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妊娠24.40周发现短P—R间期的孕妇共72例,在分娩后或终止妊娠后2~4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比较其结果。结果72例妊娠期发现短P—R间期的妇女68例在复查心电图中发现短P—R间期现象消失,4例在复查中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是短P-R间期,其与妊娠期生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妊娠期孕妇120例及非妊娠正常妇女60例,均行凝血功能检查,记录比较妊娠期不同时期孕妇和非妊娠正常妇女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妊娠早期孕妇的APTT、PT、FIB、TT与非妊娠正常妇女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中期孕妇PIB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正常妇女;妊娠晚期孕妇APTT、PT显著短于非妊娠正常妇女,T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正常妇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可及时掌握孕妇凝血功能情况,对妊娠期血栓性疾病及产后异常出血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改变。方法:采用BRENTWOOD心电工作站12导联同步机描记170例妊娠期妇女组的心电图和170例健康体检组妇女的心电图作对比。结果:孕妇组心电图异常82例,其中短P-R 16例,心律失常42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30例、房性早搏8例、室性早搏4例),ST-T改变24例。结论:孕妇的异常心电图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最多见的是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妊娠期及分娩后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对58例妊娠期及分娩后妇女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P-R间期的变化.结果显示妊娠期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综合征,分娩后1个月,短P-R间期综合征消失.  相似文献   

5.
申小欣  殷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73-1574
妊娠期间孕妇全身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大可使正常妊娠期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的改变,妊娠晚期心电图常规检查为孕妇预防保健的措施之一,我们对2003年1~12月的408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8例均为我院住院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孕期管理与检测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高危妊娠妇女,对80例高危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高危妊娠期管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显示没有孕妇与围生儿死亡的情况出现。结论处于高危妊娠期孕妇,极易发生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健康的现象,对高危妊娠期孕妇加强妊娠知识宣教,嘱咐患者定期进行检查,则能有效提高孕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杨竹青 《北方药学》2013,(8):113-113
目的:分析妇女妊娠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2月到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妊娠期妇女6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再选取60例非妊娠期的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比非妊娠期妇女要高。结论:妇女妊娠期的心电图短P-R间期问题为良性的生理改变,没有明显的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正常妊娠妇女、非孕妇女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非孕妇女组,与非孕妇女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其随病情加重而增加,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升高,它可能作为一种代偿机制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480例妊娠期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进一步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改变的认识、判断及相应处理。方法通过回顾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480例妊娠期妇女心电图改变结果,将妊娠期心电图异常变化分组比较。结果妊娠早期心电图有轻度改变,至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结论大多数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不需要特殊的临床治疗,能顺利通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450例妊娠期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进一步探讨妊娠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450例妊娠妇女心电图改变结果,将妊娠早、晚期心电图异常变化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孕早期心电图有轻度改变,至孕晚期心电图异常明显增多,发生心律失常也增多。结论大多数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异常改变,通常不需要特殊的临床治疗,能顺利通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单纯心律失常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相似文献   

11.
