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杨  谢芳  沈飞  杨波  阮长耿 《江苏医药》2005,31(7):534-535,i001
目的 探讨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SZ-121(McAbSZ-121)在人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出一株抗人胰腺癌McAhSZ-121。对47例不同分化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组),45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组织(非胰腺癌组)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Z-121与其的结合反应。结果 HcAbSZ-121的结合反应部位主要见于癌细胞浆及胞膜;胰腺癌组47例中40例胰腺癌组织与SZ-121呈阳性反应(85.1%),非胰腺癌组45例中7例癌组织与SZ-121有阳性反应(15.6%);正常组中仅有1例与其有阳性反应(10%);McAbSZ-121与人胰腺癌组织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cAbSZ-121在人胰腺癌中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为胰腺癌的诊断与检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改良的转移电泳-酶联免疫方法分析研究了8株IgG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其中有3株得到阳性结果。单克隆抗体SZ-2与分子量为17万的蛋白(GPⅠ_b)相结合,SZ-21与分子量为9.2万的蛋白(GPⅢ_a)起反应,SZ-22与分子量相当于GPⅡ_b(14万)的蛋白相结合。这些结果与免疫沉淀及亲和层析研究所得的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眼镜蛇毒因子对大鼠血小板的激活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补体激活剂眼镜蛇毒因子(CVF)对大鼠血小板的作用及其细胞机制。方法:比浊法测富血小板血浆内血小板聚集并同步记录ATP释放;生色底物法测血小板表面凝血酶原酶活性;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ura-2 AM负载血小板测细胞内游离钙;放免法测细胞内cAMP含量。结果:CVF在19.5-617nmol·L~(-1)范围内浓度依赖性地诱导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195nmol·L~(-1)诱导的ATP释放不依赖于聚集,且明显弱于凝血酶1U/ml的作用。CVF195nmol·L~(-1)时间依赖性地增加血小板表面凝血酶原酶活性。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Ⅲa、Ⅱb的单克隆抗体SZ-1、SZ-21、SZ-22抑制CV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CVF 195nmol·L~(-1)使血小板内游离钙从静息态的(141±46)nmol·L~(-1)升高到(240±64)nmol·L~(-1),在61.7-617nmol·L~(-1)范围内轻度降低血小板内的cAMP。结论:补体激活剂CVF能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ATP释放,增加血小板表面凝血酶原酶活性,其激活血小板的作用与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及血小板内游离钙升高、cAM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相思子毒素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以甲醛处理的相思子毒素毒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融合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克隆化杂交瘤细胞株的亚类鉴定等方法筛选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进行单抗的纯化,并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4株可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D3、4E6、1C8和1E5,诱生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1×107、1∶1×106、1∶1×105、1∶1×106,亚类鉴定表明2D3为IgG1,其余3株均为IgG2b;特异性鉴定显示它们与多种毒素均无交叉反应,经过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单抗。结论获得了特异性的相思子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相思子毒素的检测及纯化方法奠定了基础,其中4E6的效价最高,可作为检测相思子毒素的核心试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抗哇巴因单克隆抗体。方法以半抗原哇巴因与蛋白质载体卵清蛋白(OVA)的耦联物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获得两株分泌抗哇巴因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OUA1,OUA2)。结果两株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100条左右,证实为杂交瘤细胞;所分泌抗体为小鼠IgG1亚类;小鼠腹水效价测定分别为5×106,8×106;和地高辛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342%和2.323%;ELISA相加试验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可能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结论成功制备出小分子物质哇巴因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用纯化的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CTGF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7C7和8A11。两株细胞染色体众数分别为95条和91条;单抗亚类鉴定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为IgG1型;间接ELISA法测定7C7和8A11腹水效价分别为:1.3×105和8.1×104;相对亲和力:7C7>8A11。CTGF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抗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重组表达并纯化后的CTnI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单克隆抗体技术筛选能稳定分泌抗CTnI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CTnI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2E3,3D4和3E6,腹水效价分别为4×10-5,1×10-6,1×10-5,亲和常数分别为4.8×108,5.2×109,3.6×108,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0,40,20μg/L,其中2E3和3D4可以识别CTnI的不同表位。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SZ-95亲和色谱纯化人血小板第4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单克隆抗体亲和色谱从人血小板破碎液中纯化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方法将单克隆抗体SZ 95 IgG与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凝胶连接成亲和色谱柱SZ 95 IgG Sepharose 4B ,人血小板破碎液经此亲和色谱柱上样后 ,经洗脱获得PF4 ,采用 15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 ,用点印迹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SZ 95 Sepharose 4B亲和色谱柱的偶联率为 72 % ,每 1ml(约 1× 10 9个血小板 )血小板破碎液中可以纯化到PF4 18μg ,其相对分子量约为 12kD ,经点印迹显示与单抗SZ 95反应显带。结论用SZ 95 Sepharose 4B亲和色谱柱纯化的PF4产品得率高、纯度高、活性好  相似文献   

