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杜军辉 《眼科研究》2012,30(3):283-287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是指人体接触放射线或放射治疗后发生的一类视网膜病变.在中国,多见于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后.虽然随着放射设备的改进和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的靶向性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减少,但疗效的提高使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而最终表现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增高.因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与一些常见视网膜血管病变有相似之处,故临床易被忽视或误诊;而没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往往最终导致无法挽救的视力丧失.因此,应引起眼科和肿瘤科医师的重视.就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尤其是近年来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凯  彭晓燕  卢宁  王光璐  张风 《眼科》2004,13(1):23-25,I00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有确切放射线接触史患者的眼底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视网膜光凝结果,随访变化情况,并与其常见眼底血管性病变进行比较。结果:棉絮斑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9只眼,硬性渗出7只眼,出血斑8只眼,2只眼视神经萎缩,7只眼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结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明确其对发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v,PDR)9名患者10只眼,在行玻璃体腔注入Bevcizumab(1.5mg)治疗前分别抽取100μl前房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只眼,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分别抽取lOOμl前房水,所有房水样本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VEGF浓度.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三组患者术前房水中VEGF浓度进行分析,用Mann-Whitney U分别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与PDR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结论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VEGF可能是引起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明确其对发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v,PDR)9名患者10只眼,在行玻璃体腔注入Bevcizumab(1.5mg)治疗前分别抽取100μl前房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只眼,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分别抽取lOOμl前房水,所有房水样本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VEGF浓度.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三组患者术前房水中VEGF浓度进行分析,用Mann-Whitney U分别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与PDR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结论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VEGF可能是引起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明确其对发病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就诊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v,PDR)9名患者10只眼,在行玻璃体腔注入Bevcizumab(1.5mg)治疗前分别抽取100μl前房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只眼,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分别抽取lOOμl前房水,所有房水样本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VEGF浓度.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三组患者术前房水中VEGF浓度进行分析,用Mann-Whitney U分别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与PDR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白内障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结论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VEGF可能是引起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宋琛  李星星 《眼科研究》1993,11(4):255-256,T015
讨论了1.25 cGy小剂量中子引起北京灰兔视网膜损害的超微结构改变,由于中子的高生物效应,所致网膜损害比一般放射性损害发生要早,损伤剂量阈值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Xi XQ  Chu RY  Zhou XT  Lu Y  Liu XD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6):344-347
目的 研究鸡眼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 (dopaminetransporter,DAT)的分布及其在实验性近视眼形成中的变化和可能作用。方法 孵化第 2d的 30只雏鸡随机分为Ⅰ~Ⅳ组 ,Ⅰ、Ⅱ及Ⅲ组小鸡单眼分别戴 - 10 0 0D、- 2 0 0 0D透镜及半透明眼罩 ,对侧眼为正常对照眼 ;Ⅳ组为正常对照组。3周后检测各组小鸡双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各组小鸡于一侧大腿肌注射1 2 5碘 2 β 甲氧羰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h后将其处死 ,摘出双眼球并解剖出全层视网膜组织 (Ⅰ和Ⅳ组 )或将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分别取下 (Ⅱ和Ⅲ组 ) ,应用γ 计数器检测各组标本的DAT放射性计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Ⅱ组小鸡双眼的RPE组织标本的DAT放射性计数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t=9 173,4 2 95 ;P <0 0 1) ;Ⅲ组小鸡双眼的RPE组织标本的DAT放射性计数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t=13 84 8,9 6 74 ;P <0 0 1)。Ⅰ、Ⅱ及Ⅲ组全层视网膜组织标本或RPE组织标本的DAT放射性计数分别与对侧正常对照眼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t=5 5 85 ,4 92 3,5 791;P <0 0 1)。结论 鸡眼视网膜DAT主要分布在RPE。视网膜DAT可能参与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  相似文献   

8.
