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林  李斌 《广州医药》2012,43(4):30-32
严重眼外伤常导致眼球前后段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在一期行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手术过程中,很难保留完整的前囊膜及后囊膜,致患者术后无晶眼高度远视状态,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及不便,也给二期行晶体植入手术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尝试在有灌注状态下行二期人工晶体推注+缝线固定术,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6年1月期间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患者资料,术后密切随访,对视网膜复位、眼底情况良好、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的患眼,前或后囊膜完整,行二期IOL植入手术,共13例13眼.监测术后视力,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 联合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re-BCVA)0.2~HM/30cm,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Post-BCVA) 1.0~0.04,Post-BCVA较Pre-BCVA明显提高53.85%(7/13);手术后并发角膜内皮水肿2例,前房渗出1例,一过性高眼压1例,经相应对症治疗,上述并发症均痊愈.结论 二期IOL植入手术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无晶状体眼治疗的较好选择,术后视力的可预测性好,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具备相当成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8例8眼晶体后囊已破或不能保留后囊的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用玻璃体切割器行闭合式晶状体切割,联合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2.5~10个月的随访观察,矫正视力1.0以上者6眼。该手术成功地解决了玻璃体干扰问题,术后并发症少。本研究给不能安放人工晶体的病人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开辟了一新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吴强  陈国辉  马晓昀 《上海医学》2004,27(9):666-669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 37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式切口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 5~ 2 8个月 ,平均 18.4个月。结果  37只无晶状体眼均顺利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矫正视力为 0 .1~ 0 .6 ,术后 3个月达 0 .2~ 0 .8,2 7眼≥ 0 .5(73.0 % ) ,35眼 (94 .6 % )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 (194 7± 5 81)个 /mm2 ,术后 3个月平均为 (1871± 4 6 2 )个 /mm2 ,手术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6个月根据囊膜残留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2±3.6)个月。结果30例(30眼)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人工晶体正位。其中双攀固定16眼,单攀固定10眼,未固定4眼。视力提高明显,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不断提高手术经验、注重术后随访下的前提下,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效、安全,是目前矫正玻璃体晶体切除术后屈光不正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品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使许多复杂眼外伤得到了有效治疗,对于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损伤严重者术中很难保留品状体囊膜。有些病例在随诊中恢复好且又有较好矫正视力。笔者自2005年以来对这类品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行二期人工品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伤眼行玻璃体和晶体切除手术后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对8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 巩膜隧道切口确保了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过程平稳;全部(100%)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自闭性的角、巩膜隧道切口对玻璃切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龙开荣 《海南医学》2008,19(3):14-16
目的探讨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因外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导致后囊缺损,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施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或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19例(61.29%)直接睫状沟内植入,7例(22.58%)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5例(16.13%)为单襻缝线固定,术后裸眼视力=0.3者23例(74.19%),=0.1者29例(93.55%),瞳孔圆者26例(83.87%),人工晶体位正者29例(93.55%),无一例出现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矫正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视力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粘弹剂的使用是保证其术后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谢欣  陈芝清  姜节凯 《浙江医学》2000,22(9):529-530
眼外伤已成为现代眼科重要的致盲、致残原因之一 ,晶体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外伤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出血、球内异物或眼内炎等的重要手段 ,II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术后无晶体眼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 ,由于前后房交通、玻璃体腔充满液体 ,术中会发生眼内液流失眼球塌陷 ,易造成人工晶体植入困难和角膜内皮损伤 ,且可能发生术中出血和术后脉络膜脱离。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自1998年1月~1999年6月对13例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行玻璃体腔液体灌注下的II期前房型人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硅凝胶GNy514型材料制成的丁型襻人工晶状体。在手术是微镜或手术放大镜观察下现现代囊外摘除,用Storz公司产Irrigation Aspiration System复方氯化钠作灌注吸出,皮质清除,前房充填液。植入人工晶体时用空气泡代替粘稠物质作眼内注入,进行了60例64只眼的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均为一期植入。术后随访时间2-24个月,大多数在三个月以上。术后裸眼视力恢复1.0者20只眼,(20/64);0.4-0.9者26只眼(26/64);0.1-0.3者12只眼(12=64);不到0.1者6只眼(6.64)。并对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防措施,术后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7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7例均一次悬吊成功,术后人工晶体正位。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技巧,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行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一期植入7例,二期植入10例,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17例均一次悬吊成功,术后人工晶体正位。2例玻璃体腔积血,1例角巩膜切口漏,3例一过性高眼压。17眼最终视力明显提高。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应注意术中技巧,一期手术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术前术后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变化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使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准确.方法 收集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分为3组.分析每组术前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屈光状态.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 第1组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IOL植入术,术后ACD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内障患者屈光完全矫正值为(0.89±0.19)D;第2组60例(60眼)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ACD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内障患者屈光完全矫正值为(0.85±0.20)D.第3组30例(眼)白内障患者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患者和30例(30眼)白内障患者植入折叠晶体,其术后ACD变化值为0.55mm和0.57mm,两者对比术后变化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IOL植入术后ACD的变化对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有影响,在研究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调整公式的计算值时,应考虑术后ACD的变化.在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时,应该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加上+1.00D~+1.50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在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眼部炎症、血房水屏障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期手术后 1~ 5个月、无眼后段病变、矫正视力≥ 0.3的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囊膜情况采取残余囊膜支撑或缝线固定的方式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前、术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 LFCM)及常规检查.共 39例,平均随访 6个月.[结果] 外伤性无晶状体眼房水细胞( 4.70± 6.06) /mm3高于健眼( 1.08± 1.46) /mm3( P< 0.05);房水蛋白光子计数 (8.55± 5.48)ms- 1,高于健眼 (3.78± 1.25 )ms- 1( P< 0.05);挫伤、 PPV手术及年龄小者房水蛋白高.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3个月患眼房水细胞( 6.02± 8.26) /mm3,等同于术前,术后持续性葡萄膜炎房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房水蛋白光子计数( 10.78± 8.39) ms- 1,较术前升高( P< 0.05).挫伤、襻位于睫状体冠部或扁平部、术前房水蛋白含量与术后房水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外伤性无晶状体眼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及血房水屏障功能障碍并持续一定时间,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致血房水屏障进一步破坏,准确地将襻植入睫状沟是减少血房水屏障破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观察1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发现术后一个月、二个月和三个月内皮细胞下降率分别为27.6%、20.3%和16.8%。结果还显示术中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透明质酸钠,术后三个月两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本文从保护内皮细胞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戴子娴  张宏  林妙英  梁肖云 《河北医学》2011,17(8):1011-101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干眼症的相关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眼科诊治的白内障患者60例,共72只眼.经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3d、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并记录下列指标:干眼症状评分;Se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45例56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随访28例35眼2月~4月.结果:术后视力65%≥0.5,85%≥0.3.结论: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情况下,如无全身和眼部严重并发症,对其进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同时讨论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对5例7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1)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2~0.4,3眼;0.5~0.8,4眼;(2)1眼人工晶状体稍向下偏移;(3)2眼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超声乳化技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晶状体半脱位病例,减小了手术切口,减少了术后散光;对玻璃体扰动小,手术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较好,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在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项目拟对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体眼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复杂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2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无足够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17例(17只眼),各种原因晶状体脱位半脱位行囊内摘出5例(5只眼),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4例(4只眼)。均为二期行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的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总结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