9.
田方艳  曹辉  张培湘 《肿瘤药学》2013,(1):26-29,43
目的制备针对热休克蛋白27/热休克蛋白B1(HSP27/HSPB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用HSP27/HSPB1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经PEG融合,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进行克隆化培养后接种于小鼠腹腔制备HSP27/HSPB1单克隆抗体,并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对所制备的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一株可稳定分泌HSP27/HSPB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4C9C7,其亚类是IgG1,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组织和细胞中的HSP27/HSPB1蛋白。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可稳定分泌HSP27/HSP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及HSP27/HSPB1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各种相关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杂交瘤细胞株制备了两种抗白细胞介素6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ESA法用于检测白细胞介素6。结果,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3T3成纤维细胞株,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6表达率分别为80%以上、85%±03%,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浆内白细胞介素6表达率分别为154%±65%、79%±29%,均较对照组的46%±23%、07%±06%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抗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分别以2型S.suis全菌细胞和重组GDH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分泌抗GDH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克隆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GDH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制备小鼠腹水并进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细胞融合后经ELISA筛选获得分泌的阳性细胞株,经过有限稀释克隆化筛选,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GDH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腹水的抗体效价均在1∶102400以上。结论本研究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体且其分泌的抗体能够与GDH蛋白进行特异性反应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所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用于猪链球菌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能够进一步用于猪链球菌感染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接头蛋白c-Crk单克隆抗体。方法以c-Crk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建立稳定分泌抗c-CrkmcAb的杂交瘤细胞,用ELISA,western-blot等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c-CrkmcAb的杂交瘤细胞(3C7、3G11),亚类均为IgG1;腹水效价为1∶105;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ELISA检测证实两株mcAb均与c-Crk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两株抗c-Crk特异性的mcAb,可用于c-Crk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用P3×63Ag8.653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日本脑炎(JE)病毒Nakayama-RFVL株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制备出26个单克隆抗体(NARMA 1~26),由这些抗体与黄病毒属的6株不同的病毒  相似文献   

14.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凝血酶受体单抗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单克隆抗体(单抗)并研究其功能,方法: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HLISA法筛选与Western blot鉴定单抗识别的抗原,比浊法检测该单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1)获得一株新的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单抗SZ16。(2)在非还原状态下,SZ16识别分子量165000的抗原,表明SZ16抗原为GPIb.(3)该单抗为IgG1亚类。(4)FCM检测表明,,SZ16与正常人及血小板无力症(GT)患者血小板结合率很高,用凝血酶处理血小板后,几乎完全阻断SZ16与血小板的结合。(5)该单抗抑制低浓度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ADP,瑞斯托霉素和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结论:SZ16为一株新的抗GPIb凝血酶受体的单抗。  相似文献   

15.
周文婷  杨岚兰  黄欢 《肿瘤药学》2012,(5):356-359,366
目的制备小鼠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Ⅱ)的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活性。方法以BMPR-Ⅱ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稳定分泌抗BMPR-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化培养后接种于小鼠腹腔制备BMPR-Ⅱ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抗BMPR-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3F6,其腹水效价为105,亚类为IgG1;通过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证实制备的BMPR-Ⅱ抗体可与组织和细胞中的BMPR-Ⅱ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可稳定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BMPR-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及特异性的BMPR-Ⅱ单克隆抗体,可用于BMPR-Ⅱ免疫检测方法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用流式细胞技术,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了3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在血小板表面的表达。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D62p为10.62±7.40%、CD63为1273±863%,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603±445%和715±431%(P<0.05);两组又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28±1.06%和289±174%。说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呈高活化状态,该检查可做为本病的病情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活化和红细胞内Ca2+含量(IECa2+)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三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CD62p、CD61、CD41标记50例正常孕妇和56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并应用Fluo-3/AM导入红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之水平与Ca2+含量。结果 正常孕妇血小板CD62p、CD61及CD4l的检测值分别为7.16%±3.10%、5.60%±2.78%及8.31%±4.31%;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三种分子呈增高趋势,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P<0.05、P<0.01)。轻度组产前及产时IECa2+与正常妊娠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妊高征者增加(P<0.05),IECa2+含量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妊高征患者IECa2+含量较未发生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 妊高征外周血小板CD62p、CD61及CD41检测值显著增加,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能力明显增强,IECa2+增加能够预示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使IECa2+含量趋于正常水平以减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18.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安徽医药》2013,34(6):761-763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州医学院杜晓平等报道部分ITP患者血浆可影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单克隆抗体SZ-21与正常血小板结合并采用了直接检测血浆中自身抗体GPⅡb/Ⅲa的EISA法,表明ITP7/28例血浆中有抗GPⅠb/Ⅲa抗体,其中4例经转移电泳法证实有抗GPⅡb和Ⅲa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抗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并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琥珀酸酐法将紫杉醇(tax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成全抗原taxol-BSA,采用紫外波长扫描法和薄层层析检测法对合成抗原进行鉴定;以taxol-BSA免疫Bla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融合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克隆化杂交瘤细胞株的亚类鉴定等筛选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辛酸-饱和硫酸铵沉淀法纯化腹水。同时,对间接ELISA法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紫杉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taxol-A1,taxol-A2和taxol-A3;taxol-A3株腹水效价为1∶128 000,属于IgG2b亚型;建立的间接ELISA法检测条件为15μg.mL-1抗原、4℃包被过夜、1%BSA封闭1 h,PBS做抗体稀释液,单抗反应时间为30 min,酶标二抗作用时间1 h,10%浓硫酸终止反应。结论:获得了特异性的抗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制备的抗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及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从内生真菌生物合成紫杉醇发酵液中迅速、高效地分离纯化和检测紫杉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