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硅凝胶、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三种人工晶体细菌粘附性研究 ,探讨人工晶体细菌粘附机理 ,指导临床正确选择人工晶体。方法 :用电镜观察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三种人工晶体表面细菌粘附情况并计数。结果 :硅凝胶的细菌粘附数最多、水凝胶次之、PMMA最少(P<0 .0 1)。绿脓杆菌粘附数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P<0 .0 1)。结论 :选择 PMMA人工晶体可减少人工晶体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素对细菌在不同材质人工晶体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聚丙烯酸甲酯(ACRY)人工晶体、水凝胶(HEMA)人工晶体和硅胶(SI)人工晶体各六枚,分别置入菌液(不含肝素)和肝素菌液(含肝素)中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和比较。结果:肝素能有效地减少细菌在上述四种人工晶体表面的粘附(P值均<0.05)。结论:肝素具有潜在的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素对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和绿脓杆菌在不同材质人工晶体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 :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人工晶体、聚丙烯酸甲酯 (ACRY)人工晶体、水凝胶 (HEMA)人工晶体和硅胶(SI)人工晶体各六枚 ,分别置入菌液 (NS组 ,不含肝素 )和肝素菌液 (肝素组 ,含肝素 2 0 0 0IU/ml)中。 37℃ ,1小时后取出 ,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定量计数 ,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NS组相比 ,肝素对PMMA人工晶体表面细菌的粘附有明显减少 (P <0 .0 1) ;对ACRY表面细菌减少的程度随菌种的不同而不同 (P值均 <0 .0 5 ) ;对HEMA表面粘附的表皮菌和绿脓杆菌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对SI人工晶体表面细菌的粘附择则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P <0 .0 1)。结论 :肝素能显著减少表葡菌、金葡菌和绿脓杆菌在PMMA、ACRY、HEMA和SI四种人工晶体表面的粘附 ,为预防和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利用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LEC),制成4×104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国内生产的3种不同材料人工晶体(IOL)表面,在CO2培养箱内孵育24h(37℃),再将粘附于IOL表面的细胞消化下来、计数。结果:粘附于PMMAIOL表面的细胞数最多,与其在SI、HEMAIOL表面的细胞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SI与HEM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6.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霉菌性眼内炎2例毛昌生,杨秀清,郭宝安(包钢职工医院眼科,包头014010)由于激素及抗菌素在临床广泛应用,一旦人体抵抗力减低,菌群共生失调,易并发霉菌性眼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霉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相当低,约占0.062% ̄[1]。...  相似文献   

7.
1.1 一般资料 患者6例6眼,男4例、女2例。年龄54至77岁,均为老年性白内障。其中,有2例合并糖尿病。6例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材料为stoze后房型晶体,发生眼内炎的时间为术后4至9天。  相似文献   

8.
9.
本实验用国产硅凝胶人工晶体经氢化可的松浸泡,然后在体外让其在生理盐水中放出,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证明人工晶体本身确实可携带氢化可的松,并可缓慢放出,以达到控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反应性虹膜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是当前白内障复明手术的首选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保留完整的后囊。对手术中晶体后囊破损或无后囊患者植入IOL,是眼科学者正在探讨的问题。我们将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晶体后囊破损及无后囊者,设计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途径和治疗措施。方法:应用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例5眼,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其中术前行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4例,联合人工晶状体摘除4例,术后行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头状葡萄球菌1例,阴性2例。5例随访期末均达到感染前最佳矫正视力,最高达1.0。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是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甘露醇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露醇对降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6例,618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煤城露醇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用醋氨酰胺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前房反应,后囊混浊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72h内2组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间断性低眼压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中6,24,48h眼压为甘露醇用药2h内的眼压,其眼压平均值均低于B组同一时间的眼压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前房反应A组的发生率低于B组,平均随访15.7个月,后囊混浊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甘露醇用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仅有预防术后高眼压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前房反应的消退,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2例无晶体眼行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形态及角膜表面散光值(CYL)、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R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AI)。结果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显示,与手术切口的位置相对应处角膜变陡峭,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1周、1月与术前相比CYL、SRI、SAI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意义(F=21.810~26.563,t=3.669~7.547,P<0.05),术后3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角膜形态变化,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改变明显,但术后3月趋于稳定;角膜屈光状态在术后3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确保人工晶体安全植入囊袋内是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比较困难的步骤。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推注式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器〔1〕植入人工晶体100例,此方法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白内障病人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6~84岁,平均62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绿脓杆菌致兔眼内炎后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将绿脓杆菌接种于家兔角膜实质层内,造成眼内炎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视网膜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接种后1、3、5天,对照组未见异常改变,绿脓杆菌接种组视网膜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消失,神经节细胞、内核层细胞及外核层细胞从内向外呈蚕蚀样溶解或坏死脱落。未破坏细胞无形态改变。结论:绿脓杆菌性眼内炎所致的不可逆视力下降主要是由于节细胞坏死及神经纤维消失所致。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材料及类型人工晶体(PMMA、硅凝胶、玻璃质人工晶体)激光能量和功率密度50%损伤阈值(DT-50)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其抗激光损伤能力由弱到强依次为硅凝胶人工晶体(79.22gW/cm~2),玻璃人工晶体(100.82gW/cm~2),PMMA切削人工晶体(115.23gW/cm~2),模压PMMA人工晶体(142.49gW/cm~2)。建议在以Q-开关Nd:YAG激光作后囊膜切开时,激光输出能量或功率密度,应控制在人工晶体激光损伤阔值水平以下,以减少人工晶体损伤。本文还对各种人工晶体激光损伤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国产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7例(7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经随访2~22个月(平均14.5个月),视力0.8以上者占14.4%;0.2以上者占71.4%。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晶体后囊缺损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不适合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35例病人(35只眼)进行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包括玻璃体基底部在内的前部玻璃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术.对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偏位情况和眼底表现随访观察.结果 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0.04~0.1者6只眼,0.2~0.3者18只眼,0.4~0.6者5只眼,大于0.6者6只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补救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晶体后囊缺损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不适合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35例病人(35只眼)进行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包括玻璃体基底部在内的前部玻璃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术。对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偏位情况和眼底表现随访观察。结果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0.04-0.1者6只眼,0.2-0.3者18只眼,0.4-0.6者5只眼,大于0.6者6只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补救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秦萍  冯彪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90-1691
高度近视患者,戴镜影响学习、工作、生活,为提高视力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我院开展起来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正好满足了不能适应激光手术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的需求。它具有适应屈光度范围广,效果好,保留调节功能以及对角膜内皮损伤小,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正逐步被应用于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但由于晶体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