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静滴清开灵注射液出现支气管哮喘1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患者男,57岁。因右季肋部阵发性疼痛半月,伴乏力、纳差、尿黄,于1998年2月入院。查体: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7/11kPa。神清,精神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肝掌及蜘蛛痣阳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肝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验:谷丙转氨酶700.14nmol/L,谷草转氨酶750.15nmol/L,总蛋白78g/L,白蛋白39g/L,碱性磷酸酶1.9706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03U/L,胎甲球蛋白(+)、乙肝标....  相似文献   

2.
黄药子致肝损害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 ,女 ,2 4岁。心悸、失眠、汗多、食欲亢进 ,大便次频 ,消瘦 2月余。在医院化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血脂、血糖均正常 ,T3及 T4增高 ,TSH降低。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在当地医院给予黄药子 2 0 g,夏枯草 2 0 g,生牡蛎 (先煎 ) 3 0 g。 1剂 /d,水煎服。服药 2 0d后 ,感全身不适 ,乏力、呕恶 ,纳差 ,尿黄。查体 :神志清楚 ,消瘦 ,无突眼 ,甲状腺轻度肿大 ,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 ,心肺无异常 ,腹软 ,无压痛 ,肝右胁下 2 cm,质软 ,无压痛 ,脾胁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正常 ,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 3 4 2 u/L,谷草转氨酶15 4u/l、…  相似文献   

3.
茵陈五苓散合四逆散治愈急性乙型肝炎1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某,男,26岁,眼黄,腹胀1月余,化验BIL180mL/L,ALT200U/L,HBsAg(+),HBcAg(+),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查见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肋下3cm,有明显压痛,移浊(-),脾未及,舌淡,苔黄腻,脉细弱。中医诊断为:阳黄,肝胆湿热,肝木克脾土。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方用四逆散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柴胡10g,白芍20g,白术10g,茯苓10g,板蓝根15g,枳壳10g,茵陈15g,猪苓10g,泽泻10g,车前子10g,黄芩10g,砂仁10g,丹参15g,鸡内金(研末冲服)10g,甘草6g。1日1剂,水煎服。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黄疸明显消退,食…  相似文献   

4.
肝病治验4则     
1 急性黄疸性肝炎 雷某 ,男 ,2 3岁。目黄 ,尿黄 ,右胁胀痛 ,纳差 ,口苦 ,烦躁失眠 ,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腻 ,脉细弦。肝功能 :AL T>2 0 0 U ,TBIL 80μmol/ L。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曾服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 ,效果不显。辨证为湿热蕴肝 ,胆失疏泄 ,治以清胆利湿 ,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枳实、厚朴、郁金、川楝子各 10 g,生大黄、甘草各 6 g,丹参、山楂、鸡内金、蛇舌草各 15 g,守方加减近月而愈。2 肝脓疡 李某 ,女 ,42岁。 10 d前发热 ,伴恶寒 ,右胁疼痛 ,口苦 ,咽干 ,尿赤 ,在当地用抗生素等治疗 ,仅发热恶寒已除 ,舌红…  相似文献   

5.
池晓玲  萧焕明 《新中医》2006,38(7):89-90
梁某,女,26岁,2004年2月23日初诊。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俗称大三阳)10余年,经治疗转为HBsAg(+)、HBcAb(+)。近来右胁隐痛,口干,口苦,月经愆期、色暗红,大便每天2次,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滑重按无力。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ALT)302U;谷草转氨酶(AST)196U;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sAg(+)、HBcAb(+)。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夹湿。予五酯胶囊、当飞利肝宁口服护肝降酶,并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处方:茵陈、丹参、益母草、延胡索、板蓝根各15g,黄芩、薏苡仁、叶下珠各12g,白芍9g,炙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3月1日二诊:药后诸症减轻,时值月经来潮第3天,舌暗红、苔薄白有裂纹,脉弦滑。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34岁 ,于 1997年 11月 12日就诊。患者于 1995年体检发现脂肪肝 ,血脂高 ,因无特殊不适 ,未予重视。近 1个月来自觉肝区时作胀痛 ,食欲不振 ,恶心 ,四肢乏力。检查 :巩膜及全身无黄染。腹软 ,肝于肋缘下 2 cm,质稍硬 ,触痛 ( ) ,脾 ( - )。化验 :总胆固醇 4 .6mmol/L,甘油三酯 2 .4 mmol/ L,乙肝二对半 ( - ) ;谷丙转氨酶 68U/ L,总蛋白 78g/ L,白蛋白 4 6g/ L;总胆红素15.8μmol/ L。 B超示 :肝脂肪中度浸润。诊断 :脂肪肝。初诊 :腹胀 ,肝区隐痛 ,胃纳差 ,恶心欲吐 ,神疲乏力 ,夜寝不安 ,多梦 ,大便不畅 ,溲黄。…  相似文献   

