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静脉补液结合消化道补水在治疗高渗高血糖状态(HHS)中的作用。方法33例HHS患者纳入本研究。在静脉补液的同时,匀速进行消化道补水,观察治疗前后血钠、血钾、血糖、有效血浆渗透压等变化及补液、补钾量和预后。结果经静脉补液和消化道补水,血糖、有效血浆渗透压平稳下降,治疗头12h血糖及有效血浆渗透压下降速度不超过3mmol·L^-1·h^-1;治疗48h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血钠、血钾和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血糖为(10.8±5,2)mmol/L。结论静脉补液结合消化道补水能平稳降低血糖、有效血浆渗透压,降低HHS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总结10例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的护理经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患者有严重的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及脱水,补液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是极其关键的治疗措施,补液包括静脉输液和鼻饲补液,补液量较大,积极、安全、合理的补液能及时有效的减轻高渗及脱水状态,胰岛素静脉输入又能很好的控制高血糖。本病以老年人多见,多伴有意识障碍或昏迷,长期卧床极易出现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多种并发症,需认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HHS)均为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HHS是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使血糖升高,进一步引起脱水,最终导致严重高渗状态;DKA是胰岛素缺乏更为严重,循环内低胰岛素水平不仅引起高血糖和脱水,还导致酮体和酸的产生[1].临床上治疗DKA-HHS缺少相应的指南.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认识,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21例DKA-HH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又称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yndrome),是因严重高血糖导致的血浆高渗透压、严重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虽然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发生昏迷,而且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酮症以及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DKA)与高血糖高渗透状态(HHS)的临床主要特征。方法从2003年3月至2013年12月经我院诊断的糖尿病患儿中筛查出合并DKA与HHS患儿,对所筛选的患儿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研究显示近年来我院共新诊断出105例儿童糖尿病患者,其中有46例患者合并DKA,占43.80%,2例患儿为合并DKA-HSS病例,占1.90%,没有单纯合并HHS的儿童糖尿病病例。HHS于合并DKA的儿童糖尿病病例中发生率为4.34%,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HHS在10岁以上患儿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患儿(P<0.05)。合并DKA-HHS的患儿中包括重度脱水比例、有效渗透压、三酰甘油、尿素氮、血糖等多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单纯合并DKA患儿,差异显著(P均<0.05),此外DKA-HHS患儿的酸中毒程度及校正血清水平也均高于单纯合并DKA患儿(P<0.05)。结论糖尿病患儿中HH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DKA,并均伴随DKA同时存在,多见于10岁以上患儿中,合并DKA-HHS患儿的脱水、酸中毒及代谢紊乱程度均较单纯合并DKA患儿更为严重,并有着更高的肾功能异常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糖高渗状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血浆渗透压,甲状腺功能及血浆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和血浆渗透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 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血浆 T3水平与 CRP和 TNF-α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r=-0.743,r=-0.583,P〈0.01)。结论高血糖高渗状态可抑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和酮症酸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急救方法是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降低血浆渗透压,去除诱因;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正确记录24h出入量,加强胰岛素治疗管理、基础护理、饮食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结果:经积极救治和护理,18例患者血糖控制、病情好转、尿糖尿酮消失出院;1例并发肺炎,2例因脑出血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救关键是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降低血浆渗透压,去除诱因。护理重点是加强输液管理,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及每日出入液量;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病人中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Hyperosm olarnonketic hyperglycemic coma,HONK)为一种较少见的、病死率极高的急性并发症 ,表现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 ,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 ,患者常意识障碍至昏迷[1 ] 。而脑外伤后的高血糖高渗非酮症昏迷 (Hyperglycemichyperosmotic nonketotic coma,HHNC)是因为中枢损伤、应激或治疗欠妥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类似于 HONK的一种脑外伤危象。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发现 31例脑外伤脱水治疗的病人中发生 HHNC,其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规律不同于一般的HONK,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是糖尿病的一种较少见且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以严重高血糖、严重脱水、血浆高渗透压状态和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1],病情危重,如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病死率高达40%~70%[2]。现将本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救治的26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病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1例脑卒中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案例,分析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血糖控制不佳时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和肠外营养方案中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为此类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血糖、高渗脱水状态(HHS)是高血糖高渗状态合并严重的酮症酸中毒,临床较少见,如处理不当其发生并发症(肺水肿、脑水肿)较单独DKA或HHS高[1]。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了30例混合性DKA和HH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7.
高血糖危象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HHS),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代谢并发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血糖水平急剧地升高。在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DKA的发生率较高,HHS的发生率较DKA略低。而且,DKA和HHS的发病率也在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而升高,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对高血糖危象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规范化,使DKA和HHS的病死率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1例男性患者患2型糖尿病史16年,肾移植术后发生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和黏膜念珠菌病。临床药师综合考虑这些问题,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从而使患者高渗性高血糖和黏膜念珠菌病得到控制。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作为多学科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协助医师完善用药方案,促进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多,首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HHS)并不少见,DKA和HHS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医师已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临床上不少DKA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或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社区老年高血糖高渗综合征34例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选择本社区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4例老年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患者,给以补液、降血糖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h 后的效果。结果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治愈28例(82.3%),死亡6例(17.6%),其中死于急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各3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h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血浆有效渗透压、血糖均显著降低,但尿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早期诊断,控制血糖增高的诱因,对治疗社区老年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