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初中学生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03选择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共265名作为被试对象,采用集体施测完成症状自评量表和自我差异问卷的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包含躯体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0为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自我差异问卷基于自我描述问卷修订而成。在原问卷的基础上,每道题前面加上“现实中……”“我希望,……”,以构成2份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问卷。自我差异问卷包含学业自我差异、非学业自我差异和一般自我差异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业自我差异中又分为数学、言语、一般学校;非学业自我差异中又分为体能、外貌、同性关系、与父母关系、诚信-可信赖、情绪稳定性。主要记录初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差异总分、非学业自我差异总分、一般自我差异总分以及总体差异分数。各维度计算方法为:自我差异分数=理想自我分数-现实自我分数。学业自我差异总分=(学业自我差异各维度分数之和)/该维度下题目数,其他维度总分计算同上。结果:发放问卷265份,收回合格问卷为240份,有效率为90.6%。①初二年级学生的自我差异分数偏高,学业自我差异、非学业自我差异以及一般自我差异的分数也是初二年级的差异分数最高。②心理健康因子方面,分数较高的主要有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敌对5项,其中初二年级分数偏高。③学业自我差异总分与个体抑郁、焦虑因子呈显著相关;初中学生外貌自我差异与人际关系因子显著相关;非学业自我差异总分分别与个体心理健康总分、躯体症状、强迫、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显著相关;自我差异总分分别与心理健康的精神病性、其他因子显著相关。④初一年级学生一般自我差异明显低于初二年级犤F(2,169)=4.074,P<0.05犦,初二年级学生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犤F(2,169)=3.287,P<0.05犦。非学业自我差异、自我差异总分、人际关系和焦虑这几个维度中,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初二年级学生自我差异分数显著高于初一、初三年级,自我差异各维度的得分也是初二年级偏高;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因子的关系中,受影响最大的心理健康因子是抑郁、焦虑、精神病性;自我差异维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同性关系、外貌、非学业自我差异和自我差异总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2名女性性受害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女性性受害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女性性受害者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家庭外支持维度评分均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内支持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自我接纳问卷的自我接纳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评价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自我接纳、消极应对能改善人际关系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淄博市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方法:2004—11随机选取山东省淄博市4所中学初一至初四的5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9组症状群,每一项均采取5级评分制。1分表示正常,2分表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分表示存在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分表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检测,以SCL-90项目得分〉/2分作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划界分。数据采集时间为各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后2个月内,以班为单位进行测查。通过班主任教师组织、由接受过培训的心理学教师做主试,测试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当场收回问卷并进行整理,剔除测试内容不完整的问卷。 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选取山东省淄博市4所中学初一至初四的5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终资料完整的569份问卷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个因子的检出率:初一学生各因子的检出率都较低;初二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敌对、偏执、焦虑方面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分别为33.7%,28.9%,26.8%、25.8%和20.0%:初三学生敌对、强迫、偏执因子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6_4%、25.7%和22.1%;初四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偏执、敌对、焦虑、抑郁方面的检出率又明显提高,分别为48.2%,35.5%,33.6%,32.7%,30.0%,28.2%。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个因子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的差异:初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初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心理问题大体上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③不同年级学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初一学生在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二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初三学生只在偏执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四学生各项分数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 结论: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大体上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初二、初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性别差异存在年龄阶段性,应及时建立一个有效的青少年健康辅导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淄博市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2004-11随机选取山东省淄博市4所中学初一至初四的5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9组症状群,每一项均采取5级评分制。1分表示正常,2分表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分表示存在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分表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检测,以SCL-90项目得分≥2分作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划界分。数据采集时间为各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后2个月内,以班为单位进行测查。通过班主任教师组织、由接受过培训的心理学教师做主试,测试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当场收回问卷并进行整理,剔除测试内容不完整的问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选取山东省淄博市4所中学初一至初四的5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终资料完整的569份问卷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个因子的检出率:初一学生各因子的检出率都较低;初二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敌对、偏执、焦虑方面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分别为33.7%,28.9%,26.8%、25.8%和20.0%;初三学生敌对、强迫、偏执因子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6.4%、25.7%和22.1%;初四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偏执、敌对、焦虑、抑郁方面的检出率又明显提高,分别为48.2%,35.5%,33.6%,32.7%,30.0%,28.2%。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个因子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的差异:初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初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心理问题大体上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③不同年级学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初一学生在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二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初三学生只在偏执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四学生各项分数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结论: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大体上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初二、初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性别差异存在年龄阶段性,应及时建立一个有效的青少年健康辅导计划。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量表测定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于2004-03随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择少数民族学生260人和汉族学生23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采用集体测试方法,在测试前使用标准的指导语,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量表当场收回。结果:发放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问卷260份,收回合格问卷250份,有效率96.2%。发放汉族学生问卷230份,收回合格问卷228份,有效率99.1%。①少数民族地区师范专科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6%。