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家庭照护类型对术后脑肿瘤患儿的家庭韧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家三级甲等儿科医院210名术后脑肿瘤患儿照护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照护测量量表和家庭韧性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家庭照护6个量表中,患儿认可、管理能力、家长关系与家庭韧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姑息术后患儿的家庭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但目前我国CCHD姑息术后患儿的家庭管理水平仍不理想。国外学者对家庭管理模式框架(FMSF)应用于CCHD姑息术后患儿家庭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分析CCHD姑息术后患儿的家庭管理水平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1年5—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01-01至2021-08-31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CCHD姑息术的245例患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家庭管理量表(FaMM)、中文版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中文版亲职压力指标简表(PSI-SF)、社会经济地位(SES)指数对患儿主要照顾者(父亲或母亲)进行调查。同时在对患儿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评估其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并对其心功能进行评价。根据245个家庭中文版FaMM各维度得分,采用聚类分析法,对CCHD姑息术后患儿的家庭管理水平进行分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CCHD姑息术后患儿家庭管理水平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3.
4.
哮喘患儿家庭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家庭功能水平,为提高哮喘患儿家庭功能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调查113例哮喘患儿和113例正常儿童的家庭功能水平,由其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哮喘患儿在家庭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家庭总体功能方面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家庭的情感反应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家庭功能较弱,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对哮喘患儿家庭功能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家庭管理方式对白血病患儿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18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家庭管理干预,两组患儿均干预6个月。观察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健康状况简明调查问卷(SF-36)评分、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CBCL评分及家属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F-36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7、8.467、7.241,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干预可改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及患儿心理行为,提高患儿综合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照护模式对慢性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的8 ~18岁慢性病患儿394例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调查.通过SPSS20.O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患儿家庭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型家庭的一般特征及患儿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慢性病患儿家庭照护模式可分为4类:管理有效型、基本适应型、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4类家庭照护模式中患儿的病程、半年内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缺课天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患儿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半年内缺课天数、能力欠缺型和管理困难型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总体生活质量相关(分别β=-0.119,-0.147,-0.248,-0.294,均P<0.05),解释了患儿生活质量23.1%的变异量.结论 慢性病患儿家庭采用的4类家庭照护模式与患儿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照护模式的特征和差异为慢性病患儿家庭制定更精准的疾病管理计划,有效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家庭照护对慢性病患儿家庭功能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和上海7家医院的618名慢性病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照护和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及相关性检验分析家庭照护和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选择P <0.05的变量建立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结果 患儿认可、疾病负担、生活困难、家长关系、居住城市、母亲在职、病程<1年和疾病种类(遗传性或泌尿系统疾病)是家庭功能的预测因素.结论 家庭照护是影响慢性病患儿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着重改善家庭照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能直接影响家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管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出院时均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根据患儿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管理方案,要求患儿及家属记哮喘日记,病随时与患儿家长保持电话联系,保证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结果患儿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1年内发病次数比对比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家庭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与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支持得分高低对其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均有影响(P<0.05),而对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家庭支持状况直接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过程中重视家庭支持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小儿的恶性肿瘤住院患儿的疾病种类、年龄及性别变化不同的情况。方法对本院286例住院小儿恶性肿瘤的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1月~2006年10月小儿恶性肿瘤住院患儿286例,白血病、脑和神经系统的、骨、非霍奇金淋巴瘤、肾是排列前五位小儿恶性肿瘤,共221例,占82.5%,其中白血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排列第一位,占54.9%(147例),白血病、脑和神经系统肿瘤以5岁~14岁儿童多数的,骨肿瘤以10岁~14岁儿童居多,非霍奇金淋巴瘤以5岁~9岁儿童居多,肾和眼肿瘤以0~4岁幼儿居多,男性多于女性(1.5∶1)。结论小儿恶性肿瘤严重的危害小儿身体健康,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应结合小儿各部位肿瘤发病的特点,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报道8例病理证实的小儿腹膜后肿瘤:神经母细胞瘤4例、肾母细胞瘤3例和外胚性间叶瘤1例,有腹痛、血尿、高血压、发热、贫血和腹块等表现,8例IVP检查5例一侧肾盏移位或饱满和杯口变平,2例一侧未显影,先后被误诊为:肠寄生虫病、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肾炎、肾结核、伤寒和肝脓肿。