7.
李振爽 《光明中医》2008,23(6):822-823
刘某,男,43岁,右胁下撑胀疼痛一余月,伴腹胀,有时头晕。血压110/80mmHg,化验血胆固醇7.56mmol/L,三酰甘油2.89mmol/L,谷丙转氨酶54U/L,谷草转氨酶47U/L,r-谷氨酰转酞酶75U/L,彩超示:脂肪肝(中度)。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细。给与大黄廑虫丸每次1丸(3g),每日2次,  相似文献   

8.
吴某,女,25岁。患者素有乙肝病史,此次发病已3月余,辗转数家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活动型肝炎,迭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尤以谷丙转氨酶在200~1120U/L徘徊。今来我院就治,检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8smmol/L,谷丙转氨酶1120U/L,白蛋白468mg/L,总蛋白768mg/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给予能量、强力宁等治疗,病势如初,乃请余会诊。证见面色灰黯,巩膜肌肤黄染,暖气频作,右胁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尿黄,大便秘结,2~3日一行,月经量少。查体:肝肋下scm,质软。舌红无苦少津,脉细无力。证属肾明亏虚,肝体失养,肝用…  相似文献   

9.
王琳羚 《中医杂志》2008,49(10):914-914
刘寄奴,味苦性温,专入血分,临床多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取其通行祛瘀之力,笔者近年重用刘寄奴治疗淤胆型肝炎,效果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田某某,男,40岁,工人,2005年4月15日初诊,诉右胁胀痛不适,目黄、周身皮肤发黄,乏力20天.原有慢性胆囊炎病史5年,20天前恼怒后即感右胁疼痛,自服舒胆片治疗,无明显好转.现症:两胁胀痛,右胁明显,口干苦,纳差乏力,尿黄,舌暗红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滑.体检: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右肋下触及2cm,触痛明显,肝功能:ALT410U/L,TBiL156μmol/L,DBiL98μmol/L,HBsAg(+),B超检查:无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肝外梗阻疾病.诊断:淤胆型肝炎,辨证为痰瘀互结之阳黄.处方:刘寄奴60g,丹参30g,瓜蒌15g,白术12g,茯苓15g,牡丹皮12g.  相似文献   

10.
何首乌致肝功能损害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32岁,汉族。于2006年6月1日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查:谷丙转氨酶274U/L,谷草转氨酶112U/L,6月3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35.6U/L,谷草转氨酶61.5U/L,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氨基转肽酶等化验指标均为正常,血清免疫学(PCR)检测,各型肝炎病毒指标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肝炎28例,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35岁;病程1~15年,平均5.4年.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肝轻度肿大,质软,谷丙转氨酶反复增高超过6个月)19例,中度(慢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和肝肿大等慢性肝病体征,肝功能反复异常超过1年以上者)6例,重度(黄疸深,出血现象,腹水,肝硬化,严重肝功能损害,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转氨酶升高)3例.2治疗方法中药:柴胡、白术、青皮、丹皮各15g,板兰根、云苓、党参、香附、菌灵芝、白芍、五味子各20g,丹参、虎杖各25g,茵陈30g.湿热中阻加苡仁、黄芩各20g,车前子15g;淤血阻滞加桃仁、川芎各15g,红花10g;胁下有痞块加牡蛎20g;脾虚气滞加扁豆20g,砂仁4g.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2.
徐嘉辉  李茹柳  曾元桂  曾广龙 《光明中医》2013,28(8):1587-1588,1602
目的通过对四逆散各药量组方降低细胞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的研究,从而优选出对临床有较好疗效的四逆散药量组方,从而揭示该方在临床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作用特色,为相关中成药如四逆散丸剂等产品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经大剂量环磷酞胺灌胃处理后,用2,4,6-三硝基氯苯(Picryl Choloride,简称PCl)两次外涂腹部致敏,可诱发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其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ALT)、谷草转氨酶(GOT或AST)显著升高。结果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各药量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型ALT与AST,O组(柴胡15g白芍15g枳实15g甘草6g)降酶效果更显。结论四逆散(柴胡15g,白芍15g,枳实15g,甘草6g)对于PCl-DTH肝损伤动物模型降酶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湿热蕴结型:茵陈蒿汤加柴胡、枳壳各10克,郁金12克,延胡索15克;肝郁气滞型;四逆散加白芍15克,郁金12克,大黄9克,川(?)子、广木香、黄芩、姜黄各10克;肝胃不和型:柴胡疏肝散加黄芩、半夏、延胡索、姜黄、郁金、白术各10克,广木香9克,茯苓12克;肝郁脾虚型:逍遥散合四君子  相似文献   

