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高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患者年龄和前列腺体积(PV)的关系.方法 60例门诊BPH患者测定血清PSA值,经直肠前列腺B超测定PV.结果 血清PSA水平与年龄、P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726,P值分别为0.003、0.000.结论 BPH高龄患者血清PSA与PV存在正相关性,与年龄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PSA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04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有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探讨CAP患者血清PSA与其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血清PSA对CAP程度的评估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门诊已确诊的CAP304例,抽血测其PSA值,经腹B超测前列腺三径,直肠指检(DRE)取前列腺按摩液(EPS)作常规镜检和细菌培养。【结果】①304例cAP患者血清PSA值平均为(1.49±1.26)ng/mL,PSA〉4.0ng/mL者20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前列腺体积(PV)平均(17.1±7.4)mL,PSA密度(PSAD)平均(0.081±0.052)ng/(ml.cm^3)。②PSA与CAP患者年龄、PV、PSAD有正相关性,与病程、EPSWBC计数、脓球数、卵磷脂小体无明显直线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PV均进入方程,PV对PSA的决定系数(R^2)=0.213;年龄和PV对PSA的总的决定系数(R^2)=0.277;PV和年龄标准化系数β分别为0.336和0.282。【结论】年龄和PV都是影响CAP患者血清PSA水平的重要因素,PV对血清PSA的影响要大于年龄因素,而炎症本身是影响其血清PSA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性指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对患者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系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结果:老年BPH患者PV和PSA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V与FPG、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相关性。结论:FBG,HDL-C为BPH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C、三酰甘油(TG)、LDL-C为前列腺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与BPH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PSA水平测定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水平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BPH和22例PC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 ,计算FPSA/TPSA比值 ,并测定BPH患者的实际前列腺体积 (PV)。 结果 BPH患者FPSA值为 (1.63±1.08) μg/L ,TPSA值为 (12.38±8.26) μg/L ,FPSA/TPSA比值为0.025±0.13;PV为(14.0±1.08)cm3 ,PV每增加1cm3 ,TPSA平均增加0.17μg/L,而FPSA平均增加0.03μg/L;BPH患者年龄、PV分别与FPSA、TP S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均P<0.05) ,而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 (P>0.05) ;患者年龄与PV无相关性 (P>0.05)。PC患者FPSA值为(6.05±1.46) μg/L,TPSA值为 (37.44±11.58) μg/L ,FPSA/TPSA比值为0.14±0.11,与BPH患者比较 ,FPSA、TPSA值均明显上升 (均P<0.05) ,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 (P<0.01)。结论 BPH患者血清PSA水平随年龄、PV的增加而上升 ;PC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且较BPH患者更为明显 ,而FPSA/TPSA比值明显下降 ,当其<0.15时诊断为PC的准确率达77 % ;测定PSA水平对指导BPH和PC的诊断和治疗、判断P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体重指数、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4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计算fPSA与tPSA的比值(fPSA/tPSA),并根据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分析PSA与体重指数及年龄的关系。结果:444例患者的年龄与tPSA、fPS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和0.229,均为P〈0.01),体重指数与tPSA、fPS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7和-0.378,均为P〈0.01);体重指数、年龄与fPSA/tPSA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体重指数、年龄对BPH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的血清tPSA和fPS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对fPSA/tPSA比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学前列腺炎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43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前列腺炎的发生情况,分为单纯BPH组(n=35)和伴前列腺炎的BPH组(n=108),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尿潴留发生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WSS),最大尿流率(MFR)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数值。【结果】在所选前列腺标本中,75.6%(108/143)的标本同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伴组织学前列腺炎的BPH组患者与单纯BPH组相比其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及血清PSA值明显升高(P〈0.05),而且其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要大于单纯BPH组(P〈0.05)。[结论]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的检出率较高,组织学前列腺炎明显影响BPH的临床进展,其可能为BPH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殂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密度(PSAD)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癌(PCa)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BPH与Pca患者血清PSA值,并在超声引导下检测所有患者前列腺体积,然后计算PSAD值。