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菊池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菊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入院,其颈部淋巴结活检符合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经过强的松等对症处理后体温正常,肿大淋巴结消退,强的松逐渐减量并随访3个月,无疾病复发。结论菊池病为临床少见病,患者多以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确诊需要依靠淋巴结活检及病理,一旦确诊,糖皮质激素为目前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3.
<正>菊池病(Kikuchi disease,KD)是由日本学者Masahio Kikuchi菊池1972年首先报道[1],当时认为只有亚洲人才有此病,病因不明,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KD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CMV)是新生儿婴儿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之一.新生儿CMV感染率为0.5%.国外报道先天性CMV感染为0.5~2.5%,其中造成临床异常者占15-33%。我科于1993年11月以来.收治12例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戴虹  牛英 《云南医药》2002,23(1):72-72
患者男,55岁。因反复乏力,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8月,加重半月于2001年2月12日入院。入院前曾两次住我科,查抗-HAV(-),抗-HBs(+),抗-HCV(-),抗-HEV(-),EBDNA(-),HCMVDNA(+)。肝穿活检病理报告:中度慢性肝炎G3S3,查出巨细胞包涵体,诊断巨细胞病毒肝炎,慢性,早期肝硬化。经护肝治疗,肝功未完全正常出院。入院查:T36.2℃,P7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肋下4cm,剑…  相似文献   

7.
何燕平  顾雪峰 《淮海医药》2009,27(6):507-507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诊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过程的自限性淋巴结疾病,病因不明,以顽固性发热、疼痛性淋巴结肿大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结论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早期极易误诊误治。淋巴结活检是主要确诊依据,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巨细胞病毒感染3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5例诊断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病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1)315例中有176例在生后14天内即发现有CMV感染;(2)CMV分离、CMV-IgM和CMV-PCR三种诊断方法中CMV-PCR方法临床诊断敏感性最高,且可对多种标本进行检查;(3)CMV宫内感染常引起先天缺陷,尤以神经系统先天缺陷率最高;(4)对14例病儿随访发现CMV可在体内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
杜丽华 《云南医药》1999,20(6):440-442
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十分普遍,其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发达国家中为30%~70%,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近100%〔1〕。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影响,尤其是引起细胞免疫降低〔2〕。病毒可长期潜伏于机体内,由于各种原因(如生理性、病理性、医源性、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会被激活而造成严重疾病。一、HCMV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机制HCMV为疱疹病毒科β亚科,其基因是双股线状DNA,核衣壳由162个壳微粒组成,核酸有208个…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14岁。因发热淋巴结肿大 2 0余天入院。入院前 2 0余天无明显诱因畏寒、发热、伴有咽痛。体温 38℃~4 0℃之间。曾肌肉注射青霉素治疗。体格检查 :T :38.6℃、P :85次 分、R :2 4次 分。神志清、精神差 ,发育营养好。皮肤及巩膜无黄染 ,未见皮疹及出血点。两侧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均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每个部位约 2个~ 4个 ,约 1cm× 2cm~ 1.5cm× 2cm大小 ,淋巴结光滑无粘连、无压痛 ,质硬。咽部充血 ,扁桃体不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4 .8×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70 ,淋巴细胞 0 .30 ,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针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对30例新生儿的血液系统产生的损害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3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液系统检测,为常规组;然后选取3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进行血液系统的检测,通过对患儿是否贫血、血小板是否减少、白细胞改变以及患感染性并发症的人数这几个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组中新生儿出现贫血的人数为1例,其它均没有改变;而对照组中出现贫血的患儿有29例,占总人数的96.7%,而出现其它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数目改变和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新生儿如果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将会影响其血液系统,导致出现紊乱或者使患者免疫力下降造成其它血液并发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所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出现病症的概率计算使的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分析研究.结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将会使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改变以及其它血液并发症,正常儿出现贫血的原因不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并且根据以上两组新生儿所得结果分析了解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并对此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e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非肿瘤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属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是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多发于东方儿童和青年女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较低。现将我科收治的11例HN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历摘要患儿女,13岁,54 kg,因“发现颈部包块半月,发热5天”于2020年7月16日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患儿发现右侧颈部有一包块,无触痛,未做特殊处理。入院前5天出现发热,热峰38.5℃,热型不定,无咳嗽咳痰、寒颤惊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服“银翘解毒颗粒、对乙酰氨基酚、连花清瘟胶囊”5天,效果欠佳,体温仍波动于38℃左右,颈部包块较前明显增大,高出皮面,无触痛,无局部皮温升高。入院后血常规: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双链线状DNA病毒,2003--2004年共收治HCMV感染住院患儿345例,其中37例有心肌损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田 《贵州医药》2001,25(9):839-839
病毒性巨细胞包涵体病(CID)主要是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的多器官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现将多年来我院收治的CID中4例临床表现非常特异的病例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例1,女,13/12岁.因流涕、咳嗽7天伴发热、口角向右歪斜 3天入院。体查:T 39℃,左口角明显下降,唇沟消失,左眼不能闭合。咽充血,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成群肿大,直径0.5-2cm,光滑可移动。肝剑下4cm、肋下2cm触及。心肺(-),X线胸片(-)。在院外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使用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节青霉素等无效而转…  相似文献   

16.
孕产妇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2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祖琛 《河北医药》1998,20(6):329-330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目前引起孕产妇宫内感染的最常见病毒,孕妇感染率很高,据曾蔚越报道,孕妇抗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率可达94.6%。孕妇感染HCMV,几乎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可通过胎盘、产道致胎儿宫内感染,从而引起新生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IUGR等。为了解我院孕产妇及新生儿HCMV感染情况,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36例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特异性抗体HCMV-IgM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慢性肾盂肾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斑点法检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CM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CMV抗体。结果:68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中36例尿液CMV抗原检测阳性(53%),39例血清CMV抗体阳性(57%),50例健康对照组尿液CMV抗原阳性4例(8%),血清CMV抗体阳性7例(1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提示  相似文献   

18.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是由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于1972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不特异,易误诊,但预后良好。1994—01—2001—08我们共收治20例HNL,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赵连玉 《天津医药》2001,29(7):410-410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65岁。因低热、左侧头痛、间断性咀嚼困难、四肢肌肉酸痛伴视力、听力减退1个月于1999年12月3日入院。曾于半月前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支气管炎”,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无效。查体:体温37.8℃,脉搏84次/分,血压110/70 mmHg(14.6/9 kPa)(左上肢)160/80mmHg(21/11.5 kPa)(右上肢)。神志清,呼吸平稳。左眼视力减退,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口角无歪斜,左侧面颞部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颈无抵抗。两侧颈动脉搏动对称,两肺呼吸音粗,心、肝、脾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Ⅳ级,四肢近端肌肉压痛,无红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8 g/L,白细胞8.0×10~9/L,中性0.75,淋巴0.32,嗜酸0.03,血小板110×10~9/L,血沉90mm/h。肝、肾功能正常范围。胸片心肺无异常发现。心电图大致正常。眼底检查双眼底轻度动脉硬化。经颅彩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