杨文珍 《哈尔滨医药》2012,32(2):137-137
目的 通过检查足月待产孕妇心电图,分析其异常心电图发生原因.方法 观察分析560例足月待产孕妇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作对照.结果 560例足月待产孕妇组,异常心电图190例,占33.93%,其中窦性心律失常(89例为窦性心动过速和2例窦性心动过缓),占异常心电图的47.89%,ST-T改变53例,占异常心电图的27.90%,期前收缩18例(包括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6例),占9.47%,心电轴左偏5例占2.63%,房室传导阻滞11人,占5.79%,短PR间期12人,占6.32%.非妊娠组:心电图异常34例,占6.07%.妊娠期妇女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ST-T改变较非妊娠组健康体检妇女显著增加.结论 对足月待产孕妇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者,分析异常心电图发生原因是生理性改变还是器质性变,及时发现问题,安全度过分娩期,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妊娠期妇女进行桡骨骨密度测定,根据妇女娠期骨密度变化,从而判断孕妇缺钙情况,并采取个性化指导及治疗。方法采用以色列阳光公司生产的sunlight omnisense7000骨密度仪,对妊娠期妇女进行桡骨骨密度(BMD)测定,从而判断孕妇骨密度情况。结果随着孕妇孕周增加,妊娠期妇女骨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妊娠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安全有效,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妊娠期妇女临床心电图改变及心电图分布异常情况。方法:对顺德地区2300例妊娠妇女早、中、晚各期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孕妇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P<0.05),高龄组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产妇早期、中期、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实,孕妇较非妊娠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高龄组较低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要高,孕龄越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越高。在临床筛查中可通过常规心电图诊断出孕妇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利于对孕妇进行及时监护、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期女性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选取该阶段内在某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妊娠期妇女和5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根据妊娠时间将妊娠期妇女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晚期组,比较不同妊娠时间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计算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的相关性系数。结果:观察组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P0.05);孕中晚期组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孕早期组(P0.05);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密切相关,且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其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密切相关,妊娠期间应对孕产妇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进行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异常情况,进一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妊娠期是大多数妇女特殊的人生阶段,为了提高人口素质,确保妇女、儿童健康,妊娠期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期间孕妇体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让妊娠期妇女掌握合理用药,避免影响胎儿身体健康。方法妊娠期合理用药重要性。结论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在妊娠早期主要是致畸形作用。妊娠后期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功能性的。孕妇应慎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E升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来我院进行妊娠的妇女一共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孕妇怀孕期间检测所有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根据患者的血压值的情况,把患者分为临界高血压状态组7例,轻度高血压组患者11例,中度高血压患者3例,同时将同样在怀孕期但是没有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正常孕妇选择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孕妇进行定期产检的当中对妇女进行血清维生素E,并观察妇女在怀孕期间的血压变化的情况,评价孕妇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进行前瞻性研究,追踪妊娠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将三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肝肾功能以计数的形式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建立与VE的相关性线性分析。结果:在进行检查的2000名妇女当中,发现了妊娠期高血压的妇女有21例,发病率为1.05%。通过研究数据发现,妊娠期的孕妇较正常生理状态的妇女来说,血清维生素E升高都有升高的状态,但是样在怀孕期但是没有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正常孕妇,血清维生素E的值在略微升高的状态,但是还是在正常值分为之内,而出现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妇女的血清维生素E的值都要高于正常水平,同时患者妊娠期高血压越严重,患者的血清维生素E的值越高。讨论:维生素E升高可能间接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出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且维生素E升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呈正性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孕妇要进行系统检查、监护、保健指导还有预防保健工作。能维持正常妊娠生理期,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减少病残儿出生,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妊娠期用药及其重要。1药物对孕妇的反应妊娠期生理发生变化,体内各系统的变化,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肠系统的张力及活动减弱,就影响药物的吸收。药物分布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清尿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研究组)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尿酸的水平,并观察两组围生儿的预后。结果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娩前血清尿酸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加重,分娩前血清尿酸水平亦随之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与血清尿酸增高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尿酸值增高与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尿酸增高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演变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及时监测孕妇血清尿酸对预测患者病情变化及判断围产儿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孕妇在正常妊娠期间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变化,探讨TBA在妊娠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孕妇在妊娠不同阶段和未孕妇女血清中TBA含量。结果妊娠组妇女血清中TBA比非妊娠组高,并且妊娠后期TBA的升高比早期更为明显。结论在正常妊娠过程中,TBA含量会生理性升高,而其异常升高的孕妇就会潜在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险。因此,妊娠期TBA的定期检测有利于IC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易出现短PR间期,相关研究显示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这与怀孕期间母体发生一系列特殊的生理变化密不可分。现对妊娠期短PR间期产生的机制、短PR间期对孕妇的临床意义及如何正确认识并指导孕妇正确对待妊娠期短PR间期进行综述。1 PR间期概述1.1正常PR间期心电图上,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PR间期,由P波和PR段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