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演变过程,涉及多种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激活,其中,PTEN与EEC的关系最密切,其表达涉及93%的散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被称为子宫内膜癌的"看家基因"[1].本研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中PTEN和ER表达,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中E-cadherin及ER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多见于50岁以上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妇女,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演变过程,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子宫内膜组织中Ecadherin和ER表达进行研究,旨在探寻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二者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ILK、E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L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5.0%)及癌旁组织(8.8%)(P〈0.001)。②E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4.1%,均高于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50.0%)(P〈0.001)。③ILK随着晚临床分期、组织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表达增高(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④ILK与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4,P=0.014)。结论:ILK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随细胞恶变而发生改变。对ILK、ER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其中腺癌比例占80%以上。近年来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有理论认为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且激素受体在内膜癌中的表达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并与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有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bc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旨在探讨其中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预后的诊断及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p53、p21、ER及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子宫内膜癌进行p53、p21、ER及PR的检测。结果 p53、p21、ER及PR的表达率分别为40%、80%、60%及45%。结论这提示癌基因突变与激素失调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并影响其发展,癌基因及激素受体的检测对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JAM-1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癌细胞无肌层浸润18例,浅层浸润38例,深层浸润1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JAM-1在无、浅、深三组浸润深度的表达情况。结果 JAM-1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癌细胞、腺细胞的胞膜及胞浆,随肌层浸润程度的增加JAM-1的表达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JAM-1的表达与癌细胞的浸润程度呈反比,提示JAM-1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癌Hp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病理分型、分期有关(P<0.05)。结论Hpa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并与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病理特征有关,检测其表达以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和61.7%,ER、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和29.8%。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表达与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变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估计患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lusterin和Masp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共计110例,其中子宫内膜癌组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30例。免疫组化对比三组患者Clusterin和Masp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maspin表达阳性率为47.5%,显著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clusterin表达阳性率为45.0%,显著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中的maspin和clusterin表达阳性率显著增加,maspin和clusteri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Maspin蛋白、uPA蛋白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病理科存档的蜡块,子宫内膜癌50例、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50例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aspin蛋白、uPA蛋白、ER、P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4种蛋白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Maspin蛋白、ER、PR在增殖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PA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Maspin、uPA、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和ER、PR的表达呈一致性,Maspin与uPA呈负相关(r=-0.341,P<0.05),uPA和ER呈负相关(r=-0.293,P<0.05).结论 ER、PR的减少,Maspin蛋白表达的缺失,伴随uPA蛋白表达上调,四者均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有可能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治疗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苏琼  舒宽勇  伍琼芳 《江西医药》2011,46(2):114-117
目的探讨检测PTEN、BCL-2和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50例术后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PTEN、BCL-2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织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PTEN、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2)PTEN蛋白与BCL-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有关,且随着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PTEN蛋白及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3)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升高;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4)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PTEN与C-erbB-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BCL-2与C-erbB-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TEN、BCL-2蛋白失表达和C-erbB-2蛋白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MGMT在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在38例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32例中的表达.结果 MGM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6%(13/32),(++)56.2%(18/32),(+)3.1%(1/32),MGMT蛋白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0%(5/25),(++)80%(20/25)、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7%(17/38),(+)55.2%(21/38).MGMT蛋白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P<0.05).结论 MGMT基因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指标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R-15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miR-15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68例癌旁组织的miR-15a表达情况;分别将无关序列模拟物(非转染组)、miR-15a模拟物(转染组)转染入RL95-2人子宫内膜癌细胞,设立阴性对照组,比较3组的miR-15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情况;并通过Transwell肿瘤细胞侵袭试验和Transwell肿瘤细胞迁移试验检测RL95-2细胞的侵袭力和迁移能力.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miR-15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15a相对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转染组miR-15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对照组,MMP-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转染组侵袭力与迁移力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iR-15a以低表达为主,且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FIGO分期有关,miR-15a作为抑癌基因可能是通过抑制MMP-2蛋白发挥抑制癌细胞转移及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Maspin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 uPA 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5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0例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30例,分析 Maspin 和 uPA 蛋白在其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Maspin 和 uPA 蛋白表达情况在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341,P <0.05)。结论Maspin 和 uPA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通过联合检测 Maspin 和 uPA 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董丽涛 《安徽医药》2018,22(5):897-89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术后或活检经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标本67例,既往收集的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71.64%(48/6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31.43%(11/35),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在高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6.96%高于中低分化组织的63.64%,浸润深度≤1/2肌层的阳性表达率87.50%高于≥1/2肌层的62.79%,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高于阳性组织的57.6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F-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峥嵘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63-1764
目的:研究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正常子宫内膜1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癌高、中、低分化各15例为实验组,观察C-erbB-2蛋白住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P〈0.05)有关。结论:C-erbB-2蛋白与子官内膜瘴的发生密切相关,C-erbB-2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高,且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间皮素与CA125作为子宫内膜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间皮素(mesothelin,MSLN)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及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原发灶组织30份及136枚淋巴结中的MSLN及CA125的表达。结果(1)MSLN、CA125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0/30)、76%(23/30)。(2)Ⅰ、Ⅱ、Ⅲ期子宫内膜癌MSLN表达率分别为56%、100%、67%,Ⅱ、Ⅲ期和Ⅰ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7),Ⅰ、Ⅱ、Ⅲ期子宫内膜癌CA12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1%、100%、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有淋巴结转移组MSLN、CA12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16/17)、88%(15/17);无淋巴结转移组,MSLN、CA12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10/118)、6.9%(8/116)。结论MSLN、CA125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记物,MSLN、CA125都可能提示淋巴结微转移。MSLN和CA125的表达呈等级相关(P<0.05),二者可能有功能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MK、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淳  张丽娟  范秀华  李雅钗 《河北医药》2010,32(10):1202-120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K和VEGF蛋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K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MK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显著(r=1.55,P〈0.01;r=1.11,P〈0.05),MK与VEGF 蛋白表达阳性者VEGF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呈正相关(r=1.76,P〈0.05).结论 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VEGF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