李玉凤  周平 《眼科研究》2009,27(5):391-396
目的通过放射性^60Co照射SD大鼠制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模型,探讨在RR的发展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Gy组和30Gy组,每组15只。^60Co射线照射制作RR模型。分别于3、6、9个月时检测RR大鼠血清及玻璃体中的VEGF质量浓度,并制作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铺片。结果30Gy组与10Gy组大鼠玻璃体中VEGF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Gy组与10Gy组大鼠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铺片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逐渐加重。结论在RR大鼠模型中,VEGF参与RR的发展。随时间延长玻璃体中VEGF质量浓度增加,后者与RR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发展呈正相关,为临床上治疗RR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血管瘤13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的分析,了解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例视网膜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一例Von-HippelLindau病。结果13例病例中,1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单纯视网膜血管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2位患者中,11例可经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复位,血管瘤萎瘤。1例视网膜隆起程度高、网膜出现机化僵硬,氩离子光凝治疗后仍需冷冻治疗。患者视网膜脱离时间越长,越接近黄斑部,视力预后越差。结论正确、及时地鉴别和处理视网膜血管瘤中的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术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间行视网膜切开与切除的5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外伤性视网膜脱离21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1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例,巨大裂孔性网脱8例,其他3例伴有球内异物。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有效率100%,30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14月(平均6月),视网膜复位42例,占93%,视力>0.05者12例,占27%。结论视网膜切开和切除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于珍  翟刚  解聪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5):457-457
目的 分析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 5 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电图检查分析其变化。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视网膜脱离的 a,b振幅降低 ,潜时延长。结论 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功能提供了一个无损伤的途径 ,对判定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倩  杨婧研  刘月明  陈梦曦  魏文斌 《眼科》2021,30(2):102-107
目的 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动态观察巩膜放射敷贴治疗前后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情况,探索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发生前的眼部血流变化情况.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并进行碘125(125I)巩膜放射敷贴治疗的患者30例...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电图是一项评价视网膜功能的客观检查,适用于评价多种眼科疾病的视网膜功能情况。近年研究发现,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电图能够发现先于眼底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的功能变化,这一点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研究、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进而可能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途径。我们就运用视网膜电图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Li X  Jiang Y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11-414
目的 探讨松弛性周边视网膜切开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44例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松弛性周边视网膜切开术,联合眼内激光和硅油填充治疗。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功能及术后眼压变化情况。其中22例取出了硅油。结果 44例全部获得视网膜复位(其中8例合并皱褶),38例获得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22例取出硅油后,有21例视网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切开术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 ,ARN)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急性视网膜坏死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视网膜脱离 ,使用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不能使视网膜得以复位 ,对坏死的视网膜及呈网状裂孔的视网膜进行 2 0°~ 3 60°切开并行全氟化碳液体填充、眼内激光光凝、硅油填充等治疗。结果 术毕 12例均取得视网膜解剖复位 ,其中 1例因继发性青光眼中途取出硅油而放弃治疗 ,10例 6~ 8月后取出硅油 ,随访 6月 8例视网膜完全复位 ,2例取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1例因并发性白内障无法观察眼底情况。结论 视网膜切开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复合性视网膜脱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16例(16眼)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视网膜切开或切除及眼光内光凝术。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1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3眼、视力较术前增加者10眼、下降者2眼,视力>0.05者7眼。随访,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5眼出现低眼压。结论 视网膜切开/切除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视网膜造孔取出视网膜下增生膜后,视网膜脱离的复位、造孔愈合及远期视网膜稳定性.方法 3例无裂孔视网膜下增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视网膜造孔取出视网膜下增生膜、造孔处眼内激光光凝封闭及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结果 3例(3眼)手术后视野扩大、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周后造孔激光光斑处色素游离.1年后硅油取出,视网膜稳定.结论 视网膜造孔取出视网膜下膜,是处理视网膜下增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对视网膜损伤较小、脱离视网膜复位有效,但视力的恢复取决于视网膜本身条件.手术操作过程中应避开黄斑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视网膜切开和切除对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价值和效果。方法 对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间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或/和切除治疗的15例(15眼)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14例(93.3%),随诊3~12月解剖复位11例(73.3%)最好视力0.5,视力数指以上13例(86.0%)。结论 视网膜切开或/和切除术适用于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疗效。方法对1例(1眼)玻璃体炎症明显和6例(6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的ARNS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切除玻璃体、视网膜剥膜、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结果所有病例视网膜均获得满意复位。5眼行取硅油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视网膜再脱离,所有病例术后均保留视力。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10例224只眼相应视网膜变性的氩激光治疗资料,并与同期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治疗对照。 结果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小于60岁者89.7%,男性53.3%,女性46.7%,格子样变性65.6%,变性范围≤1个象限者87.5%,卵圆形裂孔60.7%,伴有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者23.7%。与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相比,≥35岁、囊样变性、视网膜纵向小皱襞、有自觉症状的患眼构成比明显偏高,而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对已出现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疗效明显偏低(P<0.01)。 结论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常见于青壮年,多数患者为1个象限内的格子样变性;裂孔多数为卵圆形,多不伴有视网膜脱离;裂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多数没有自觉症状。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单纯性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3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