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总结中医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历程,针对当前中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中医思维弱化、中医临床能力不足的主要问题,构建了"以思维促能力,以传承促发展"中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其中包含了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评价保障体系5个方面。从中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的试点、应用到推广至整个中医学专业及中医学专业群人才培养中,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全面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优化其培养方案是值得探索的课题.临床指南作为科学详尽的推荐意见,其贴合临床、专业性强等特点是一个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诊疗连接起来的桥梁.以临床指南为纽带,探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提高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方法,以期为中医院校培养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针对西部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根据当前中医人才培养形势,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贯穿教育过程始终,并随时关注医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为培养中医人才在德育实践、中医思维培养、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国际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为西部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住院医师培训框架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较为全面地定义了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所必需的各项能力。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我国正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加拿大以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为探索中医临床人才教育和规范医疗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以“厚基础、强能力、重思维、显特色”为特征。为顺应新时代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基于中医思维培养进行了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岭南班一、二年级经典与临床课堂讲座教学和五年级临床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人才的培养在于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师承为主的古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不适合于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教育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但因缺乏师承环节,学生缺少在临床实践中的感悟和将中医理论熟练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造成临床型中医人才的缺乏。因此,将院校教育与师承体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是今后培养中医临床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目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认为传承能力是中医学自身人才培养规律要求、职业(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创新发展的前提;提出以传承能力为导向的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医经典为核心,以名老中医经验为要素,以中医文献对比阅读为途径提高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是中医四部经典课程中的三部,同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目前高等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人才培养也在传授知识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伤寒金匮温病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已评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今对以往相关工作进行总结,试图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中医经典联合教学模式,以期为中医教学改革之路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发现学生中医理念不够突出,中医思维片面肤浅,临床辨证困难,隐性知识难以传承。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中医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甘肃中医药大学基于思、教、研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深化中医理念,以运用与创新更高阶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隐性能力,构建更有效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开展的"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教学查房训练方法及在临床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认为在中医临床教学中开展"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查房训练,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实习热情,培养其逻辑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中医学生的创新与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堪称"双一流"建设的基石.医学人才的培养事关人类健康与发展,中医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历史沿革中适应"双一流"建设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从学校及人才定位、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载体、培养保障4个方面进行梳理,探讨中医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12)
基于150余篇人才培养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中医人才培养的因素繁多,且诸类问题综合作用,直接导致培养的中医人才素质不高,最终体现为中医临床能力下降。对此,文章结合现有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创新培养模式及改革路径,以期为中医药院校教育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四维评价模型”从科研能力、成长能力、临床能力、团队能力4个方面对新时期的中医青年人才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以培养“科研强、临床精、理论新、素养高”的中医实用人才为目标。通过“四维评价模型”对新时期中医青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积累经验,探索适用于新时期中医青年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特色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特色及创新试验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2方面入手,探讨以培养"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中医临床实用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管理及教学质量考评,强化实践和临床技能,进行实验区改革探索,总结经验,探求适用于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中医学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从拓宽素质培养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承教育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巩固专业思想,加强中医临床思维等能力培养;加强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经典学习,树立专业信心,形成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精心打造临床诊疗能力平台,加强基本功训练,大力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全过程综合评价,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对现行五年制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最切合该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海外注册中医师的胜任能力为视角,从中医哲学与文化的理解能力、临床技能、沟通技巧以及科研能力4个方面入手,探讨以澳大利亚为例的海外注册中医师的胜任能力特征,以期提出相应的中医人才培养思路。问卷调查表明,海外注册中医师在中医哲学与文化的理解能力方面,践行以人为本、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等医德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中医经典古籍的能力;在临床方面,正确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恰当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的针灸操作是海外中医师的基本技能要求;在沟通技巧方面,特别重视与患者良好有效的沟通,重视建立和维护良好亲切的医患关系;在科研能力方面,继续教育受到很高的重视,同时也要求海外中医师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就问题查找文献、解决问题、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在中医康复科的应用实践。方法:将2019年医院康复科未实施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时临床护理培训状况,设为实施前,此阶段中纳入参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的护士人员35名。将2020年医院康复科实施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时临床护理培训状况,设为实施后,此阶段中纳入参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的护士人员35名。观察开展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前后的科室培训管理质量评分、中医康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中医康复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核心能力评分、业务能力水平评分、岗位胜任力评分、中医康复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护士人员的科室培训管理质量评分、中医康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中医康复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核心能力评分、业务能力水平评分、岗位胜任力评分、中医康复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用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在提升康复科规范化培训水平中的作用显著,能够帮助康复科护士人员对中医康复护理知识、中医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好地掌握,提高护士...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湘中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湖湘特色不显、经典领悟不透、四诊技能不熟、辨证思维不强、科研创新不足等问题,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以“湖湘中医人才培养”为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临床操作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一特色二抓手三能力”的全方位湖湘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检验发现,通过此特色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校影响力与中医人才培养质量。以湖湘中医精神为引领,开展课程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进行高层次、高素质的特色中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校+师承”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在中医传承班运行中医经典“课程-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院校与师承互动,导读精读选修渐进,自学诵读跟师结合,重在培养中医思维;实训教学实施案例分析训练,通过集中实训、自主实训和实训考核,重在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教学实施五年一贯导师制,辅以家传学习和统一见习实习,重在培养和提高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传承班3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对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至今仍是所有中医医师提高临床疗效的法宝。在《伤寒论》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就是把“铁杆中医”的情怀融入课堂教学,坚守“经典为根、临床为本”,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之魅力,从骨子里喜欢中医,坚守临床是中医发展之源、立足之本,根植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诠释伤寒、运用伤寒、发扬伤寒,与时俱进,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推动中医经典理论发展与运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