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CT、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年来临床确诊的1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3d内接受CT与MRI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其中3例患者CT表现正常;MRI检查10例患者均表现异常,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10例患者中,MRI共检出42个病灶,CT仅检出15个病灶。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优于CT。结论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是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04-104
目的探讨CT、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资料完整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0例,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本组20例患者CT共检出出血性病灶39处,20例MRI共检出出血及非出血病灶64处,且DWI(磁共振弥散)序列全部显示清楚。结论CT扫描对出血性病灶较敏感,MR/对非出血性病灶显示清晰,其中DWI序列是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比较敏感的MRI序列。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95-597
目的:分析研究CT和MRI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行CT、MRI检查,回顾其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并对检出阳性例次、病灶检出数目以及病灶位置、状态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例患者经CT、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阳性率分别为60.66%和95.08%,在检出阳性的患者中,病灶检出数目分别为56个和99个,病灶位置位于脑深部区域的比例分别为12.50%、31.31%,非出血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7.86%、34.34%,结论:CT、MRI都是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效方法,但较之CT,MRI因其灵敏度高而更具优势,在病情评估及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8例DAI,患者均做了MRI检查,其中17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8例中共发现了126个病灶,其中大脑白质及皮髓质交界区103个,胼胝体10个,基底节区7个,脑干3个,小脑3个。89.7%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上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胼胝体等处,MRI均可清晰显示。结论 MRI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RI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CT诊断方式,观察组接受MRI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检出病灶数目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诊断方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过程中相较于CT诊断方式检出率更高,安全性更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胜 《河北医药》2010,32(2):142-14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23例(17.96%)、中残23例(17.96%)、重残25例(19.53%)、植物生存11例(8.59%)、死亡46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11名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GCS评分,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 交通事故伤41例,占70.69%,颅内压增高24例,占41.21%,高分辨螺旋CT/MRI发现出血灶47例,占81%,死亡28例,占48.28%。结论 车祸伤致DAI率高,DAI伤后即刻昏迷且意识障碍重、时间长,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死亡率高,CT/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CT技术、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入住本院检查、已确诊的35例患者,选择CT技术、MRI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技术应用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入选病例中,CT技术确诊病例21例,检出率60.00%;MRI技术确诊病例34例,检出率97.14%(P<0.05);且两种技术检出病灶组织的数量比对同样有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时,选择MRI技术优势突出,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疾病检出质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85.2%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外伤病史和临床表现,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严圣 《北方药学》2012,9(4):53-54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的检查结果,评价CT与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临床确证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与CT结果相比有明显的优势,MRI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P〈0.01),16例患者CT检查显示DAI损伤表现,阳性率为34.04%,MRI显示DAI损伤表现的有43例,阳性率为91.49%。结论:CT及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MRI比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是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及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DIA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h内接受常规CT与MR检查。结果:26例常规CT检查中,18例结果阳性,8例结果阴性;26例MR检查全部阳性。CT及MRI检查表现为脑白质、胼胝体和脑干的单发或多的发混杂密度或信号病灶。18例患者中,CT仅检出病灶58个,2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病灶136个。结论: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DAI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经确诊为DAI的脑外伤患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或者损伤灶不位于典型部位,继而进行MRI检查。先行SWI检查后再行常规MR(T2WI、T1WI、DWI或FLAIRT2WI)检查。分析SWI图像特点,比较SWI与常规MR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SWI对于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结论 SWI序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颅脑加速运动过程中造成轴索肿胀、断裂以及并行小血管损伤的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在临床上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神经影像学检查在DAI的临床诊断和伤情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CT和常规MRI检查对DAI病灶的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5 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 ,GCS评分 ,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 交通事故伤 41例 ,占 70 6 9%,颅内压增高 2 4例 ,占 41 2 1%,高分辨螺旋CT/MRI发现出血灶 47例 ,占 81%,死亡 2 8例 ,占 48 2 8%。结论 车祸伤致DAI率高 ,DAI伤后即刻昏迷且意识障碍重、时间长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死亡率高 ,CT/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早期诊断 ,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治疗 ,是提高生存质量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36例临床患者的诊断与研究,探讨磁共振(MRI)多序列成像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36例患者进行MRI多序列成像检查。术后,与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36例患者均被MRI检查证实。其中,脑干损伤19例,胼胝体损伤7例,脑实质及脑皮层损伤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磁共振(MRI)多序列成像技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与弥漫性脑肿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发生率逐渐增加,死亡率极高,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现一些文章将两者混淆一起,为说明两者的关系,综述如下: 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作出病理诊断,由于CT与MRI的应用,使DAI有了临床诊断,1982年Adams等提出DAI病理学名词。他认为脑内各种组织的质量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病理改变,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SCT征象。结果灰白质交界处点状或小片状出血灶52例(82%);胼胝体、脑干、基底节区或三脑室周围灶状出血9例(14%);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44%)和(或)脑室内出血16例(25%)例;脑肿胀和(或)脑水肿4例(6%);另发现颅骨骨折、颅内积气及鼻窦、乳突积液等。结论MSCT检查准确率较高,是目前急诊检查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 32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22行CT及MR检查.结果 32例中共发现237个病灶,其中胼胝体12个,脑干3个,基底节区8个,大脑白质211个,小脑半球3个.85.2%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MRI资料 ,对其病灶的分布特点、信号特征及不同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DAI患者 ,共发现病灶 1338个 ,其中双侧大脑半球皮髓交界处病灶 4 6 9个 ,脑叶白质 4 6 0个 ,基底节区 2 0 2个 ,胼胝体 89个 ,小脑 70个 ,脑干 4 8个。DAI病灶在不同序列中的信号特征不同 ,所显示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 ,T2 WI及FLAIR为高信号 ,SE EPI弥散像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 ,FLASH为显著低信号。病灶在不同序列的显示程度不同 ,FLASH序列能得到显示的病灶 ,SET1WI仅能显示 15 3% ,FSET2 WI能显示 38 9% ,FLAIR能显示 5 4 7% ,SE EPI能显示 6 3 6 %。DAI合并症的显示各序列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略有差异。结论 MRI对DAI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不同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能力不同 ,FLASH序列能显示常规序列所不能显示的出血灶 ,可作为MRI诊断DAI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