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川芍、赤芍、地龙、桃仁、红花所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四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证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证。笔者本其补气活血之功,辨证运用于临床,治疗气虚血瘀所致之多种病证,收效较好。现举二例如下,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所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等证,余本其补气活血之功,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效佳。  相似文献   

3.
黄芪活血功效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广泛.本文通过对黄芪历代医籍记载、临床用药和实验药理研究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黄芪不仅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等功效,而且具有独立良好的活血之功.建议应当将活血作为黄芪的功效予以补充,以期为扩大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七味药物组成,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取其大补脾胃元气之功,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配以臣药当归尾补血活血,有祛瘀血而不伤好血之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七味药组成,具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是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常用  相似文献   

6.
定悸汤治疗过早搏动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平 《陕西中医》1998,19(9):388-388
采用自拟定悸汤(酸枣仁、柏子仁、黄芪、丹参、郁金、琥珀、黄精、当归、赤芍等)治疗过早搏动40例,总有效率93%。本方有养心复脉,补肾益精,活血散瘀之功。  相似文献   

7.
《证治准绳》方当归饮子由当归、黄芪、何首乌、生地、白芍、川芎、刺蒺藜、荆芥、防风、甘草10味药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祛风益肾之功。近五年来,笔者以此方治疗全秃7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丹 《四川中医》2002,20(5):68-69
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作者运用于血栓性静脉炎,人流术后闭经,颈椎病,偏头痛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原方由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方用大剂量黄芪峻补元气,桃仁、红花、归尾等活血通络而又不伤正气,诸药配伍,共奏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1].李胜涛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期、高血压病、月经量少等多种病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因虚致瘀”之证。原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是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红花、桃仁、川芎各一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王氏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苔白、脉缓等症。后世医家发展王氏经验,取其补通兼施之功,使其?..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作者在临证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几种疾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中风(脑梗死)患者李某,男,56岁。因"头晕,言语謇涩伴右侧肢体无力1小时"就诊,西医诊断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养心口服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黑龙江中医学院肖洪彬,李冀,李笑然指导段富津养心口服液由人参、黄芪、川芎、丹参、五味子、当归、柏子仁、炙甘草等组成,具有补益心气,活血养血之功。主治冠心病、心肌炎、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后期,中医辨证属心气不足,兼有血瘀之心悸...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验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德金 《光明中医》2008,23(12):2017-2018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为君药,意在益气活血以还人体五分之气。斯法启幽发微,深受后世推崇。余临证每遇疑难杂症属瘀血者,常施此方,收到满意效果,试举2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组成,功在补气,活血通络,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笔者临床变通其用,对具有气虚血瘀证之冠心病、颈性眩晕、脑血栓形成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势头。我们在运用民间验方胡桃饮治疗NIDDM的基础上,研制成青龙黄芪汤。该汤由青龙衣、黄芪、山药、天花粉、生地、枸杞子、黄连、丹参组成。一般认为青龙衣味苦涩,性平,有治胃腹痛、水痢、痈肿疮毒之功,我们在临床中体会到青龙衣苦能清热,涩能敛阴,具有健脾涩精,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配以黄芪益气健脾,补五脏之虚;山药补而不燥,能滋精固肾;天花粉有清热生津止渴之功;生地、枸杞子补肝肾、滋阴养血;黄连清热泻火;丹参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共奏益气养阴,清热泻火,化瘀  相似文献   

17.
严倩 《河南中医》1999,19(5):40-41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七味药物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故为临床常用治中风后遗证的良方。但笔者发现,将该方加味治老年前列腺增生、萎缩性胃炎、冠心病也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前列腺增生张某,男,65岁,1995年12月6日初诊。诉夜尿频…  相似文献   

18.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近年来,研究学者围绕其补气、健脾、利水功效机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首载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表明本品兼有活血作用。目前,对于本品活血作用机制阐释,中医常基于"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理论进行论证,但并不等同于本品无活血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对黄芪的记载,发现其活血作用应用广泛。综合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中有关其活血作用的应用,本品在方中行活血通络、活血利水、活血扶正作用,尤能体现其活血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有关瘀血病理指标的分子机制中,黄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表明黄芪有活血作用,但未深入探究,存在研究价值。该文从历代文献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论述、黄芪活血作用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活血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黄芪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吴艺 《新中医》1999,31(4):51-51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历代医家运用此方治疗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症屡获奇效。笔者以该方临证变通,用治气虚血瘀之腰腿痛、胸痹、胃下垂,获效颇好。现介绍如下。1腰...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组成,为中风后遗症而设,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笔者移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症,亦颇有效。现摘录验案3则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