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5例,应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结果 55例患者共121个颈椎节段接受手术减压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2.4±0.3)h,术中出血量为(217.2±16.3)ml。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02±1.03)分,术后3个月为(12.72±0.88)分,6个月为(13.56±1.04)分,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脊椎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入路方式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颈前路入路手术组(观察组,n =39),以及颈后路入路手术组(对照组,n =39),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包括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结果2组患者术前 JOA、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 JOA、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ROM、CC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ROM低于对照组,CCI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前路、后路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其影像学表现,但前路入路随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髓钳夹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手术完成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疗效。结果:本组22例术前JOA评分平均(8.5±2.2)分,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平均为(13.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1.5+5.1)%。21例术后3、6、12个月获得随访,JOA评分平均分别为(13.9±2.2)分、(14.9+1.4)分、(15.0+1.2)分,平均改善率为(63.2±4.3)%、(75.3±3.1)%、(75.6+3.0)%。11例术后13~24个月JOA评分平均为(14.7±1.8)分,平均改善率为(70.3±3.9)%。5例术后36~42个月JOA评分平均为(14.4±2.1)分,平均改善率为(69.4±4.6)%。术后各段X线、CT和MRI检查显示钳夹节段颈髓压迫明显解除,内固定无松动。结论:脊髓钳夹型颈椎病施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一定条件下安全可行,术后近期疗效明显,能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42例手术方式为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单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脊髓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合Odom等分级方法对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级,评价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9年3个月,平均3年5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11.5分,术后平均15.1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5.3%。Odom等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分级:优196例(57.3%),良83例(24.3%),可52例(15.2%),差11例(3.2%),优良率81.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良率81.6%,JOA改善率85.3%,有利于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手术的疗效。结果:优9例,良12例,可4例,差7例,优良率为78.2%(25/32)。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椎管矢状径也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后前联合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4年3月至2010年4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从中选取89例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和联合组3组,统计分析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情况,随访并得出3种术式的JOA评分、症状消失时间,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和后路组治疗效果、JOA评分、症状消失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效果、JOA评分、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脊髓型脊椎病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我们倾向于选择风险更小,费用少的后路。前后联合入路解压效果更好,稳定性更强,有利于康复,但应缩短手术时间,尽早完成手术以恢复受压脊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就诊患者分为A组、B组、C组,三个组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13例,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三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9.3±2.3)分,B组(9.4±1.4)分,A组(9.2±2.2)分];治疗后,C组[(14.5±3.4)分]明显高于A组[(12.6±1.2)分](t=3.09,P<0.0S)和B组[(11.3±1.4)分](t=4.62,P<0.05);C组术后优良率(76.9%)明显高于A组(43.8%)(x2=3.84,P<0.05)和B组(42.8%)(x2=4.11,P<0.05).结论 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恢复较好,具有减压彻底、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手术的远期疗效,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时应该如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方法总结了67例经三年以上长期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例,将前、后路手术的手术疗效结合病变的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单节段病变,23例前路手术术后均改善明显,1例后路手术术后病情恶化;双节段病变,15例前路手术的疗效明显好于11例后路手术(P〈0.05);三节段病变,6例前路手术和6例后路手术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四节段病变,5例后路手术疗效均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变累及单节段和双节段时,采用前路手术比较合理;三节段病变,前路和后路手术均可采用;四节段病变,采用后路手术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董大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70+172-170,172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钛网、钢板、螺钉位置均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无钛网移位脱落、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发生。患者随访结束时JOA评分为(15.2±1.6)分.明显优于术前的(9.8±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68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随访3月后,x线片检查示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生理曲度正常。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术前.JOA脊髓功能评分为(9.12±1.24)分,ODI评分为(77.62±9.9)分术后3个月随访,JOA脊髓功能评分为(14.27±2.25)分,ODI评分为(16.52±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价,优41例,良21例,可6例,差0例。结论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和后路手术的效果,观察两者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对比手术前后的评分和不同手术方法之间的评分。结果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的JOA评分与手术前的评分有较大的差异,两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前后路手术后的JOA评分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前后路手术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两者术后近期的手术效果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联合邻近节段人工间盘置换(Hybrid Surgery)在颈前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应用Hybrid Surgery术式治疗颈前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随访1~50个月,手术前后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进行评分。通过JOA评分的改善情况,Odom’s分级随访结果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评价Hybrid Surgery的效果。结果 18例术后JOA评分(13.5±2.4)分高于术前(10.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P<0.05)。18例中16例显效,2例有效。Odom’s分级评价优6例,良11例,可1例。术后颈椎运动范围(40.1°±8.4°)与术前(42.6°±11.9°)颈椎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结论 Hybrid Surgery术式颈前路充分减压融合,既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又可保留一定程度上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1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减压充分后取自体髂骨或骨粒填充的钛网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18.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38±1.25)分,术后3个月为(9.87±2.38)分、12个月为(12.36±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忻  赵毅  祁学强  常建旗 《河北医药》2016,(14):2146-214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单纯前路手术组(前路组, n=28)、单纯后路手术组(后路组, n =23)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联合组, n =38)。比较3组患者术后椎体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3组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均低于前路组和后路组,JOA评分均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Cobb 角、椎体间滑移距离、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联合组D级+E级比例显著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D级+E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单一入路手术相比,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明显提高了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椎体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且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桂阳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43例,均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22.39±4.25)个月,根据JOA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后植骨均融合,无并发症发生和假关节形成,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为(9.25±3.12)分,术后6个月为(13.27±4.35)分,术后12个月为(14.53±4.39)分,手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1.87%和68.13%。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有效提高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0例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单节段、两节段、三节段、四节段压迫的改善率。结果随访20—73个月,平均43个月,两种减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在单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节段、三节段压迫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压迫者,前路手术效果好,对于两个或三个节段压迫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相同,对于四个节段的压迫,后路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于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先行后路椎板切除,然后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未发生明显脊髓损伤加重表现,无切口感染,术前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为5~13分,平均9.7分,术后JOA评分增加至9~16分,平均14.65分。改善率68.5%,优良率达67.9%。结论一期前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手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7例,3个椎间隙者5例。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28例取自体髂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内充填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并行带锁板固定。结果32例中29例随访平均3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后。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手术有效率为93.0%(27/29),优良率为79.0%(23/29),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3分上升至术后14.1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穆哈买提  杨波  王雷  李坤 《中国医药》2012,7(12):1566-1567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4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后椎体间钛网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同定术进行治疗,收集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术前后Cobb’s角、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术后恢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愈合,病灶无复发;无明显矫正度数丢失;愈合时间6—8个月。Cobb’s角由术前平均(34±5)恢复到术后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0。JOA评分,术后14—25分,平均(20±1)分;术前为9~19分,平均(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率,术后优10例、良15例、中8例、差1例,恢复率为73.5%(25/34)。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术式可使术野清楚显露、清除病灶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