认为5岁以下患儿要警惕腹膜后肿瘤,尤对不典型的常见病要除外肿瘤可能,仔细地腹部扪诊、B超和IVP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萍;莫霖;李霞;王啟瑶;石林;王紫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9):1208-121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减轻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方面的干预效果,明确其最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ochraneCentralofRegistrationControlledTrials,CENTRAL)、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xcerptaMedicalDatebase,EMBASE)、PubMed、科学引文索引(WebofScience,WE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BiomedicalLiterature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Datebase,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base,WF)中有关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纳入比较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用STATA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心理干预疗法相比,音乐疗法(SMD=0.69,95%CI=0.171.21)、游戏疗法(SMD=0.74,95%CI=0.451.03)、认知行为疗法(SMD=4.32,95%CI=2.426.58)、心理健康教育疗法(SMD=0.63,95%CI=0.141.13)在减轻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方面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6种心理干预方法相比,认知行为疗法在减轻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音乐疗法相比(SMD=-3.63,95%CI=-5.60-1.66);与游戏疗法相比(SMD=-3.58,95%CI=-5.51-1.66);与游戏结合音乐与阅读的混合型疗法(SMD=-4.00,95%CI=-5.95-2.05);与心理健康教育疗法相比(SMD=-3.69,95%CI=-5.65-1.73);与普通心理疗法相比(SMD=-4.32,95%CI=-6.22-2.42);与图书阅读疗法相比(SMD=-4.60,95%CI=-6.58-2.61)(均P<0.05)。结论:7种心理干预方法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依次为: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音乐疗法、混合型疗法、心理健康教育疗法、普通心理干预疗法、图书阅读疗法,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是减轻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的最优心理干预方法,能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心理应对能力,改善其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1995~2004年住院病人恶性肿瘤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住院病人恶性肿瘤构成,为防治恶性肿瘤和专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珠海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95~2004年间恶性肿瘤住院病人分布构成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并对10年间前5年和后5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95~2004年间恶性肿瘤发病共2987人,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52:1,肺、肝、胃、白血病、结肠、直肠、乳房、食管、恶性淋巴瘤、膀胱恶性肿瘤等为住院恶性肿瘤顺位的前20位;后5年住院恶性肿瘤人数比前5年人数增加了40.1%,后5年女性住院人数的增长高于男性病人;肝、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最多,共占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42.3%,后5年与前5年相比,死亡人数上升了15.7%,男女性别比从2.9:1下降到1.9:1。结论加强预防,强调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女性无论是住院人数还是死亡人数比例都在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恶性肿瘤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行为问题父母问卷,对120名恶性肿瘤儿童分别实施问卷调查,同时采用临床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确定影响恶性肿瘤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结果:120名恶性肿瘤儿童中,行为问题检出率:0~3岁54.6%,≤7岁61.5%,≤14岁24.3%,显著高于对照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父母及儿童的应对方式、主要照护人的选择等是恶性肿瘤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以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培养良好性格,促进恶性肿瘤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295例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某院恶性肿瘤的疾病构成及年龄分布,为本地区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6年-2008年的1295例恶性肿瘤病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发病逐年增加,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肝癌、肺癌、直肠癌、宫颈癌、胃癌,且男女之比为1.53∶1。结论针对恶性肿瘤出现的新特点,可运用病因预防的方法降低其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分析了出生后至12岁小儿恶性肿瘤616例。男361例,女255例,男女之比为1.42:1。出生后至2岁为发病高峰,不同发生部位或组织学类型均有年龄聚集现象。本组中,起源于眼眶和肾脏的最多,且以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最多见,与上海、山东相比,肾母细胞瘤、肝癌及恶性畸胎瘤发病率较高,而脑瘤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18.
CaiChanghao WangMengwei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2002,17(2):124-126
Inrecentyears,therehavebeenincreasingreportsofmultipleprimarymalignanttumors(MPMT).Theoc-currenceofMPMTisnolongerconsideredrareandisfoundmorefrequentlyintheelderly(1).TheprognosisofMPMTisnoworsethanthatofsingleprimarymalignanttumors(SPMTs).I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1985年-1997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93例涎腺肿瘤的年龄、性别、好发部位、诊断、治疗等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93例涎腺肿瘤,良性肿瘤63例,占68%;恶性肿瘤30例,占32%。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76.7%。结论 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对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结果其中恶性胰岛素瘤6例,平均直径2.1 cm,首发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或低血糖昏迷,肿瘤均单发,位于胰体尾部,5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改善。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7例,平均直径6.2 cm,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或无痛性黄疸,15例肿瘤单发,11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0例有肝脏转移,12例手术,术后梗阻症状均有显著改善。23例术前均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定位。结论恶性胰岛细胞瘤主要包括恶性胰岛素瘤和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大多单发,位于胰腺体尾部,肝转移最常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低血糖及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