14.
吴某,男,25岁,2007年8月1日初诊。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身目黄染1月余,再发1周入院。患者自述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身目黄染,纳差,恶心呕吐,遂于2007年6月21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查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AST)223U/L,谷丙转氨酶(ALT)538U/L,谷氨酰转肽酶(GGT)88U/L,碱性磷酸酶(ALP)149U/L,总胆红素(TBil)64.3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4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40.3μmol/L。遂诊为肝炎,予护肝、退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2006年7月25日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逍遥散是舒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常用方.临床应用甚广,凡因肝郁气滞兼有血虚的各种病症,随证加减均有较好疗效.现将治验及体会简介如下:胁痛(慢性肝炎)李某某,男,38岁,建筑工人,患者于1985年患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经用西药治疗病情好转,1987年因情志不遂病情复发.肝功化验:谷丙转氨酶85单位,麝浊18单位,麝絮(+++).症见两胁胀满疼痛,恶心欲吐,厌油腻,纳呆,疲倦,烦躁易怒,大便不规则,小便黄,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用方如下:当归12g、赤白芍各15g、柴胡10g、茯苓12g、白术15g、炙甘草5g、郁金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1例因久服白花蛇舌草而致痿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某男,48岁,干部。2001年7月19日初诊。自觉全身不适、疲乏、纳差,尿黄1周。诊见其目黄,肝区叩击痛(++)。检查示:总胆红素38.8μmol/L,直接胆红素37.5μmol/L,麝香草酚浊度9u/L,谷丙转氨酶 118u/L;乙肝三系统检查示: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DNA为1.92×105拷贝/mL。B超示:肝、脾不大,肝内结构正常。证属:肝胆湿热,湿毒内壅,脾虚失运。处方:白花蛇舌草、茵陈各15g,栀子、大黄各10g,虎杖12g,桑寄生、炒白术、丹参、太子参各15g,黄…  相似文献   

17.
例 1.田某某 ,男 ,2 6岁 ,农民 ,于 1994年 7月 2 3日就诊。患者近 2周来 ,饮食减少 ,右胁肋胀满 ,厌食油腻 ,恶心 ,四肢乏力 ,形体消瘦。检查 :周身皮肤及眼巩膜黄染 ,小便色黄 ,肝肿大肋下约 2 cm;化验 :TTT:7单位 ,SGPT:2 0 0单位 ,两对半 (- )。诊断 :急性黄疸型肝炎。初诊 :面色萎黄、巩膜及周身皮肤黄染、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右胁肋及腹部胀满、大便稀、小便色黄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黄腻 ,脉象细弦。证系肝脾失和 ,湿热内蕴 ,宜舒肝和胃、利湿清热 ,茵陈蒿汤加味施治。处方 :茵陈 30 g、栀子 12 g、大黄 6 g、板蓝根 15g、柴胡…  相似文献   

18.
1990年 1月~ 1999年 5月收治瘀胆型肝炎 35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消退黄疸效果好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瘀胆型肝炎的诊断标准。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 16~ 66岁。1.2 临床表现 :1均有轻度乏力、纳差、腹胀、尿黄、陶土色大便等 ;2查体 :巩膜、皮肤黄染 ,肝大 2 0例 ,脾大者 2例。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的总胆红素均升高 ,111.3~30 5.2 μmol/ L,非结合胆红素正常或稍增高 ,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B超肝大 2 0例 ,脾…  相似文献   

19.
刘凤君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0):608-608
临床资料  170例确诊患者 ,男 6 2例 ,女 10 8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6 7岁 ,平均 37.8岁 ;病史最短 1d,最长近 10年。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属于气滞型 ,表现为右胁部疼痛、口苦、咽干、头晕、纳差。治以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选用清胆理气汤。方药 :柴胡、黄芩、半夏、枳壳、香附、郁金、延胡索各 12 g,木香 16 g,白芍 15 g,生大黄9g(后下 ) ,水煎服 ,日 1剂 ,连服 6~ 12剂。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属于实火型 ,表现为右胁持续性胀痛、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腹胀而满。治以疏肝理气、通里利湿 ,选用清胆泻火汤。方药 :柴胡…  相似文献   

20.
1病历介绍患者,男,62岁,2003年3月10日初诊。自诉右胁肋隐痛1个月,疼痛加重1周。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当天在本院检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ALT)68 IU/L,谷草转氨酶(AST)56 IU/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HBV-DNA):6×106copies/mL;甲胎蛋白测定(AF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