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疾病患者40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研究组采用射频消融术,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研究组一次痊愈率为77.5%,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一次痊愈率为50.5%,总有效率为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合并症的概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宫颈疾病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最近,早期乳腺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的切除法(stereotactic excision)、组织内放射线照射疗法(interstitialradiotherapy)、冷冻疗法(cryotherapy)、高密度聚焦式超声波疗法(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herapy;HIFU)、组织内激光凝固疗法(interstitiallaser photocoagulation therapy)及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被尝试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例肝癌患者并在RFA治疗前通过超声造影(CEUS)对其数目、大小、性质等进行确定,并在治疗后1个月以及半年后通过CEUS进行复查。结果未出现新生病灶,且5个病灶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RFA治疗前通过CEUS能够提供详细的数据依据,为RFA的治疗方案提供最有效的数据凭证。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肝内转移灶的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可以使肿瘤原位灭活,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并且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本文就射频消融在CRLM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9.
查阅文献,了解当前国际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各种术式的现状。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和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对比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实验于医院内部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单极组和双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射频消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左房内径。结果双极组患者的射频消融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都低于单极组(P0.05);双极组的房颤消除率高于单极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左房内径都显著缩小(P0.05)。结论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当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双极射频消融在射频消融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上优于单极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狗充血性脾大和脾功能亢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脾脏治疗继发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6只健康杂种狗分为I组(对照组,n=4)为对照组、Ⅱ组(脾静脉结扎,n=10)和Ⅲ组(脾静脉结扎 RFA,n=12)为治疗组。Ⅱ、Ⅲ组通过结扎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继发性脾大和脾亢模型,3周末Ⅲ组剖腹行脾脏RFA。RFA后观察动物并发症,行外周血小板计数、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全组动物无死亡和并发症。脾静脉结扎后可以成功建立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的脾亢模型。RFA后的脾脏CT病灶呈节段性毁损,包括高密度的坏死区和低密度的梗死区;梗死区在RFA后4~6周内消失。RFA毁损灶包括凝固性坏死和广泛的血栓性梗死灶;梗死灶逐渐吸收、纤维化,坏死灶被包裹;血管闭塞、脾窦消失和组织少血管化等“残脾实性变”改变是残脾缩小和纠正脾亢的重要病理学变化。结论 RFA治疗实验性脾大和脾亢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临床应用前景。脾脏RFA后特殊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改变也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和随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B超下小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以2%利多卡因行皮下局部浸润麻醉.电极针穿刺前3 min,A组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B组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1,穿刺定位后两组均以丙泊酚0.5 mg... 相似文献
14.
三胎妊娠根据绒毛膜性羊膜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DCTA)三胎及单绒毛膜三羊膜囊(monochorionic triamniotic,MCTA)三胎因存在单绒多胎成分,既存在多胎妊娠相关风险,亦存在单绒双胎并发症发生风险,多胎妊娠减胎术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其中射频消融减胎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最常用的减胎方式。目前对包含单绒毛膜双胎及三胎成分的三胎妊娠行射频消融减胎术的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既往病例报道的回顾,总结射频消融减胎术在DCTA和MCTA三胎妊娠减胎中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以及减胎时机和减胎指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肝癌患者共95个病灶进行经皮肝穿肝癌射频消融术(RFA),按病灶大小分组,用CT或MRI复查及AFP水平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三个月CT或MRI复查,缓解率为92%,完全缓解率为65%。各组之间的完全缓解率及缓解率的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5;0.025〈P〈005)。AFP从646±757IU/L降至250±267IU/L(t检验,P〈0.05)。1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5%、70%。结论RFA对于治疗肝癌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经皮射频毁损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治疗78例HCC患者。结果 78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8例,B级14例,C级6例)的110个肿块(平均直经6.1cm,1.9-13.7cm)共进行了105次治疗,平均治疗1.3次和6.3个点,平均随访9.2个月(1-16个月)。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热。6例(7.7%)出现并发症,未发生与RFA治疗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5.1%)复发,平均发生在治疗后6.1个月。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位复发与肿块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1)。无原位复发者其治疗点数与肿块直径存在线性关系(r=0.77216,P=0.0001),回归方程式为y=-1.794 1.733x。结论 RFA是一种治疗HCC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染色指示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可疑病灶的病人用2%碘溶液食管染色后,在染色指示下多点取活检,经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者,在染色内镜直视下从病灶周围0.3~0.5 cm处开始先射频点灼上下左右四点以标记切除范围,然后自病灶边缘向中心规律的射频消融治疗,功率为35W,每个接触部位治疗时间3、4 s,将病灶及周围0.3~0.5 cm以内黏膜及黏膜下层碳化为止.结果 4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患者经一次染色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周~3年,所有病人痊愈,未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可作为阻断食管癌变发生发展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2侧局灶性房颤的射频消融结果。方法 常规穿刺置入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右室心尖电极和/或右房Halo电板,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早起源的大致部位,对起源于左房者,穿刺房间隔,置入标测电板至左、右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确定起源后进行电隔离消融。结果 例1为阵发性房颤.起源于左上肺静脉,例2为“无休止性”房颤,起源于右房后侧游离壁。例1采用8mm大头消融电板,对左上肺静脉主干进行片状消融,功率20W,放电7次,消融成功。例2先采用最早激动部位消融未成,后改为“井”形线性消融,获得即刻成功。随访16和15个月,例1房颤未发作,例2术后15d房颤复发。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介入消融和外科射频消融3种治疗方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5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并施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6例,根据AF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28例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B组24例行术后导管介入消融术,C组44例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3组患者之间瓣膜置换数、心脏自动复跳例数、起褥器植入例数、LVEF以及30 d死亡人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1例(3.6%)患者死亡.体外循环(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A、C组明显低于B组(均P <0.05),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A、C组,C组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心室率A组明显高于B、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B、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人数比较发现,B、C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高,尤其是C组,疗效满意,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呼吸功能不全等,C组心包积液发生率高于A、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瓣膜置换术合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介入消融治疗,能成功扭转并稳定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