结果:两组患者PSA值无明显差异,PSAD值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PSAD有助于BPH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朱波  李勐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40-2142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人群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中老年男性(≥50岁)共151例,检查一般项目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既往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血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影像学检查包括经直肠超声,并以此测量前列腺的体积;同时测量尿流率(Q M ax )。利用以上指标比较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BPH患病率;同时比较代谢综合征组内各因素与BPH的相关性。结果 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代谢综合征组(3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114例)。代谢综合征组及非代谢综合征组BPH的发病率分别为32.4%(12/37)和12.3%(14/114)。两组之间相比IPSS、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1)。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2、3.31和2.07,P值分别为0.042、0.029和0.046)。结论 代谢综合征检查者的BPH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BPH患者的IPSS、前列腺体积和PSA。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65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血清PSA水平,同时利用B超测定患者前列腺体积,计算出PSAD值,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运用ROC曲线对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在不同PSA区段和不同PSAD区段的分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A和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95%CI:0.907—0.989)和0.971(95%CI:0.944~0.999)。当PSA和PSADI临界值分别为4ng/ml和0.15时,敏感性分别为98.5%和96.9%,特异性分别为24.1%和63.8%;而当PSA和PSAD临界值分别为10ng/ml和0.20时,敏感性分别为95.4%和93.8%,特异性分别为67.2%和82.8%。结论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更能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和准确度,有利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PH患者129例,随机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组,两组患者分别根据术后是否应用BPH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PH药物治疗:记录TURP组和TUVP组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生活质量评分(QOLS)和残余尿量(PVR)以及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和住院时间;随访2年,记录TURP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TUVP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PSS、QOLS、MFR、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TUV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7、11.86、23.96、3.19,P均〈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TURP组和TUVP组患者IPSS、QOLS和PVR明显减少,而MF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94、2.80、5.29、3.38;4.02、2.72、4.87、2.93,P均〈0.05)。随访2年后,TURP和TUVP组观察组患者IPSS、PV明显低于同组的对照组,而MFR明显高于同组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2、4.37、2.34;2.62、2.55、2.30,P均〈0.05);患者主要并发症为排尿困难和BPH复发,各手术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4.14、38.12、2.56、3.52,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BPH,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BPH对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直肠灰阶超声造影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直肠灰阶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对经直肠穿刺活检证实为BPH的62例患者行经直肠灰阶超声造影(CETRUS),观察分析前列腺内、外腺超声造影特征,及各造影参数与患者年龄、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的相关性。结果BPH患者内腺造影峰值强度显著高于外腺(t=-17.295,P=0.000);内腺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及到达峰值强度所需时间均明显早于外腺(P〈0.01)。内、外腺各造影参数与患者年龄、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均不具相关性(P〉0.05)。结论BPH患者前列腺内、外腺呈现显著不同的超声造影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及移行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r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 of transition zone,PSAD-TZ)用于前列腺癌筛选时前列腺体积和患者年龄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异常疑诊前列腺癌而进行直肠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的29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活检结果分为BPH组(193例)和前列腺癌组(102例),比较2组中不同前列腺体积以及不同年龄段的PSA、PSAD及PSAD-TZ水平。结果:当前列腺体积小于或等于50mL时,BPH组的PSA、PSAD及PSAD-TZ值与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前列腺体积大于50mL时,2组的P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AD及PSAD-TZ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的PSA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均为P〈0.01)。在50-59岁者和60-69岁者中,2组的PSAD及PSAD-TZ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70~79岁者中,2组的PSAD及PSA-T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列腺体积小于或等于50mL时,检测PSA、PSAD及PSAD-TZ值对前列腺癌的筛选有重要意义,而前列腺体积大于50mL时,需结合PSAD、PSAD-TZ值以及患者的年龄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准确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87例泌尿外科男性患者血清PSA及fPSA水平,并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比值。