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方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运用不同方案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265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的孕妇被分为3组(A组:124例,B组:94例,C组:47例),287例HBsAb阴性的孕妇分成D、E组(D组:187例,E组:100例),所有孕妇丈夫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对A、D组的孕妇自妊娠第28周起每月肌注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28、32、36 W),产前共注射3次;B、E组孕妇仅做常规产检;C组妇女采用洗涤液洗涤精液后人工授精,有47例妊娠,孕28周开始每4周对孕妇肌注HBIG 200 IU至分娩.分娩时新生儿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在乙肝病毒阴性的孕妇所生的554例新生儿中,101例感染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分别为A组12.10%,B组13.82%,C组12.77%,D组22.99%,E组24.00%.结论:主动或被动免疫致孕妇体内HBsAb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的几率,以及对其阻断措施的疗效观察.方法各组子代婴幼儿均应用了常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其中大3阳阻断组自20周产检起每隔4周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婴幼儿出生2~3 h和出生7个月时各注射HBIG 200 IU.婴幼儿出生7个月时抽股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乙型肝炎两对半,本文只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比较各组子代HBsAg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大3阳未阻断组和大3阳阻断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是10.2%、2.2%,阴性对照组无子代感染HBV.结论子代能被父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HBIG加中华地鼠卵巢细胞(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措施能减少子代受HBV父婴传播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的垂直传播分为母婴垂直传播(mother to infant vettical transmission,MIVT)和父婴垂直传播(fatherto infant vertical transmission,FIVT)。目前,MIVT如何阻断已受到广泛关注,但FIVT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FIVT可能也是导致HBV慢性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引起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FIVT可通过精子使受精卵感染HBV.从而传播给胎儿,也可通过血液、精液等使孕妇感染HBV而间接传播给胎儿。为阻断FIVT,对父母、婴儿进行HBV血清学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检测血清学相关标志物主要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定量检测血清学相关标志物.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能够检测出低水平HBV感染人群,为阻断和降低MIVT和FIVT,确保母婴安全健康提供保障。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可提示活动性HBV感染,还可以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但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在检测HBV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父亲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以及HBV定量与婴儿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父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62例(A组)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母亲HBsAg阳性、父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71例(B组)及父母双亲HBsAg均阴性者50例(C组)作对照,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生儿血清HBsAg及HBVDNA水平以及父/母血清HBVDNA拷贝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阳性率较ELISA检测的HBsAg阳性率高,C组无1例感染,而A、B两组总体感染率分别为33.9%及35.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父代、母代HBVDNA含量越高,其子代感染率越高。结论 HBV可能通过父婴途径垂直传播,其感染率与母婴传播相当,且与父代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而垂直传播在代一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虽然1977年Blumberg家系调查时就推测HBV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后在子代中传播,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母-婴垂直传播、家庭内部接触传播研究较多,而对父-婴垂直传播没有足够重视。近年来,本院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LS)法检测母亲、父亲血清HBV标志物(乙肝三系),同样采用ELMS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的HBV表面抗原(HBsAg),以探讨HBV阳性父亲与胎儿间发生宫内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年~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年-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已被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而乙肝的父婴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HBIG联合HBVac阻断乙肝父婴传播的临床报道很少。作者1998~2006年就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做了一些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P-FT)的价值。方法筛选孕妇丈夫血清HBV DNA(+)、孕妇无HBV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61例,孕前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60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A1、B1、B2组,A1、B1组新生儿注射HBVac 10μg和HBIG 100U,B2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结果A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9.84%(6/61),而B组感染率为26.67%(16/60);A1、B2组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52%(54/61)和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前注射乙肝HBVac,获得免疫后,可显著降低新生儿HBV阳性率;孕期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亲血清HBV-DNA载量和孕母HBsAb对乙肝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发生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以HBsAg及HBV-DNA为指标筛检父亲HBsAg阳性、孕母HBVM全阴或者仅HBsAb阳性及HBV-DNA均为阴性的121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将HBV-DNA检测阳性23例作为病例组,阴性9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19.0%(23/121);2父亲血清HBVDNA载量与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χ2=60.10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较好的分界点;3孕母HBsAb阳性组与HBsAb阴性组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9,P=0.000),当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7拷贝/mL时,两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亲血清HBV-DNA阳性和孕母HBsAb阴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较好的垂直传播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对于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意义。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感染(垂直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形式,是新生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垂直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如果对孕妇不加干预,其HBV宫内传播率可达92.86%。人群中30%~50%的慢性HBsAg携带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在宫内,HBV可经胎盘渗漏或HBV通过胎盘细胞与细胞间的传递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多由于胎盘破损,微量母血进入新生儿血循环,或新生儿吞咽羊水、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产后感染多因婴儿接触母亲体液、母乳喂养或与携带HBV的同胞之间的亲密接触。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几乎均可被感染,而其中宫内感染率可达10%~40%。因此探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人群中大量 HBV 慢性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1-2].对HBV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对于防止HBV慢性携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和乙型肝炎病毒恢复期孕妇宫内感染情况,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和预防其传播下一代孩子的方法,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统计出新疆昌吉地区HBV母婴宫内感染率为16.5%。HBsAb、HBeAb、HBcAb阳性组,新生儿脐血与孕妇血清检测结果近似。“小三阳组”新生儿脐血定量检测,“小三阳”阳性率为4.5%,其余皆是HBeAb、HBcAb阳性,标准误差为0.04。“大三阳”组,新生儿脐血定量检测,“大三阳”阳性率为53%,但其测定值很低,标准误差为0.13。同时简单介绍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其原因与乙型肝炎的垂直传播途径直接相关。由父方、母方或双方将HBV病毒传播到子一代的过程被称为垂直传播,这是HBV的家庭聚集现象的主要原因。母子传播的途径已为广大群众所熟知。事实上,父亲在垂直传播过程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调查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3~2005年我院住院产妇,产妇临产前空腹抽静脉血3ml进行二对半检测,发现HBsAg、HBeAg、HBcAb“三阳”时,待产后取新生儿股静脉血2ml进行二对半检测共86例。  相似文献   

17.
高慧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86-358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父-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用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结果:父亲大三阳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的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血清HBV-DNA的总检出率比血清HBsAg的总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三阳父亲更容易发生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520例系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5项指标。并对86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PCR扩增HBV-DNA。结果在1520例孕产妇标本中有86例HBV感染,在感染的孕产妇中有22例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7%;18例HBeAg阳性,阳性率20.9%;64例抗-HBe阳性,阳性率为74.4%;2例单项抗-HBc阳性,阳性率为3.3%;2例全阴,占3.3%。PCR扩增HBV-DNA检测中HBV-DNA阳性有14例,阳性率为16.27%。结论孕妇携带的HBV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目前分娩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抗-HBV)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的携带率高达10%左右[1],有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健康妊娠妇女HBV感染率为25.29%[2],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3],其传播途径有3种:产前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晓青  陈文昭 《华西医学》1997,12(4):461-462
用ELISA法检测我院1995年12888份血清和1990年12888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表明,1995年的总感率为39.35%,1990年HBV的总感率为46.225,1995年的标志物模式种类与1990年相同,1995年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与1990年相比已发生了变化;(1)人工主动免疫模式(仅抗-HBs阳性)的检测率由10.95%增至31.7%;(2)急性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