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也对患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及护理,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不仅要关心就医者生理,还应关心其心理。本文从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并结合临床总结出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3.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和理念使得护理工作由单一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对患者心身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的综合护理。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如何面对这一转变,不仅医学研究、医疗方式,同时护理工作也面临新的课题、新的考验。本文试就护理工作如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也对患者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及护理,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1〕。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者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调节情绪变化,帮助患…  相似文献   

6.
护士情绪调控与工作状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不仅需精通专业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而且要有高尚的护理道德。本文就护士如何调动自身积极性 ,提高责任心 ,调控好情绪 ,从而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  相似文献   

7.
浅谈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也必然由单纯的生物护理走向完整的心身护理。心理护理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越来越被重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姿势等,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调动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可见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起的工作性人际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新护理模式转变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成功交往的基础,可以帮助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护患沟通中的重要内容。1主要影响因素1.1护士自身因素1.1.1护士的职业道德及伦理道德护理本质上说是尊重患者的生命和权利,护患之间平等关系是传统医德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医德特征的体现。护患…  相似文献   

9.
因为目前世界各地身心疾病大幅度增加,使得人们对身心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甚至在整个医疗观念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和护理观念也形成了,使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身心及对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实习护生临床实践教学分析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护理观是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社会及文化等需要,按护理计划、护理方案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保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取代,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不能再适应当前护理模式的发展。因此,临床护理实践的教学方法也要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而相应转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过去实行的功能制护理,以任务为中心,把护理工作简单地划分为系列各不相关的任务。护士只是被动、机械地完成眼前的任务,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要,失去了系统地照顾患者、相互交流的机会。这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临床护理应以病人为中心,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满足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需要,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整体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偏重于躯体因素同时转向患者的心理创伤和反应,由着眼于生物学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研究表明,现代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都是多因素致病。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的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西方整体护理模式的引入,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成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变革,这变革在我国护理学界开始蓬勃兴起。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大。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愿望而来的,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许曦微  武娟 《护理研究》2006,20(3):797-797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目标,以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为导向,除了常规的疾病护理外,强调护理人员要运用护理程序,根据病人的心理和社会状况对病人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内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以成为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于2005年9月-2005年11月对46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于急诊患者生命垂危、病情较急,临床抢救时往往只重视病情的抢救,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学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医学、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应重视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5.
手术前后访视在增进病人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适应这种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对于手术室工作而言,增加手术前后的访视便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手术病人术前及术后访视,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考虑病人的需求,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使患者顺利地通过手术,顺利康复。该文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普遍受到重视,人们也愈来愈认识到心理卫生在健康中的重要地位,以往认为没有疾病即为健康的传统观念正逐步扭转。精神障碍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精神病患在急性发作期需短期住院治疗,而长期的治疗与护理是在家庭社区之中,正确的家庭和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对巩固治疗效果,臧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全科医生的基本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生的素养是在长期的医疗培训和实践中对于医疗观念、技术和能力的养成。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谱由以往的流行病、传染病为主转变为慢性病、心理行为等因素导致的疾病为主。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这种形势下,WHO(世界卫生组织)和WONCA(世界家庭医生组织)认为全科医疗是基层医疗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既要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也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对病人都可起到安抚和治疗的作用,亲切地眼神、温和的笑容以及充满信心的话语,往往会给病人以战胜病魔的力量,良好有效的沟通,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进一步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护理学也已经并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护理工作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并进一步转变为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因此,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类风湿关节炎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情况,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的住院指导,治疗组使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对其生活质量和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出院3个月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自理能力和用药依从性等方面都要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在焦虑、抑郁评分和关节压痛指数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出院后采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常规性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恢复一定的自理能力,降低用药依从性,进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