXB2含量有显著差异(P<0援05).结论:配合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促进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4.
姚院芳  高翔  景蓉  李水清  巴红珍 《陕西中医》2013,34(8):1047-1048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针灸+康复训练组 ),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训练由专门康复治疗师进行实施,针灸采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各组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2组疗程为28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8d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变化.结果:2组治疗28d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3.416,P<0.01).其中,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595、10.261,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合针刺早期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合针刺早期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越峰  茅敏  陈新  牟欣  白杨 《新中医》2007,39(11):25-26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结合运动疗法,并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常规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SSS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巴氏指数(Barthel Indel,BI)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BI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残障5例,无死亡,残障率12.5%;对照组残障7例,死亡2例,残障率22.5%。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简称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MA评分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胡俊霞  冯毅 《陕西中医》2014,(9):1232-1234
目的:研究火针点刺对中风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列入统计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火针点刺治疗。两组均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以及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点刺能够改善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康复训练、蜡饼法和中频药透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GPE、VAS评分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明显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上肢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其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护理组患者尽早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间相比,护理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神启闭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用醒神启闭针刺法加基础治疗,B组用常规针刺法加基础治疗,治疗10 d后,采用CSS、FMA和M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2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A组较B组优(P0.05);2)2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A组降幅更大(P0.05);3)2组治疗后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醒神启闭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常规针刺法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陈苡靖 《河北中医》2005,27(6):457-45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23例加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24例加Bobath技术。2组治疗143、0d时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法测定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4、30dFugl-Meyer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Bobath技术及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时晋泰  王中琳  吴宣美 《陕西中医》2021,(12):1783-1785
目的:探究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1)和对照组(n=71)。研究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4.51%,研究组总有效率9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T、FIB水平、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DS、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NDS评分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醒脑阴阳透刺法,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法,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都有减少,治疗组、对照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确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种较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新宇 《中国针灸》2007,27(3):179-181
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148例、康复训练组(B组)142例、常规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144例和药物组(D组)144例4个研究组。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BM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M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B、C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循经远取动法组、体外冲击波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循经远取动法组采取远端选穴,针刺得气后使用捻转手法加大穴位刺激强度,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留针25 min,每日1次,治疗7 d;冲击波组使用瑞士STORZ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仪MP-100,对腰部的疼痛点及其上下左右进行刺激,2日1次,治疗3次;联合治疗组为以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循经远取动法组总有效率86.67%,体外冲击波组总有效率83.34%,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减轻,联合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联合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循经远取动法组和体外冲击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ROM评分均降低,但联合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经远取动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循经远取动法和体外冲击波法,且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强化足背屈训练,对照组31例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31例予调督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量表分级(FAC)、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级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级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张力Ashworth评分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AC分级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FAC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足下垂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脑梗死后足下垂是调督针法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20.
赵新春 《河北中医》2008,30(2):189-19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14日;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每次0.5mL,每日2次腹壁脐周皮下注射,连续10日。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28日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14、28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第14、28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