②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③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均值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④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女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⑤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中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均高于城镇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⑥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均值随年级的上升而递增,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比较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异无显著性;三年级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均值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在各项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一年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国内相应年龄组的普通常人的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具体体现为:少数民族学生低于汉族学生;女生低于男生;农村学生低于城镇学生,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方面随年级增强的趋势明显。应结合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量表测试法分析欠发达地区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4-09/12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周口经贸技工学校、周口市技工学校和周口交通技工学校中2003、2004级的学生3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以性别、年级为变量评估不同类别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概括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按1~5级评定,其中1无症状,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症状自评量表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采用统一印制的量表,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以自愿为前提在自习教室进行测试,不记名,量表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量表300份,回收合格问卷262份,有效率87.3%。①整体情况:欠发达地区技术学校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除躯体化一项低于国内常模,其余各项均值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特别在强迫症状、恐怖的差异更为明显。②性别差异:男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3个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的评分及总分亦比女生高。只是恐怖这一因子女生高于男生。③年级差异:一年级技术学校学生在焦虑因子评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和敌对2个因子评分也高于二年级学生,差异呈显著性。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评分高于二年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一年级学生,结论:技术学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一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量表测定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于2004-03随机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择少数民族学生260人和汉族学生23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采用集体测试方法,在测试前使用标准的指导语,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量表当场收回.结果:发放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问卷260份,收回合格问卷250份,有效率96.2%.发放汉族学生问卷230份,收回合格问卷228份,有效率99.1%.①少数民族地区师范专科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6%.②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③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均值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④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女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⑤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中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均高于城镇学生,差异有显著性.⑥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均值随年级的上升而递增,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比较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异无显著性;三年级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分均值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在各项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一年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国内相应年龄组的普通常人的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具体体现为:少数民族学生低于汉族学生;女生低于男生;农村学生低于城镇学生,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方面随年级增强的趋势明显.应结合少数民族师范专科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民办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4-10随机抽取江西省3所民办高等院校学校的学生18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加其他(包括睡眠及饮食情况)10个症状因子,每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总分为90个单项目相加之和。总均分为总分/项目数。阳性项目数指单项分≥2的项目数;阴性项目数为单项分是1的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为阳性项目总分/阳性项目数。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在统一的指导语下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量表当场收回。评估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结果: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89.4%。①在161份有效问卷中,总分为165.01&;#177;48.79;总均分为1.83&;#177;0.54;阳性项目数为43.04&;#177;19.94;阴性项目数为46.96&;#177;19.94;阳性症状均分为2.65&;#177;0.46。民办高等院校学生症状自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中项目分≥3的人数和检出率(n/%)分别为躯体化101/62.7;强迫135/83.9;人际关系敏感116/72.0;抑郁121/75.8;焦虑116/72.0;敌对104/64.6;恐怖96/59.6;偏执96/59.6;精神病性109/67.7;其他113/70.2。②民办高等院校学生与大学生常模之间在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敌对、恐怖2个因子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不同性别之间,只有恐怖因子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①民办高等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1个或多个因子上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其他5个因子排在前5位。②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存在极显著差异,敌对、恐怖2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性别之间,只有恐怖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统计指标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综合科与精神科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综合医院与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温州市区及周边地区7家医院183名护士进行测评。结果:各医院临床护士在SAS、SDS、DSQ心理测评中各项目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SCL-90测评中,临床护理人员在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优于一般人群,余项因子与一般人群相比无差异;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7项因子得分以及总分显著高于精神科护士,其余项目则无差异。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综合医院临床护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科系、年级的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①2005-11随机整群抽取河南大学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校二、三年级大学生320人进行施测,共发出问卷320份。在资料整理过程中,28份因填写不完整和故意作答作为无效问卷被剔除,最后回收资料填写完整的问卷292份,有效率91.3%。②采用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施测并调查分析。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共18个项目,包括4个维度(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1—5级评分(分数越高出现孤独感频率越高)。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5级评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③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专业等内容,并对比进行分析。结果:292份有效问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特征为男125人(42.8%),女167人(57.2%);文科133人(45.5%),理工科159人(54.5%);二年级学生137人(46.9%),三年级学生155人(53.1%)。②性别变量在自我孤独感维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3.15,JP〈0.01),即女生高于男生;学科变量在自我孤独感维度、孤独感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55,P〈0.05;t=2.41,P〈0.05),即文科高于理工科;而年级变量在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4个维度上均未表现差异。③发展孤独感、社会孤独感这两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r=0.207~0.393;r=0.246-0.384;P均〈0.01).且对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具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 结论:孤独感程度高的大学生其相应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校应加强针对孤独感的教育活动和心理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