结果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和fPSA含量以及F/T值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结论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PSA和fPSA能够较好地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PSA、PSAD、f/tPSA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密度(VSXO)、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方法对640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0ng/ml者36例为直肠指诊及直肠超声可疑者。病理诊断为4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225例前列腺癌,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SA、游离PSA(fPSA),利用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f/tPSA及PS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患者血清的PSA、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P〈0.01),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但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两组患者PSA没有明显差异(P〉0.05)。以PSA〉4.0ng/ml、PSAD〉0.15、f/tPSA〈0.18为临界值可明显提高对PCa诊断的特异性,特别是当血清PSA为4—20ng/ml时对提高临床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联合测定PSA、fPSA并计算f/tPSA及PSAD对诊断PCa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IPP)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发作急性尿潴留(AUR)次数的关系。方法:97例确诊为BPH的患者,按照发生AUR的次数分为A组(0次,54例)、B组(1~2次,36例)、C组(>2次,7例)3个组别。经腹B超(TAUS)测量IPP和前列腺体积(PV)。分别比较3组间IPP值、PV值的差异以及对IPP值和PV值做相关分析。结果:3组的年龄分布相同,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C组的PV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和C组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IPP值为(5.61±4.30)mm,95%可信区间(CI)为4.44~6.79mm;B组IPP值为(17.69±6.00)mm,95%CI为15.66~19.73mm;C组IPP值为(30.71±12.84)mm,95%CI为18.84~42.59mm。3组IPP值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任意两个组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PV值与IPP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明显的相关性(r=0.681,P<0.01)。结论:IPP值>7mm的患者易发作AUR,且IPP值>20mm的患者拔出导尿管后再发AUR的风险将会增加。采用简单、实用的TAUS评估IPP,对评价AUR、指导判断BPH严重程度和外科干预时机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作为前列腺癌(PC)和前列腺肥大(BPH)的过筛试验,对于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有着重要意义。FPIA方法检测TPSA,FPSA即可初步分析前列腺患者血清中PSA,FPSA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C及BPH患者血清的TPSA,FPSA浓度均可增加,但其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可用游离PSA与总PSA(F/T PSA)比值判断。认为测定血清中的TPSA,FPSA为早期快速准确诊断PC,BPH提供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经直肠前列腺穿刺前后血清PSA水平的检测,观察其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时间。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对前列腺穿刺前后20例患者的血清PSA(T-PSA、F-PSA)进行检测,并计算出F/T值。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去除影响因素后血清PSA回落到操作前水平的时间。结果20例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FPSA、TPSA及F/T值分别为:1.9722.986、15.976±3.986、0.1061±0.824;检查后30—60min值分别为:20.945±-5.765、34.765±5.812、0.6024±0.521;明显高于活检前,与活检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检查后24h值分别为:18.796±4.976、32.654±5.624、0.5754±0.624;与活检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检查后2周值分别为:14.159±65、27.541±4。824、0.4942±0.497;与活检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检查后4周值分别为:10.925±3.926、22.904±4.596、0.4669±0.824;与活检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检查后6周值分别为:3.976.±3.502、16.864±3.024、0.3215±0.423;与活检前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检查后8周值分别为:1.824±3.271、16.021±2.91、0.1288±0.497;与活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可使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30~60min达到高峰,升高持续时间超过6周,8周后基本恢复到检查前水平。  相似文献   

19.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175例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结果:T-PSA,F-PSA,PFSA/T-PSA检测PCa的敏感性分别为91.2%,80.8%,88.2%,特异性分别为55.1%,59.8%,87.9%,T-PSA在4-10ng/ml范围内,BPH组和PCa组F-PSA/T-PSA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T-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F-PSA/T-PSA比值检测PCa在保持敏感性的同时,可显著地提高其特异性,是筛选诊断早期PCa极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α-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和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的联合用药,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主观症状的缓解与客观指标的改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老年BPH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370例服用盐酸特拉唑嗪和保列治的BPH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IPSS评分中的常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剩余尿量明显减少、尿流率明显增加、前列腺重量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 盐酸特拉唑嗪和保列治联合用药治疗BPH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